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驶出巷子,拐上出村的水泥路。早上的阳光从车窗照射进来,照在棉服上暖洋洋的。

地里的雪已经化得差不多了,被掩埋的麦苗重新露出了头,绿油油的一望无际,像是吃饱喝足的人一样,精神抖擞。之前被干旱折磨的叶尖都枯黄了,现在呢,像是换装了,一抹靓丽的新绿,让本来萧条单调的冬天,变得可爱了一些。

孙二蛋相亲记之六十八(孙二蛋的幸福生活之一百六十八)(1)

果园里的果树,也脱去了厚厚的雪装,重新恢复了和晓婷一样的苗条的身材。冬日干旱的日子里,车子驶过,吹风的时候,便尘土飞扬,黄尘漫漫,树身上一层厚厚的积尘,一场大雪,连下一天一夜,完了,阳光慢慢将其融化,一棵一棵的果树,一排一排的白杨,零星几棵泡桐树,还有那一排排长在渠沿的花椒树,就像北方人洗澡,躺在池子里泡了又泡,再让搓背师傅一顿猛搓,那叫一个下泥儿。现在再看,个个就像准备娶媳妇的白净小伙子,灰头土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白杨树的树身,在阳光下,白亮亮地闪着光,修长直冲云霄的树干,就像一根光不出溜的旗杆。之前蒙着黄尘的房子也变得干净好看了。水泥路也干净整洁,湿润润的。车子驶过,一丝灰尘不起。

过年前下雪的好处,就在这里,一场大雪过后,让一切如同洗过一样干净,干燥的空气也变得湿润。

出村的路上,有跟他一样准备去拜年的,也有来村里拜年的人。平时没什么人流量的路上,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来来往往,还有走路的老人,手里提着黑色的布袋,里面装着礼物,穿着厚厚的棉服,慢慢地走着。今天是个拜年的好日子,天气晴朗暖和。

车子拐上柏油路,路上的车子明显多了起来。孙二蛋小心翼翼地一边开车,一边和晓婷闲聊着,聊起了他小时候大年初二,一家人去他外婆家拜年的事儿。那个时候穷,骑一辆自行车,天气好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天气不好的时候,冷风吹得人脸疼,戴着的毛线手套跟没戴一样,抓着自行车龙头的手,一会儿就麻木了。那时候的天气特别冷,还没有什么温室效应一说,冬天房檐上挂着长长的冰溜子,那时他们家还住在土木结构的厦子房里,而不是现在的平房,早起撩开窗帘,能看见窗花。

孙二蛋相亲记之六十八(孙二蛋的幸福生活之一百六十八)(2)

父亲孙八叔每天早上第一个早起,因为要去卖豆腐,提前会把炉子生起来,烧水洗脸,然后给自己做油炸馍页吃,泡浓浓的茉莉花茶喝。八婶第二个起床,洗嗽完,就开始帮八叔往抬笼里装豆腐。那个时候为了挣钱,父母一天做三座豆腐,六个豆腐坨,等到快过年的时候,腊月二十往后,就四座,五座的赶做豆腐,攒起来,厨房里的案板上,家里吃饭的桌子上,特制的木箱里铺上干净的麦秸秆,抬笼里,到处都放的是豆腐。

油炸馍页的香味一起,就把他从梦里叫醒了。他穿好衣服下床,洗手洗脸,然后坐在炉子边上,和八叔一起吃油炸馍页,喝浓茶,他是从小就跟着大人喝茶,从小就有了茶瘾。

父亲吃喝完,母亲已经帮他装好豆腐,两人一起抬着,给架在自行车后座上,父亲然后推着车子出门,她和母亲一直送到门口,看着父亲推着车子走上几步,就开始蹬着脚踏加速,最后抬脚从前面大梁跨过去,坐在座子上,往前骑去。一会儿便听见父亲吆喝卖豆腐的声音,从远处的邻村传来。

他回到家里就开始帮母亲干活,都是些力能所及的活,扫地,擦桌子,照看炉子,烧水灌保温瓶。八婶开始帮父亲在豆腐坊里干活,涮洗大锅,添满水,生起灶火后,一边添柴,一边开始打豆浆。等第一座豆腐的生浆用开水泼好在水缸时,这才动手做饭。

这期间来人买豆腐,都是他自己帮着称的,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能看懂杆秤,就会给人称豆腐了。

晓婷嘿嘿笑着说:那你还能行得很。

孙二蛋切了一声说:你才知道,你哥从小就聪明好学,人见人爱。我现在还记得秤上的星星咋看哩,代表多少斤。提第一个绳环,看秤杆里面的星星,五个星星一斤。提第二个绳环,看秤杆面上的星星。

