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灵魂深处的痛苦(难以启齿的远不止)(1)

不知道你们在小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那就是“我是从哪里来的?”

当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时候,小孩子或许就会寻求父母的帮助。

“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营业厅充话费送的。”

时代在进步,而这些回答也在进步。

“逛某宝时买的。”

“你是爸爸打游戏赢回来的哦。”

来自灵魂深处的痛苦(难以启齿的远不止)(2)

01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父母宁愿大费周章的去撒谎,也不愿意去解释“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

可能家长们觉得这样子回答会很可爱吧。

“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哦!”

这样回答的好处还在于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还可以吓唬他。

“不听话的话我就再把你扔回垃圾堆里!”

毫无疑问,在懵懂而又稚嫩的孩童时期,这的确起到了威慑的作用。

孩子哭着喊着,说出“不要把我扔回垃圾堆,我一定乖乖听话”的时候,父母还会觉得,这个办法真好啊。

但孩子还是什么也不懂,不知道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以致于上小学的时候,我同学还悄悄对我说:

“亲嘴真的会怀孕是吧?”

如果是现在的我,肯定会摆出一副黑人问号脸,或者甩出一张“地铁、老人、手机”的表情包。

但当时的我对此也是半信半疑。

来自灵魂深处的痛苦(难以启齿的远不止)(3)

02

很奇怪,大部分家长都出奇的默契,那就是对于“性”,绝口不提。

在网络上有一个认可度极高的段子。

“小的时候看电视,每当电视里出现男男女女亲密的镜头,父亲都会喊我去倒水。”

段子描写的很形象,我已经代入到里面去了。

但我的生活却和这个段子相反,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这些片段的时候我都会主动选择回避,揉脖子、揉眼睛、找东西,在不经意间让他们觉得我刚才错过了这个镜头。

以致于到现在,当我看到一部特别好看的电影时,想要和家人一同分享,都要顾虑其中的一些片段是不是不适合一起观看。

家长的不作为,到学校的不重视,久而久之,让我们也觉得“性”不应该是我们要去了解的东西。

来自灵魂深处的痛苦(难以启齿的远不止)(4)

生物课上,课本里仅有的一两页身体构造内容都会草草翻过,如果你多留意两眼都会被别的同学当做“坏孩子”,嬉笑嘲弄般的说道:“原来你对这些感兴趣啊。”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总会接触到一些信息碎片,无论是从书籍上还是从电影电视剧上,可我们还是不理解。

不理解,往往就会排斥。

初中体育课,有时候女生会和班主任说肚子疼,想在班级休息,一些男同学看到了就会在女生旁边起哄,以致于后来没有女生敢在体育课上请假了。

当时的我觉得不理解,觉得请个假也没什么的,为何要开别人玩笑,现在的我还是不理解,不理解那时候的无知是多么不尊重人。

来自灵魂深处的痛苦(难以启齿的远不止)(5)

03

柴静有一次在节目里提到说:“我们的文化里,把生育当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

把无知当纯洁,好像的确是这样,在一些家长的眼里,提到一些关于“性”的东西都会觉得有伤风化,意思就是身为孩子的我们怎么能接触这些东西呢。

慢慢的,从不想提及关于“性”,变成了不知道应该如何说。

我有一个朋友,在对她父亲说出和男友同居后,等了很久,她的父亲回复了四个字:

“注意安全。”

他不知道怎么回复,又或许不知道回复些什么内容。

短短四个字或许已经突破了这些年的极限了,委婉而又含蓄的叮嘱,但我觉得她的父亲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

或许大多数的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女儿和别人同居后的反应是愤怒。

“女孩子怎么能没结婚就和男生住在一起,这多不好。”

“女孩子家怎么一点也不矜持。”

这个社会的有些规则对女性来说始终比男性苛刻,在“性”的方面也体现了一部分。

来自灵魂深处的痛苦(难以启齿的远不止)(6)

比如之前引发热搜的话题“月经羞耻”。

性教育匮乏的年代,很多女生都不能正视自己,接受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现象。

高中的时候住宿,衣食住行都是在学校度过。

需要买什么生活用品也都是在学校的超市购买。

超市不算大,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挤在里面买东西,但整个超市始终有一个角落很空旷。

那里摆放的是一些纸巾、卫生巾之类的商品,和人满为患的零食区相比,那里就像是空旷的大草原,人迹罕至。

有时候会有女生在那里驻足,停留,选东西,前后不会超过一分钟,夹在衣服里挤进排队的人群,付款,然后匆匆离开。

我们没有了解过“性”,所以我们也就不能正确对待“性”。

想到初中时候班级女生不小心从口袋掉下一张卫生巾被同桌男生看到后,趴在桌子上哭的样子。

她们不光想要躲避人群的目光,还想要躲避关于“性”的压迫。

来自灵魂深处的痛苦(难以启齿的远不止)(7)

04

在这个倡导思想开放、言论自由的年代,还是有很多事情受到传统的观念的影响和约束。

就像我做不到心平气和的同父母谈论青春期的烦恼,困惑。

在我们的认知习惯里,很多东西是隐晦的,它不应该被谈论,不应该被公开的谈论。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性”也是如此。

在我们还在担心“自己是不是从垃圾堆捡来的时候”,英国的孩子已经从图书中得到了答案;在我们困惑“亲嘴会不会怀孕”的时候,荷兰的父母会在餐桌上以谈话的形式去解答孩子的困惑。

在我们“性教育”的发展和普及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其他国家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教育体系。

“性”不一定就是污秽的,谈论“性”也不一定就是羞耻的。

我们只有了解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来自灵魂深处的痛苦(难以启齿的远不止)(8)

这几年,新闻上出现“性侵儿童”、“未成年妈妈”的事件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除了将原因归结于那些没有人性的罪犯之外,我们自己身上会不会有原因呢?

孩子从小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不懂什么是坏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坏事,如果我们不去教育,他们就不知道“哪些部位是不能随便让人去触碰的”,他们会觉得性器官就是一个普通的器官,同鼻子、耳朵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也不会去反抗、不懂得去拒绝。

还有那些“未成年妈妈”,她们不知道什么是避孕,也不知道避孕的方法,在事情发生之后得到的不是关怀与同情,反而是大众的讥讽,“小小年纪,不学好,尽学坏”。

在不完善以及不合理的教育体系中,容易受伤的也都是这群“无知的人”。

就像柴静说的那样“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

“性教育”永远都不是羞于说出口的事,而无知也不是真的纯洁,愚昧也不应该被捧为德行。

来自灵魂深处的痛苦(难以启齿的远不止)(9)

后记

中国传统上有很多忌讳的事情,忌讳死亡、忌讳所谓的神明,“性”也是五千年来所忌讳的事情。

公开谈论“性”是羞耻的,更别提去教育有关“性”的知识。

其实最开始想主题的时候,确定的是“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但后来方向改成了“如何向孩子解释出生”。

我觉得比起对“死亡”的未知,“出生”带给我们的困惑要多的多。

我们会好奇“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会去面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扰,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

但这些问题,通过合理的“性教育”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通过“性教育”,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别人。

谈论“性”不应该是可耻的,我们不应该受到传统的约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传统应当被打破。

而我也希望,当有一天,有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候,我们会很平常的向他(她)解答困惑,而不是支支吾吾地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

一切都会好的,不是吗?

来自灵魂深处的痛苦(难以启齿的远不止)(10)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