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云飞|来源:原创一位久经商场的创业老司机,关注我,每天分享一点财富干货,让你的人生少走弯路,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北上广深在哪个城市发展最好?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北上广深在哪个城市发展最好(全省数据出炉逃离)

北上广深在哪个城市发展最好

作者:李云飞|来源:原创


一位久经商场的创业老司机,关注我,每天分享一点财富干货,让你的人生少走弯路。

2021年全国省份人口数据终于出炉了,其中有15个省份人口出现负增长,占到全国省份的一半。

倒数第一的是河南省,2021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减少58.2万人,创下历史新低,也是近10年来人口数量首次减少。倒数第二的是黑龙江省,2021年黑龙江省常住人口再次减少46万人。倒数第三的是云南省,2021年云南省常住人口减少32.2万人。倒数第四的是湖南省,2021年湖南省常住人口减少23.3万人。倒数第五的是河北省,2021年河北省常住人口减少15.8万人。

再有就是天津、辽宁、甘肃的人口负增长也都超过了10万人。山西人口负增长9.9万人也接近10万人。

人口净增长前十大省份分别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广西、海南、安徽、山东、宁夏。浙江净增人口71.7万人,首次超过广东排在榜首。其次,广东净增人口60.4万人;湖北净增人口54.7万人;江苏净增人口28万人;福建净增人口25.6万人;广西净增人口18.3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人口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人口负增长又释放出哪些信号?我们一点一点来讲。

第一、人口出生率低,政策效果不大。

人口负增长当然和全国人口出生率低有关。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人口净增长只有48万人,已经自1978年以来创下了44年的历史新低。

由于人口出生率低,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部分省份人口死亡率超过了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现负增长也就在所难免了。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自然增长率为负数的省份达到10个。其中江苏、湖北、山西以及河北为历年来第一次出现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的现象。

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人口出生率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从放开三胎到照顾3岁以下婴幼儿可享受个税减免等等,可以说能够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但是到目前来看,好像这些政策都没有落实到点子上,大家还是没有生儿育女的欲望。

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收入不稳定,我想这才是大家不愿意生孩子的最终原因。所以,想要促进人口增长不可能光靠一个政策就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一个方面的调整。

第二、逃离“北上广”是现实存在的现象。

2020年一场疫情打乱了国内发展的节奏,也改变了城市人口的结构。比如“北上广”,曾经都是大家向往的大都市。但是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人口还减少了4000人,上海只增加了1.1万人, 广州也只增加7万人,三个一线城市加起来也只增加了7.7万人。

我们要知道,从2011年2020年,北京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为22.8万人,上海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为18.5万人,广州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为59.7万人,合计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为101万人。从101万人下降到7.7万人,可以看出逃离“北上广”并不是一句口号。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那就是由于大都市生活成本不断攀高以及疫情的影响,大家不愿意再去“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发展了。

第三、二线城市成为人口增长的主力军。

从城市来看,2021年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是成都和杭州。成都常住人口净增长24.5万人,杭州常住人口净增长了23.9万人。其次,像南昌、青岛、宁波、郑州、嘉兴、南京、福州,人口增量都超过了10万人。由此看来,二线城市成为人口增长的主力军。

首先,这和一线城市竞争大、压力大,还有就是人口基数大有关。比如,广东人口基数大,目前省内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1.2亿人,超过了日本的人口总量。由于往年人口增长势头过猛,所以想要一直保持高增长就比较困难。

其次,和二、三线城市的人口政策和人才政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浙江对于全国高校毕业生来浙江创业者,应届生可以申请10万元到50万元不等的创业贷款,如果创业失败,贷款的10万元以下部分将由浙江政府代偿,10万元以上的部分,政府也将代偿80%。二、三线城市也开始抢人了。

基于这种有利的条件之下,从业者还会去一线城市拼个头破血流吗?很多人才都会给二、三线城市截胡了。

通过以上人口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出生率低确实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这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其次,我们也可以看出,一线城市虽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和发展空间,但是二、三线城市也在奋力地追赶。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你认为下一个北上广会是哪个城市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作者:李云飞,知名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大型食品连锁企业CEO,从事互联网及实体连锁行业16年,曾被搜狐网、网易财经、腾讯、凤凰网、中讯网、百度等知名媒体平台相续专题报道,擅长互联网营销,连锁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