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被美国建制派一再阻挠的“商人”特朗普利用自己“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感动了美国选民,在普选票总数少于民主党人希拉里的情况下硬是被美国选民抬上了总统宝座。

然而让人觉得巧合的是,早在1987年,已经卸任总统多年的尼克松就向特朗普写过信,在信中表示特朗普若参加总统竞选,凭他的才能必定能入主白宫。

尼克松真是特朗普的伯乐吗?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1)

尼克松夫人的眼光

尼克松之所以有机会给特朗普写信还要归功于其“政治夫人”帕特。

作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夫人,在尼克松在任期间,帕特就为了丈夫的总统事业能够飞黄腾达而屡次帮其出谋划策,让尼克松少踩了不少坑。

因此作为一个总统的贤内助,其一贯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能在社会活动中找到下一个“合适的”总统就不足为奇了。

1987年,尼克松的夫人帕特·尼克松看到了年仅40岁的特朗普在参加菲尔·多那休主持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的精彩演说,当时特朗普对美国与日本的贸易逆差问题进行了严厉抨击和分析,同时他还指责美国对中东国家抬高原油价格过于放纵,这些都伤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浄干些出力不讨好的事。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2)

这位政治夫人当场就被特朗普的政治见解折服了,凭借对政治活动的了解,其后来就向丈夫尼克松先生推荐了这位青年俊才。

尼克松于是就向年轻的特朗普写了这封信,为其参加总统竞选“指点迷津”,但当时的特朗普刚接过父亲的房地产商业帝国,忙于整理家里的生意,暂时还没有从政的想法,不过对于尼克松的提醒,特朗普自然很高兴,于是很礼貌的进行了回复。

其实特朗普与尼克松之间的信件往来,并不是从1987年才开始的,两人早在1982年就开始互相写信,彼此交换对足球、商业、战争和媒体等领域的看法。

不过就入主白宫这种事情,显然不是靠前总统提个醒就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分析一下特朗普能当上总统的深层次原因。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3)

特朗普为什么能当上总统

在入主白宫当上总统之前,特朗普只是一个口才出众的房地产开发商,当然其产业不仅仅是房地产,而是把各种娱乐休闲服务元素都融入房产开发项目之中,除此之外,他也经常参加各种综艺节目,或者通过各种新媒体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其在商业上的成功相形见绌的是其从来没干过一天公务员,没有从政经验,因此,传统的美国掌握政府权力和媒体声音的建制派一致地认为特朗根本不具有竞选总统的资格。

但特朗普在竞选总统这件事上明显没有走传统的建制派路线,其走的是反建制派路线,正是因为其不走寻常路,其才能出其不意地将希拉里的总统梦撕得粉碎。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4)

按金灿荣老师的观点,特朗普在美国民众面前所展示的形象,是一个超级亿万富翁成功地将自己包装成为美国工人阶级和底层社会群众服务的代表,他代表的不是社会精英,而是占美国公众数量最多的草根阶层。

而自里根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美国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美国的贫富差距已经拉得太大了,超过了公众的容忍度,并且造成越来越多的社会顽疾。现在美国社会中0.1%的富人所拥有的财富已经大大超过90%最穷人群的财富。

美国最美好的时候是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美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强国,工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美国当时的和谐家庭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就是一个在工厂上班的工人,只靠自己的收入就可以养活一家人,一个人就可以实现中产阶级的生活。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5)

美国当时的中产阶级的标准就是,一个全心工作的男人,可以轻松负担起1个全职太太,2到3个孩子,同时加上其购买房子和车子,保养和维护的开销。

那是美国社会最美好的时代,是美国贫富差距最小的年代。

但自里根打开资本的牢笼之后,金融资本肆无忌惮的扩张,美国实体制造业不断萎缩衰落,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美国再也回不到之前制造业繁荣的那个年代了。

美国金融资本为首的美国社会上层精英不断地制造各种金融衍生品,而美国政府又监管无力,终于闹出了一个次贷危机。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6)

次贷危机严重影响了美国社会经济的运转,普通民众生活质量下降,而传统的美国精英建制派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又拿不出有效的方案。

为了挽救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将民众缴纳的税款大部分都送入了华尔街资本家的口袋,而普通民众还在衣食问题上挣扎。

纵观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提振经济的办法,似乎只剩了一条路——印钞,但是这个办法越来越像饮鸩止渴,而且如今副作用也表现出现来了。

