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说,在封建社会中,兄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在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与湘军中尤为明显,双方基本都是以家族为单元,以亲缘为纽带。比如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后,他的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都加入进来,族兄弟就更不用说了。相应的,湘军创建者曾国藩,他的四个弟弟也都加入过湘军,其中两人还战死沙场,一人取得巨大成就,与他同日被封爵。

曾国藩的三个得意门生(曾国藩的四个弟弟)(1)

曾国藩是家中的长子,他有四个弟弟,按照祖父辈的序列排行,分别是四弟曾国潢、六弟曾国华、九弟曾国荃、季弟曾国葆。这几个弟弟,都曾经加入过湘军,但境遇却不尽相同。

一、曾国潢解决兄弟们的后顾之忧

曾国潢是曾国藩最大的弟弟,也是曾国藩最寄予厚望的。他为这个弟弟的学业操碎了心,在书信中反复教导曾国潢如何读书。但是,因为曾国潢天分不高,曾国藩走后他承担长子的责任,要为父母分担家务。因此,在捐了一个监生的身份后,就放弃了科考之途。

在太平天国爆发后,很快波及到湖南,湘乡也有少量的会党起事。曾国潢便于其父曾麟书一起,组织乡党,配合知县围剿。曾国藩成立湘军的时候,他先在长沙协助训练,并筹措粮饷,后来又去衡阳训练新军。他办事老练,很得曾国藩信任。

不过,曾麟书瘫痪后,他回乡照顾父亲。曾麟书去世后,他又承担整个家族的责任。曾国潢从此操持曾氏家族事务,培养子侄,让曾国藩等兄弟在前线能安心打仗。曾国藩清醒的说:

此后,如果家中兄弟不和,妯娌不睦,后辈骄恣不法,都是你曾国潢这个做大弟的罪过。我家将来气象之兴衰,全系乎四弟一人之身。

二、曾国华英年早逝生死成谜

曾国华被认为是曾国藩几兄弟之中,天赋最高的。他办事能力极强,因为曾国藩的关系,未经科举考试直接当了地方知县的副手,此后一路晋升,未满三十岁已经是五品同知。

曾国藩的三个得意门生(曾国藩的四个弟弟)(2)

1857年,曾麟书去世,曾氏兄弟都回去奔丧,并按照规矩守丧三年。但因为曾国华此前过继给叔叔,只需要守丧一年,所以由他来执掌湘军。他的才干再次得到表现,一连攻克多个城镇。

但是在三河镇,湘军李续宾、曾国华与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大战,最后,曾国华战死沙场。当时曾国华的尸体并没有找到。时隔两个月后,曾国藩才找到他的尸体,不过是一具无头死尸。坊间一直有传闻曾国华未死,曾国藩将死讯过早报送给朝廷了,不敢冒欺君之罪,只好将他送去做了道士。

三、曾国荃是长得最像、也是最成功的弟弟

以目前的图片资料看,四个弟弟的面相中,曾国荃是最像曾国藩的。他们都是瘦削的长脸、鼻翼周边的法令纹又深又长 ,三角眼、扫帚眉也非常相似。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这个长得最像的弟弟,最后的功劳和福分也最大,甚至能于曾国藩同日封爵。

曾国藩的三个得意门生(曾国藩的四个弟弟)(3)

曾国荃最大的功劳就是率军攻陷了南京。当时他是接手弟弟曾国葆的摊子,在军中瘟疫横行的不利情况下,奋战四十六昼夜,以寡敌众,击败了太平天国的反扑,稳住了雨花台的防守。在两年后,他就是从此处率军攻陷天京,活捉洪仁达、李秀成等太平天国大小将领三千人,立下不世之功。但他攻下天京后,下令纵兵烧杀抢掠百姓七昼夜,也是犯下滔天之罪。

太平天国被剿灭后,清廷加封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他们两兄弟同日被封爵,是清朝平定三藩后百余年来汉人从未有过的。

四、曾国葆体弱多病功亏一篑

其实,刚刚提到的曾国荃的荣光,曾国葆也有机会享到的。他勇毅非常,加入湘军很晚,是因为兄长曾国华战死,才毅然投笔从戎,替兄报仇的。曾国葆作战非常勇敢,又足智多谋,是曾国藩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曾国藩的三个得意门生(曾国藩的四个弟弟)(4)

特别是在围困天京之时,他率军攻下了雨花台,并且以寡敌众,大破各路来支援李秀成的十万太平军,杀出了湘军的血勇。不过,就在固守雨花台的时候,因为心力交瘁,过度操劳,竟然病逝在军营之中。他死后,湘军大营的指挥权全部交给曾国荃。而曾国荃,则实现了“包围天京”的战略后,并于1864年克竟全功。

曾国藩是晚清一个不寻常的政治人物,但他的成功,不光离不开个人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能力,更离不开亲兄弟的互相扶持帮助。

参考资料:《清史列传》、《曾国藩传》、《曾国藩家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