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押韵有几种常见格式(为什么写诗都要押平韵)(1)

为什么唐诗竟然都符合清代的平水韵?为什么写诗都要押平韵?

◎南郭居士


有时突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唐诗竟然都符合清代所编的平水韵?初学诗词时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还有许多关于平水韵的疑惑,比如为什么格律诗(近体诗)都押平韵?平水韵有106个韵部,为什么格律诗只用到30个韵部?为什么要分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等等。

我相信这些挂在我们嘴边的古诗所涉及的一些相关知识,基本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们大体都是写格律诗的一些人,而一些初学者也不一定知道的很全面,下面就让我慢慢道来,以解其中的某些疑惑吧。

首先看两首诗:

七律·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律·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两首唐诗我们用清朝人所编的《佩文韵府》核对,竟然完全符合其格律,相隔了一千多年,这平仄韵可以说一字不差。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延续性是多么的强大。倒是现在,我们的新韵却与平水韵有很多差异,这也许应该引起我们的一点反思吧。

而其之所以相隔千年却能完整传承,都是因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这些特性造成的。我们从平水韵的延续过程就能体会到其体系和独特传统得以传承绵延的特点。

从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开始,分为193个韵部。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修整韵书。然后是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孙愐编制《唐韵》(原书已佚失)共195个韵部。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个韵部。后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

到了金朝,有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1223年,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个韵部。元初阴时夫著《韵府群玉》106韵。明以后则沿用106韵。2001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古韵书《排字韵》的残片,其内容与王文郁《新刊韵略》完全一致,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

清代康熙年间的《佩文诗韵》、《佩文韵府》、《诗韵合璧》仍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共收录汉字9504个,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平水韵,我们一直在沿用。

从平水韵的发展可以看出,在《切韵》之后,唐代开始,韵的变化基本不大,只是在韵部的划分上有所变动,这就是为什么唐诗都符合清代所编的平水韵的原因所在了。

那么为什么格律诗(即近体诗)都押平韵呢?这里先说一说平韵和仄韵的区别。古今韵书都对汉字读音作了分类,凡划入平声的,都称为平声韵。平韵就是依照平声韵的方式来读字,而平声韵是汉语中读音为平声的单字归类。仄韵则与之相对。古代音韵学将汉字分为四声(如平水韵):平、上、去、入。这里的“平”就是平声,与仄声(上声、去声、入声)相对应。虽然现代汉语也将汉字分为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但这与古代的划分有区别,主要是古今语音变化造成的。在新韵中,把阴平、阳平作为平声韵,把上声、去声作为仄声韵。

我们很少看到押仄韵的诗,而和平韵相比,仄韵恰恰占了60%的比例,平韵则只占40%,这也无形中为古诗押韵增加了一定难度。

古诗押韵有几种常见格式(为什么写诗都要押平韵)(2)

关于格律诗为什么只能押平声韵,有一种解释是,因为人们发出的声音有清浊之分,平声字发出的声音为清,仄声字发出的声音为浊。清声高昂,音调悠扬,浊声短促,音调沉闷。平声韵相对于仄声韵来讲,会产生更好的音韵效果。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了声音的这一特性,于是就由不自觉到自觉地运用起来,并最终约定俗成。于是格律诗也就以平声韵为正格了。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说:“所有近体的几类,几乎都押平声韵,韵字只用属于一韵的(原注:第一句间或用邻韵,不多),否则算出韵,犯规。”王力《古体诗律学》说:“因为近体诗是以押平韵为原则的,所以凡用仄韵的诗一般都是古风,仄韵律绝是极其罕见的例外。”

当然并不是说格律诗就不能押仄韵,王力《诗词格律》虽说“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但原注还特别指出:“刘长卿、白居易、韩偓等人写了一些仄韵律诗,因为这种诗是罕见的,这里不谈。”也就是说仄韵是可以有的。夏方进《诗词格律与创作》中说:“近体诗押平声韵为正体正格。但是,王力先生在他的《诗词读写丛话》中还有一段话:‘初学,或只想用平平仄仄平抒发自己间或有的较浓的情意,以图获得片刻的飘飘然,至少我看,不随着深钻也好’”。话外音即押韵也不必那么绝对,必要时还是可以使用仄声押韵的。

由于近体诗都押平韵,这里不再举例,押仄韵的古体诗(古风)也很多,也不再举例,而押仄韵的近体诗就非常少了,这其中有几首五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下面这首: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还有下面这两首,也是唐时一种特殊的格律诗格式,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当然如果愿意的话,你也可以将其归为古绝。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也同时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平水韵有106个韵部,格律诗只用到30个韵部的原因。其中缘由就是因为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虽然古今汉字有近十万字,但平水韵常用字表共收录6000多字,平韵2500多字,仄韵3700多字,平韵只占40%,因此相比较而言,押平声韵比押仄声韵要相对难一点的。最后再老调重弹一下,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为平声三十韵(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而所谓上平声、下平声,是平声上卷、平声下卷的意思,只是为了方便使用,并无其他意思。

附:

平水韵 总目

一、平声(归平韵)

上平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二、上声(归仄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三、去声(归仄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四、入声(归仄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古诗押韵有几种常见格式(为什么写诗都要押平韵)(3)

古诗押韵有几种常见格式(为什么写诗都要押平韵)(4)

作 者 简 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军,67年生人,陇南市武都工作,籍贯甘肃徽县。有近千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书籍发表。撰写数十篇诗词理论方面的文章。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合编有《雪藻兰襟精华诗词》、《清韵十二家》、《临屏精华诗词赏析》、《陇南青年文学年度诗歌精选2018-2019》等诗词选集。曾发起创建枫叶文学社并出期刊《枫叶》。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被全国诗词家神州行组委会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诗词家”及“全国2020年战疫诗先锋”称号。

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甘肃省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暹华文化研究院会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中华文化旅游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武都区作协理事、区诗词学会副会长,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陇南诗词》编审,《炎黄诗词》总编,《成州文学》顾问,雪藻兰襟诗词编审。原精品文化论坛总编,原《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