普通民众自然就会对政府的无能和低效越来越不满,他们要求改变美国现状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由此也出现了诸如占领华尔街运动这种反映底层民众诉求的社会活动,后来虽然该运动被镇压下去了,但民众的生存问题还摆在那儿,而特朗普正是利用了民众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7)

特朗普以“造反派”的形象横空出世,他通过斥责华尔街的贪婪,挑战美国现行的政治秩序,揭露美国少数精英阶层掌权下的社会中的种种不公现象,直接把话说到了普通选民的心坎上,给美国民众造成的感觉就是,换一个非建制派的总统说不定能改变美国多数人受苦,少数人得利的不合理现状。

特朗普与美国现行政治精英的区别是,他说了这些奉行政治正确的传统政客不敢说的话,把自己描述成为一个为底层人民服务,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斗士形象,怎么看都似乎是用社会主义的医术治疗资本主义的疾病,特朗普成了美国民众的不满情绪的发泄口。

特朗普的出现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危机的产物,说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特朗普相当于一个政治喇叭,他是利用民众的不满为赢得总统选举铺路。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8)

但美国需要的是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度改革,特朗普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把不满的音调调高了几分呗。

他揭露美国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却无力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利用民众的不满表达“美国优先”的合理性,这是一种歇斯底里的民族主义,在贸易领域就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他用资本的民族主义反对资本的自由主义传统,就是在将问题从左手倒换到右手,换汤不换药而已。

特朗普不受传统华盛顿精英的待见,但在美国民众对传统政客的厌恶到达一个高潮的情况下,特朗普在普通选民中的支持率是远高于传统政客的,特朗普就像一艘木船,靠波涛汹涌的民意构成的海浪把自己送到白宫的海岸。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9)

有些不明真相的人把特朗普当成资本主义的改革家,还说特朗普是毛主席的学生的人应该重新去理解一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一个是要将资产阶级连根拔起,一个是伺候资本主义,能一样吗?

再说尼克松这封信,作为被资本主义长期熏陶的政客,其不仅仅是看重了特朗普“会忽悠”的特长,更是希望通过帮特朗普上台弥补自己在曾经的政治活动中留下的遗憾,以显示自己“后继有人”,消除自己当初被迫辞职下台的失落感。

“水门事件”,尼克松的滑铁卢

理查德·尼克松曾与特朗普进行过长达10多年的信件往来,从部分信件的通信内容来看,尼克松有意将特朗普作为自己遗志的继任者,这都源于让其栽跟头的“水门事件”让其无法成为青史留名的总统。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10)

1972年,正是尼克松为获得总统连任拼搏的时候。

美国这些总统都有个政治愿望,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阻挠连任,其都希望能够干满两届,从而能够在第2任期内对先前的政策进行修补,免得留下遗憾。

在第一个任期内,对内,尼克松正在为解决国内的失业、通货膨胀和美元危机想办法,对外,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尼克松一直想将结束越战作为自己执政的主要功绩,同时这一时期苏联在军事力量上对美国展现出赶超状态,尼克松政府已经派遣基辛格秘密访华,双方已经在为结束两国敌对状态,共同应对苏联威胁铺路。

要在内政外交上都做出功绩,成为青史留名的总统,尼克松就必须拿下第2个任期的竞选,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尼克松选择了剑走偏锋的险招,这跟特朗普的竞选风格倒是有的一拼。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11)

尼克松为了摸清对手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底牌,趁着逢高月黑的有利时机派遣自己的人到民主党总部所在的水门大厦内安装窃听器,这样尼克松竞选团队就能随时掌握民主党的动向。

然而尼克松显然不是搞窃听活动的那块料,其光顾着天时地利,却忘记了人和方面的漏洞。

1972年6月17日晚上,尼克松的手下悄悄溜进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带着几把手电一边搜寻民主党开会的会议记录,并用照相机拍照,同时还在房间里安装窃听器。

但不巧的是,一名已经离开大厦的人员顺便往自己的办公室看了一眼,却发现里边竟然有人在几束光柱的照射下在做着什么,于是赶紧通知大厦安保人员,并和安保人员一起将这些不速之客抓住。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12)

被抓的共有5人,这些人为了隐藏作案踪迹,还戴着医用手套,后来经辨认,一个叫詹姆斯·麦科德的人被认了出来,他是尼克松竞选团队的安全机构负责人,但他当时谎称自己是CIA的前任科员,其实呢,就是来给尼克松办事,秘密安装窃听器的。