晓婷呵呵笑着说:算你说对了,不要忘了,我也是跟着我爸从小到大,走街串巷做过小生意的。

孙二蛋哈哈笑着说:那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孙二蛋相亲记之六十八(孙二蛋的幸福生活之一百六十八)(3)

我家的秤还在

晓婷笑嘻嘻地点点头,挺开心的样子,孙二蛋的回忆,也让她陷入了对小时候冬天的美好回忆中,也想起了自己暑假和寒假时,和父亲一起走街串巷做小生意的经历。抿着嘴,嘻嘻笑着,看着孙二蛋说,继续说嘛,还挺有意思哩。

孙二蛋笑笑,一边小心地开车,一边继续说着,我现在还记得,妈做好饭,切好菜,放在一边,然后问我说,饿不饿。我说饿,妈就从炉子的烤箱里,拿出一个烤的金黄金黄的杠子馍,掰开,然后拿过猪油罐子,用勺子挖一大勺猪油,跟外国人往面包片上抹黄油一样,给馍瓤里抹上一层厚厚的猪油。一边抹,一边说,先吃个猪油夹馍,等你爸回来了,妈再给咱炒菜,才可以吃饭。你爸多辛苦,咱不能在你爸还没回来的时候就吃饭。我们家的习惯就是这样,我爸没回来,没上桌,我妈是不可能开饭的。冬天的时候怕菜炒得早了,放凉了,就等我爸回来的时候,才开始炒菜,这是我妈的规矩。

猪油碰到热气腾腾的馒头,就像化雪一样化开了,在馍瓤上亮晶晶的。因为猪油抹得厚,有些还没化,就把馍再放进烤箱,捂上一两分钟,再拿出来,就彻底化完了。然后,把馍重新掰开,给抹了一层猪油的馍瓤上再撒上一层薄薄的辣子面和盐巴,红艳艳的辣子面,瞬间让人食欲大开。合上馍页,一掰两半,我俩一人一半。然后就拿着馒头站在院里的土墙的阳光下,一边晒着暖暖,一边吃着猪油夹馍,一边等着我爸回来。

猪油夹馍吃厌嫌了,妈就会做一小碗生姜油泼辣子,就是把生姜切成末末,然后倒进油泼辣子里搅匀。夹在馍里吃,也美得很。妈一边吃,一边说,不准把生姜吐了,冬天吃生姜暖胃哩。

晓婷呵呵笑着,不由自主地吞咽了一口口水,笑着说:你把我说的都咽口水啦,你刚才不是说,到处搁的都是豆腐,为啥妈不给你炒个麻辣豆腐吃哩。

孙二蛋不由自主地苦笑一句说:好我的媳妇哩,那是九二年还是九三年,一斤豆腐六七毛钱,听起来便宜,但舍不得吃呀!那是要卖了给我来年缴学费呀!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麻辣豆腐。那时候的日子艰难的那程度,你都不敢想象。我现在还记得,咱家的厨房那时都快塌了,拿一根椽顶着,熬天天哩。

孙二蛋相亲记之六十八(孙二蛋的幸福生活之一百六十八)(4)

现在想起那个时候的娃太容易满足了。一个猪油夹馍,一个生姜油泼辣子夹馍,就能把娃哄好,乖乖地跟着大人,叫干啥就干啥。

我记得我从小就跟着咱爸妈干活,尤其冬天寒假里,黑漆半夜地跟着父母拉着水桶到邻村拉水去。那个时候经常停电,都是黑来十点多,十一点才来电里,然后妈就把我叫醒,让我帮忙给照明,照路哩。

早上跟着大人前后起床,去村里的水井上拉水。回来后,给大人帮忙放水。到了腊月二十三四,爸和妈就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做,顾不上吃了。这个时候我就开始给帮忙做饭啦。其实也就是帮忙热个剩菜,烤几个馍,最多再就是帮忙下个挂面,熬一锅包谷珍。

孙二蛋相亲记之六十八(孙二蛋的幸福生活之一百六十八)(5)

腊月二十几以后,几个堂哥就从外地回来啦。二堂哥和五堂哥就天天过来帮忙,冬季里家里和地里都没啥活可干,来了就看灶火,帮忙提水,端石头压豆腐,把不用的废水担着倒到野地哩。三堂哥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七八才回来哩,一回来也跑过来帮忙啦。那个时候老四还没结婚,在外面忙完了,天一黑就来了,穿着军大衣,怀里揣一大包麻花,来了直接到厨房里拿一摞碗,摆在豆腐坊的锅台上,等着锅里的豆浆烧开,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泡麻花。咱邻居六十哥,七十哥,巷子头上的老汉儿等等,估计有半个村子的人,都在咱家喝过豆浆。

