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大提升乡村旧貌换新颜(城市增绿意古村面貌新)(1)

专题

漫步芦苞长岐古村,幽静古朴的小巷里时光静好,雕梁画柱的卢氏大宗祠诉说着昔日的过往……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保护开发,长岐古村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目录。这是三水古村活化的一景,截止11月,包括长岐村在内的4条古村落活化升级工作已经完成。

宜居城乡创建是三水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以宜居创建、古村落活化、绿色村庄创建等工作为抓手,三水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积极推动三水城乡建设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一个特色突出、绿意盎然、近悦远来的宜居城乡正铺展开来。文/杨波、温利

创宜居之城 :规划引领 20社区挺入省级评选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宜居城乡创建是国家、省、市的重点工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三水也印发《佛山市三水区2017—2020年创建宜居城乡工作实施方案》,同时专门成立宜居城乡创建联系会议办公室, 分管区住建局的区领导挂帅任召集人,办公室常设地点为三水区住建局,区内各相关部门和镇(街)各施其职,共同推进。2018年初,《关于做好2018年创建宜居工作的通知》出台,明确各镇(街)本年度工作任务和职责,4月份市住建局专家对区内相关镇(街)及村(居)开展培训。

经过各部门、镇(街)和社区积极配合,三水共有20个社区通过或正在通过省级宜居社区评选,48个村庄通过市级宜居村庄评选。其中,乐平镇范湖社区和南山镇禾生社区两个社区正在申报省级宜居社区。通过宜居城乡创建,各社区的硬件、软件等各方面均得到明显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居民素质稳步提升,居民幸福感不断提高。

推古村活化 :因地制宜 千年历史风貌得延续

古村落是乡村不可遗忘的记忆。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持续开发利用,对于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意义深远。为做好古村落活化升级工作,三水住建局也出台古村落活化升级相关方案,并按照2014年-2016年和2017年-2019年两个时间节点进行古村活化工作部署,打造各具特色的古村落活化升级示范点。

在芦苞长岐古村,背靠文笔山,门前引入北江水,常年保持较好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村里岭南特色的建筑和青石的小道、灰雕的砖墙历经长时间的岁月浸淫,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里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古村活化升级工作启动以来,文化志愿者队伍已经组建起来,文物修缮工作也已经启动。按照规划,长岐古村将挖掘本村特色亮点,将古村落打造为独具岭南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的综合休闲旅游地。

截止2018年11月底,包括长岐村在内,乐平镇大旗头村,芦苞镇独树岗村,白坭镇祠巷村4条古村落已经活化升级工作。其中,乐平镇大旗头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目录,荣获2017年度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芦苞镇长岐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目录。通过古村落活化升级工作,村容村貌得到大幅度提升,历史风貌和文化元素得以延续和保存。每逢节假日,村里均举办各种活动,成为三水文旅活动的一大亮点。

增城市绿地 :城市宜居 市民幸福感爆棚

优越的生态禀赋是大自然馈赠给三水的礼物。不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也是城乡宜居环境提升的题中之义。在佛山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和推进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下,三水也有序推进各类绿地的建设和提升工作,通过建设公园绿地等项目,不断满足城市人对绿意的向往的追求。

12月隆冬,位于三水南山镇三水实验中学附近的200亩花海依次绽放出多彩笑颜。到春节前,这里的花海都迎来众多游客。事实上,除了花海,城乡各处都多了很多绿意和浪漫的惊喜。2015-2017年,三水完成新建公园绿地总面积为171.98万平方米。2018年计划新建公园绿化工程项目2个,分别是为芦苞涌左岸水闸至芦苞大桥段景观建设工程和大塘新城核心区山顶公园工程,估算总投资2740万元,其中绿化投资1235万元,公园总面积9.8万平方米,项目争取在今年底及2019年底完成。从绿化指标来看,三水也跑在全市前列。截止2017年12月三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1%,绿地率达到43.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04平方米/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数且均高于全市绿化指标。

而按照计划,未来三水还将完成1个千亩公园——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2个河岸绿化和景观提升工程、新建包括城市客厅生态景观工程等在内的8个镇级公园以及74个村居公园,新增改造绿化总面积约为504.003公顷。三水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表示,希望通过多举措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来提升城市宜居环境,以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居住环境,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