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讨【新零售】【芯零售】【新龄售】

膜管家汽车工作室(专访能膜科技郭正)(1)

2018年中国汽车服务市场出现拐点,车市告别高增长,进入淘汰赛。是拐点,也是起点,对汽车后市场的企业家们来说,2019年是寒冬?还是机遇?

时逢年末,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年会期间,各路企业共赴厦门,一同研趋势、探机遇、谋发展。只懂车新媒体作为一家以汽车为载体的新媒体平台,通过传播全方位的汽车资讯,传递汽车行业价值、精神、文化,在年会现场与后市场企业家们进行交流探讨。让我们一同了解市场下行的大背景下,后市场各企业的发展新思路。

在这次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年会上,只懂车有幸请到了上海旌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CEO郭正接受我们的采访,以下为采访内容整理。

膜管家汽车工作室(专访能膜科技郭正)(2)

上海旌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郭正 CEO

只懂车:郭总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上海旌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郭正:我们公司全称是上海旌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东风股份·能膜科技,属于东风股份(股票代码:601515)投资的的一家创业公司,能膜科技是在广东汕头拥有自己世界一流的窗膜生产工厂及亚太区技术研究院的窗膜企业。13年注册能膜品牌,全力进军窗膜产业,在18年之前,我们的市场做得不是很好,因为过去我们总是和对手在第四代、第五代膜的竞争,没有产品服务差异化,而市场已经出现窗膜品牌和服务品牌的割据。于是我们在18年助力于光变膜科技发明专利技术,这个专利技术就是我们说的感光因子材料配方。有了这个核心技术以后,能膜科技开始引领第6代窗膜风向标,率先定位 "缔造空间光线管理领导者"。智能窗膜光学产品涵盖各空间窗膜应用场景、方案决解、方案定制;集智能感光、光学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视觉识别技术及物联网场景技术属性;产品应用延伸移动空间、城市建筑生态、家居及商业办公等;移动空间涉及汽车、无人汽车、私人飞机、游艇、高铁等应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健康的阳光生活空间。

只懂车:请您分享一下您公司将智能感光膜定义为第六代膜的原因?

郭正:从汽车膜来说,第一代是茶纸膜、第二代是原色膜、第三代陶瓷膜、第四代金属膜、第五代磁控溅射金属膜。前五代膜都是聚焦于安全、防爆、隔热、隐私、防紫外线,这些都是平面功能,没有考虑到车主的驾驶过程中的主动安全和视觉舒适度。智能感光膜除满足前五代膜所有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到感光"变色",能自动根据外界紫外线和蓝光的强弱调整膜的深浅(调节透光率),为车主提供舒适的视觉驾驶感受,真正实现窗膜领域的主动安全理念。更重要的是能膜科技是从平面功能跨越到空间光线管理,与前五代膜相比是一种本质的科技升级,所以定义为第六代智能感光膜。

膜管家汽车工作室(专访能膜科技郭正)(3)

只懂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能膜在2019有什么突破或者成就?

郭正:我们的突破在三个层面"换赛道"融合。第一个是企业层面,由生产型制造企业,转入到以C端的服务业理念。在经销商集团、4S集团、渠道门店需求的基础上,站在C端车主的角度倒推,车主为什么会买,通过这种服务逻辑制定出更加符合C端消费逻辑的服务方案,再跟渠道客户进行合作。第二个层面是车主层面,传统的膜多是捆绑车辆送出,如要单纯销售一款高端膜给车主要面临"撕膜"的问题,而我们的感光膜定位为第六代膜空间光线管理,不存在"撕膜"也不存在平面功能升级。最大的突破在于有了智能感光膜,给了车主一个全新换膜的爽点。第三个层面是渠道层面,帮经销商、门店赋能。膜的产品核心在于背后产业链的实力,赋能在于为经销商、门店提供强有力的产业链支持,也就是我们基于东风股份工厂实力,真正实现光线管理的价值服务。

只懂车:针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精品服务分会提出的提质增效,您能否分享一下相关案例?

郭正:首先这次年会感谢流通协会总会及精品分会给我们提供了每年一次的高质量的沟通平台,这对于很多个人、企业、行业来说可能是决定着来年的思路;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阶段,正在转为以车为载体,延伸出相关的售前售后服务。我们希望在整个行业在精品服务方面多一些自身的正向发展,而不是依赖于营销补贴或者被动赠送。

针对此次精品分会在"采购、服务、售后"三个环节将形成一定的标准,那么接下来我们品牌服务商与4S集团的合作就可以更侧重于方案运营和C端营销推广。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要更好的协助协会,为行业树立标准。让厂家能够更专注于为C端服务,促进销售,形成厂家、4S集团、C端车主间的良性循环。

只懂车:未来能膜的发展布局是怎样的?

郭正:首先我给自己的标签是汽车人,行业责任标签是"3CA车空间文化内饰定制产业联盟"联合创始人,这几年一直致力于车空间定制服务领域,主要涵盖车空间舒适内饰、车空间健康空气、车空间光线管理三大板块。能膜空间定位的"空间光线管理"产品价值理念给整个窗膜市场带来了很好的价值洼池,相信受惠整个窗膜领域。我们未来发展的核心是基于项目或产品进行加盟、连锁或者直控渠道。但从落地的角度来说,还是要先抓好基础落地的分销渠道,做好从服务商—门店—车主这三个层面的服务。后市场要由繁入简,从重产业链、重产品入手,到化繁为简,往服务C端车主的方向走。要进一步为服务商赋能,比如我们的能膜商学院就是为服务商提高软实力运营。同时也要更多地跟外界资源接触合作,真正实现"新零售"。

新零售的概念在我看来有三个维度,第一个是【新零售】的本质,相对的是"旧",故所有的产品、链条、服务都可以进行重构再造,所有红海都可能变成蓝海,换个赛道竞争嘛;第二个是【芯零售】芯片的"芯",未来工厂到C端的渠道会越来越扁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纯贸易会消失,这个"芯"指的是你必须要有自己能掌控的核心的产品服务;第三个是【新龄售】,除个性化、细分化的商业经营逻辑外,更重要的是真正进入C端的思维和心灵深处,要真正的打动感动C端,进入到C端客户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