那个时候咱家的豆腐坊,一到冬季,就是全村的话题中心。豆腐坊里一天到晚烧着灶火,冒着热气,暖和,冬天里人都闲,天气又冷,没地方待,豆腐坊自然就成了最理想的谝闲传的地方啦。一天到晚人不断,热闹得很。一到天麻麻黑,这个揣着麻花来了,那个提了半袋子红苕,塞进灶火,那个又抱了十几根红萝卜,等红薯烤好,把红萝卜可塞进去啦。我跟着沾了不少光。

孙二蛋相亲记之六十八(孙二蛋的幸福生活之一百六十八)(6)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每天早上,不是二堂哥,就是四堂哥,要么就是五堂哥,各自从家里推着自行车,驮着两个大抬笼,早早就来了,跟咱爸一起吃喝,完了,给抬笼里装满豆腐,跟着咱爸就一起出发卖豆腐去啦。卖完后回来,克里马擦一吃,再装两抬笼,再卖一回。这个忙一直帮到我能推着自行车,驮着两笼豆腐,跟在咱爸后面为止。后来才慢慢有了摩托车,有了现在的电动车啦。

为啥咱自己家人这么亲哩,那不是嘴上说下的,而是实打实地相互帮忙干出来的。

我记得妈每一回都给我叮咛着说,你自己看着,看着你几个哥哥是咋给你爸帮忙干活哩,给咱家出力帮忙哩。娃呀,记住,看好,将来等你长大了,你这几个哥哥家里有啥事,就是你该出力帮忙的时候。人要有良心里,知道不。这么冷的天,滴水成冰的,谁不知道被窝里暖和,谁不知道睡在炕上舒坦,你这几个哥哥,在你爸和你妈面前,没有啥说的,一点都没有弹嫌的。你将来到你几个哥哥面前,要做得比你哥哥还要好哩,记住了没有。

我就是从那个时候理解了语文课本上的那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啥意思啦。

说完,红着眼睛看了看晓婷。

晓婷也被孙二蛋的回忆给感染了,缓缓舒了一口气,微微笑着说:怪不得,咱妈跟几个哥哥还有嫂子,说话说事的时候,就跟给你说话谈事一样,一点也不外道,不避讳,亲地很,原来是这么一起过过来的。

孙二蛋说:大伯死得早,当时只有大堂哥结婚了,老二,老三都还没结婚,家里但凡有事,大堂哥就叫爸妈,叫上其他长辈,一起商量解决哩。慢慢就成仪式了,谁家有啥大事,尤其像婚丧嫁娶,长辈们就必须坐一起商量解决。你不知道我跟你相亲的时候,会议都不知道开了多少次哩,嘿嘿……

孙二蛋相亲记之六十八(孙二蛋的幸福生活之一百六十八)(7)

晓婷说:我家门户小,不像咱老孙家那么多人,还那么团结,人多力量大,背靠大树好乘凉,门户大了,人多了还是好。要不是我两个叔叔小时候落下病根,我家在村里也能算上大户了。

孙二蛋点点头嗯了一声说:嗯,这话你没说错,谁都料不到将来的日子咋样哩,就像我现在开着车,拉着你,给我老丈人拜年去,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打死我都不敢相信,我快三十的时候都开上汽车,管你外面下雨里还是化雪哩,一点罪不受,暖暖和和的就跟我媳妇到她娘家啦。我当时想的,就是将来能有一辆我邻居家的250摩托车,我就彻底心满意足了。

说完,笑了笑。

晓婷看着窗外,也跟着感叹道:不光是你,我估计我那个时候也不敢想着十几年后,人的日子都过得这么好。你信不信,咱们将来的日子还有一大好哩。

孙二蛋牵过晓婷的手说:这还用说吗,将来的日子要比现在还要好得多得多的多的多的多……

说完,晓婷仰头呵呵直笑,完了,微微笑着说:等咱将来有了娃,我也要学着妈的样子,不管啥时候,都要等你回到家,坐在桌子上了,才能开饭,我要把这种尊让的传统传下去。

孙二蛋哈哈笑着说:谝了半天,你就记了个这,我可不想把我娃饿着,随便啥时候开饭都行。

晓婷撅着嘴,不满地说:少跟我反反来,我将来教育娃的时候,不准你插手,我要把咱妈教育你的一些好规矩传下去哩。

孙二蛋故作傲气地一笑说:我妈教育的儿子,给你当老汉儿,让你这么稀罕,看得上。

晓婷嘻嘻笑着说:嗯,很满意,相当稀罕,看得上上哩,赖上你啦,一辈子都不要想把我丢下。

孙二蛋相亲记之六十八(孙二蛋的幸福生活之一百六十八)(8)

说完,从孙二蛋的手里抽出手来,反过来紧紧地握住了孙二蛋的手。

车子向前平稳行驶。下了柏油路,驶上水泥路。不一会儿,晓婷家的村子便缓缓出现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