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通俗讲就是"有"。

但"有"容易陷入"被感知才叫有"的尴尬处境——对应的,如果不能被感知,那还是有吗

问题就在于:被称为有(存在)的事物,是否依赖感知呢?换句话说,是先有感知,还是先有"不需要感知也存在"的事物呢

我想,这个顺序很清楚:先有,然后才能感知有。

有人说,只要是"感知到的",就是有吗?我想,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当然,这里的所谓的感知,是指"感官的反馈",不包括凭空的联想或猜想

虽然"感知到的有"并不是我们定义的"有"的全部,却是人类可以把握的"有"。

感知与思维的区别(感知到就是有感知不到)(1)

接下来的问题是:不能被感知,那还是有吗?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怎么证明有?显然,如果能够被感知,那是"有"的一种直接证明。那除了感知外,还有其他方式证明有吗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不能感知(直接证明有),是否就不是有呢?例如鬼神。显然,这也是否定的:

人类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并且不断进步的。所以不能因为某个节点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证明有,而断定就不是有。

但,站在理性的角度讲,不能证明有,就更不能直接说是有了

当然,如果是以感性或非理性为起点,是可以直接说"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相信有",但那就无关哲学争论了。

在前面的章节,我已经论证了,哲学就是以理性为起点和引导的。记住一句话:排除理性,不论哲学!

感知与思维的区别(感知到就是有感知不到)(2)

有人说,那作者你是不是唯物主义呢?

我个人不喜欢陷入简单的唯物与唯心的偏颇或争论——我倡导的是哲学理性,是辩证理性。

即,不为任何一家之言站队,而是以辩证理性精神作为引导,去思考事物的本真

我想,即使是开创新思想体系的哲学大家,也会告诫后辈学者:保持怀疑精神,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即使是针对自己的思想体系。

对某些一家之言的迷信,无异于在哲学起点上丢掉了理性精神

如果是这样,那其所谓的哲学,最多是鹦鹉学舌,或是没有经过思考的、几百年前的文本——这东西其实叫历史更为恰当。

排除理性,不论哲学。

文:何为贵,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