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8月27日,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和FM1057珠江之声广播电台“湾区生活大师”节目组联合推出的“低碳梅沙半日游”在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梅沙社区举行,参与活动的市民来自节目招募。

游览植物园科普小知识(认识植物邻居)(1)

万科公益基金会

说起大梅沙你想到什么?碧海金沙?6位色彩各异的“鸟人”雕塑?高高伫立的愿望塔?这里除了是深圳的旅游旺地外,更是于2021年成功入选深圳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游览植物园科普小知识(认识植物邻居)(2)

万科中心局部

游览植物园科普小知识(认识植物邻居)(3)

万科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正在向参观市民介绍

第一站来到了万科公益基金会所在的万科中心参观。万科公益基金会是民政部下属的慈善组织,成立于2008年,2021年获得4A评定,长期专注于废弃物管理,推广“零废弃生活”“零废弃办公”“零废弃酒店”和“零废弃学校”等。

游览植物园科普小知识(认识植物邻居)(4)

处处绿意的万科中心

这栋长型建筑有个好听的名字“漂浮的地平线”,也被人形象地称为“躺倒的摩天大楼”。据介绍,万科中心于2006策划设计,2009年建成,获得LEED(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铂金认证,是国内最早一批绿色建筑之一。

游览植物园科普小知识(认识植物邻居)(5)

可调节的镂空金属扣板

为什么这栋建筑设计如此特别?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里北靠马峦山,南临大鹏湾,为了在山海之间形成通廊,所以采用了“躺倒”设计,还能为多样性生物营造更多的遮阴避凉之处。这栋建筑的绿化面积高达150%,因为下面架空层和楼顶都进行了绿化,设计师还别出心裁地在玻璃幕墙外面加上了镂空的金属扣板。这款镂空的金属扣板灵感来源于大梅沙随处可见的棕榈叶,还可以随意调节角度,既能隔热也能透光,还可以有效抵御台风。

游览植物园科普小知识(认识植物邻居)(6)

黑水虻站

为了实现“零废弃”的目标,万科中心里还有不少隐藏的“宝藏之地”,其中一个就是位于食堂旁边的“黑水虻站”,这里居住着一种神奇的小虫子——黑水虻。它们生命周期只有14周,从出生开始就不断进食,为了传宗接代而奋斗。从刚诞生的幼虫到成虫,只有8天时间,它们就可以吃掉比自己身体大20万倍的厨余,把自己“吃胖”4000倍。不仅如此,“吃胖”的黑水虻可以用来喂鱼,制成粉末后又成为了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它们的粪便是很好的肥料,可以用于种植花木。

游览植物园科普小知识(认识植物邻居)(7)

参观市民通过视频了解黑水虻的一生

黑水虻成虫外观有点像苍蝇,但由于没有口器,也不携带致病菌,万科中心利用黑水虻 酵素处理厨余,基本实现了厨余“零废弃”。

游览植物园科普小知识(认识植物邻居)(8)

向参观市民讲解植物知识

游览植物园科普小知识(认识植物邻居)(9)

内湖公园荷叶田田

在万科中心背后的内湖公园,参观的市民了解到荷与莲的区别,从叶子来看,在水面高高擎起如同一把小伞的是荷叶,而在水面“躺平”的则是莲叶。凤凰木旁,还有一株南洋楹,虽然两者的叶子有些相似,但南洋楹树干却更粗壮圆润,因为正处于结果期,南洋楹上站满了正在觅食的小鸟。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在树荫底下会比没有树荫的地方明显凉快?这就是植物对气候的微调节作用。”组织者一边走一边介绍,让大家认识身边的植物邻居,了解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的意义。

游览植物园科普小知识(认识植物邻居)(10)

很多人到过大梅沙却不一定去过梅沙老村

最后一站来到梅沙老村,看看这座有老渔村变身的艺术村落,居民们简单但不简陋的“低碳生活”。

游览植物园科普小知识(认识植物邻居)(11)

参观市民漫步在梅沙老村

据了解,梅沙社区依山面海,自然风光秀丽。万科公益基金会自2021年起,持续在梅沙社区开展系列“碳中和社区营造实践”,通过启发和引导了社区居民参与低碳生活、共建花园,结合这里天赋的自然条件,探索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深圳以先行示范标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审读:喻方华 蒋祝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