在美国政治中,作为主政的两党,窃听对方党派的竞选机密可是不得了的事情,但是尼克松就是这么胆大包天。事情发生时,尼克松还在渡假,直到他在第二天他在《华盛顿邮报》的头版看到此事,尼克松当时就知道事情闹大了,必须赶紧想办法找补。

但当时两党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总统竞选上,刚开始美国媒体并没有太关注此事。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13)

于是趁着事情还没有人关注,尼克松召集助手商量对策。

经过短时间的商讨,尼克松决定把窃听的罪名安到古巴人身上,将此事解释为古巴人为改变美国对古巴的政策而做的政治渗透,反正麦科德也参与过入侵古巴的的“猪湾事件”。

在设法改变水门事件的性质的同时,尼克松又让手下去给CIA局长做工作,通过涉及国家安全这一理由禁止FBI插手。同时尼克松还在公众面前将此事描绘成一般事件,企图糊弄过去。

然而媒体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在尼克松正在为获得连任胜利庆祝时,《华盛顿邮报》却在孜孜不断地对此事进行深挖,在FBI的助推下,该报发表了水门事件背后还有隐情的报道,从而将公众的焦点集中到对该事件的深层挖掘上。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14)

水门大厦的事变得越来越难收拾的同时,关于尼克松更大的丑闻又爆了出来。

1973年7月16日,一个叫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的人叛变了尼克松,他向负责调查水门事件的欧文委员会坦白:从1970年开始,尼克松就在白宫办公室安装了窃听装置,用来记录所有在这间屋子里发生的谈话,这一爆料再次刷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尼克松的认知。

尼克松下手真够狠的,这已经不是单一的窃听事件,而是收集美国政府和国会秘密的窃听风云了。

与此同时,针对尼克松政府的各种不记名的信件不断被寄往最高法院。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15)

而尼克松此时还未放弃抵抗,其不断通过自己的竞选团队控告《华盛顿邮报》,说其是无中生有,伪造证据,这说明尼克松已经不承认有窃听事件了,这与之前其在公众面前承认有这事的态度截然不同,尼克松所做的不过是将事件越描越黑。

尼克松为保住总统的位子做了什么呢?首先是拒绝调查委员会要求其提供录下的谈话和电话内容的要求,而且一再拿国家安全作为挡箭牌。

另外为了阻挠国会调查,其还免去了特别检察官考克斯的职务,这更是让社会公众和美国政坛大多数人非常不满。

由此引发了普通百姓的激烈反抗,学生、工人、警察都上街进行游行示威,要求尼克松交代事实,整个美国就像烧开了的水,国民群情激愤,再闹下去,美国的社会就要爆炸了。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16)

民意不可违,美国众议院决定对尼克松进行总统弹劾。

尼克松已经深陷窃听风云的漩涡中心无法自拔,但他已经失去理智,不想着如何正确面对这一切,反而表示要维护自己的总统职位到底。

在这种情况下,1974年7月24日这一天,美国最高法院直接给尼克松的政治生涯摁了终止键,首席大法官裁定他必须交出录音证据。

当天美最高法院就尼克松的政治丑闻提交了好几个弹劾法案,违背美国宪法、滥用总统权力、阻挠国会调查、扰乱司法程序等几大罪名,尼克松除了辞职已无选择。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即刻辞去总统职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间被弹劾掉的总统。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17)

尼克松为赢得总统选举获得连任,采取窃听的不光彩手段,使水门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然而观察尼克松之后的美国政坛会发现,美国的政治竞选活动就是一场资本支持下的“金钱政治”游戏,各候选人早已不在乎什么丑闻不丑闻,关键是资本集团要认可就行。

金钱政治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丑闻,美国的选举早就脱离了表达民意的正轨,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在这个前提下其他的丑闻都是小巫见大巫。为了当上总统,候选人可以肆无忌惮的互相进行抹黑和攻击,无所不用其极。

回望特朗普的竞选和执政过程,可以发现,这两个人何其相像,都是在任期间被弹劾,只不过尼克松没挺过来。这里有一个问题,尼克松早年推荐特朗普竞选,到底是在帮助他还是在给他挖坑?

尼克松回白宫(1987年尼克松给特朗普写信)(18)

两个在竞选作风上都不走寻常路的人,却都经历了任内被弹劾的重大危机,然而不论这两个人先后如何折腾,都不能触动美国资本集团的利益。

只是如今已在黄泉之下的尼克松,如果还活着,看到其立选的“继承人”跟自己一样栽同样的跟头会作何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