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东篱”的东晋文人陶渊明在其代表作《桃花源记》中,曾用极其凝练的笔墨向世人描绘了一幅山水秀美、意境恬淡的世外桃源画卷。其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又或多或少地给这“乌托邦”一般的所在增添了些许烟火气息,因为“鸡犬相闻”完全是村居生活的生动写照。

北宋史学家范祖禹所作《送周思道再知汉州三首》,其中就有“千山行尽见平川,鸡犬相闻俗晏然”。这两句诗写的是当时的汉州、现在的四川省广汉市地处群山环抱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村落毗邻,鸡犬相闻,一派安宁、闲适的乡村生活图景。

无独有偶,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也是在送别即将赴任的友人时,写下了《送晁校理知怀州》,诗中写到:“鸡犬相闻桑柘春,风光明润帝乡邻。”因为“怀州”指的是现在河南省焦作市,该地与北宋都城开封相邻,所以诗中有“帝乡邻”一说。“桑柘春”则是借了《桃花源记》中的词句与意境。总之,司马光显然也是通过“鸡犬相闻”表现乡村的宁静生活。

狗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凶猛模样(原来狗是犬的小时候)(1)

狗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凶猛模样(原来狗是犬的小时候)(2)

▲ 甲骨文

▲ 金文

《说文解字》对“犬”的解释是:“狗之有悬蹄者也。”这个解释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到“犬”与“狗”当属同类;另一方面,所谓的“悬蹄者”虽然字面意思比较清楚,可是具体指的是什么,却又让人一头雾水。

狗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凶猛模样(原来狗是犬的小时候)(3)

实际上,所谓“悬蹄”,表示的应当是狗的某种特征,而且对于这一特征大致有两种解读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指的是狗翘起后腿撒尿这种特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指的是成年犬的后足比幼犬多了两个不接触地面的脚趾。当代文物专家王世襄在《獾狗篇》中曾说:“十八个脚趾的为‘狗’,二十个脚趾的为‘犬’。犬在后腿上比狗多两个不着地的脚趾。”由此可见古人造字时观察事物有多么精细!

与此同时,“犬”与“狗”的差别也让我们对古人如何创造这两个表示同类动物的字产生了好奇心。

“狗”在金文里的字形,由犬的形象和其腹部的 “句”、也就是“勾”的古文字形构成。“犬”无疑表示“狗”这个字的意思与犬有关,而“句”由于最初原本读作ɡōu,所以一来表示“狗”的读音与它接近,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它与“狗”的意思也有关联。下面就是两种颇具代表性的意见。

01

第一种意见认为“句(勾)”有“弯曲”和“小”的意思,而这些意思都很符合小狗本身就小、而且幼小的时候也常常蜷缩身体的特征。

02

第二种意见认为“句(勾)”与“叩”读音相近,而“叩”原本有“接触”的含义,所以“句”间接体现了狗通过接触物体闻气味这种嗅觉灵敏的特征。

的确,“狗”最初指的正是幼犬,清代大儒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里面有一段话:“按释兽云,未成豪、狗。与马二岁曰驹、熊虎之子曰豿同义。皆谓稚也。”这种解释在古代极具代表性,因为许多古代学者都认为虽然“犬、狗”一般都可以用来指称这一类动物,但是若要细分起来,则是“犬”专指成年狗,而“狗”则用来表示幼犬。

无论是威风凛凛的大型犬,还是灵动可爱的小狗狗,他们一直都是人类的良伴和宠物,所以农历“狗年”也是人们非常喜欢的年份,就连狗的叫声也被赋予了“旺!旺!旺!”的寓意。

狗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凶猛模样(原来狗是犬的小时候)(4)

虽然由于狗这种动物十分通人性,容易使人产生了它们善于讨好人的印象,甚至还容易引起它们对主人忠诚的同时,也对其他人凶狠等种种质疑,但是,就算我们的语言里有不少与狗有关的比较负面的说法,它们却仍然是人们比较喜爱的动物。否则,人们也就绝对不会把“犬”和自身扯上关系了。

“犬子”一说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人们用来向别人称自己儿子的,这里的“犬”主要反映了国人的谦恭态度,至于它究竟指的是自己还是儿子,显然人们并不会太过关注。而实际上,“犬子”最初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的乳名,这位大人物就是西汉时期著名辞赋家、并且和才女卓文君谱写出流传百世爱情故事的司马相如。根据《史记》记载:“(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狗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凶猛模样(原来狗是犬的小时候)(5)

参照后人对《史记》的研究,或许“读书”意味着聪颖,而“击剑”由于是习练短兵刃,故此在与长兵器对阵时,需要辗转腾挪,所以含有灵巧、灵动的寓意,因此,老司马夫妇便给聪明灵动的爱子取名“犬子”了。

而后人在使用这种称呼时,则主要是为了自谦,当然,其中也许还包含了对子女的喜爱,例如明代思想家、教育家陈献章《秋夕偶成明日乡试揭榜》:“犬子试初毕,老妻浪惊喜。”

说到“犬”与自谦,自然我们都知道“犬马之劳”这种说法。曾做过清朝翰林的梁鼎芬,由于上疏弹劾李鸿章,并列出李氏的“十可杀”罪状,结果招来连降五级的祸端。他在离开京城时,写过一首《出都留别》,诗中有“此日觚棱犹在眼,今生犬马恐无期”两句。诗句中的“觚棱”指的是宫殿或京城,因此,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虽然帝都犹在眼前,可是此生却恐怕再无机会为朝廷效力了。

在戊戌之年,如果我们能够以国家、民族为重,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甘效犬马之劳,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蒸蒸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