赠萧瑀作者: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唐朝第二代皇帝,626年--649年在位,即唐太宗,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自古真情无人惜的诗句?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自古真情无人惜的诗句(历代诗词佳句疾风知劲草)

自古真情无人惜的诗句

赠萧瑀

作者: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唐朝第二代皇帝,626年--649年在位,即唐太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4岁的时候,李渊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定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公元617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公元618年农历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唐朝建立时尚未完全统一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公元618年起,李世民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1年农历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能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公元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局面得以稳定下来。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李世民生病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公元649年7月10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以此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混乱。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的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辩别,只有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继续称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是有用之才。

  这首诗浅显易懂,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读者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二句,如今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