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好奇,100年前的晚清到民国时期,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仅仅从纪录片和老照片资料看到的内容多是片段的,零散的,并不能全面体现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和社会民生。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1)

​我们虽然没有穿越时空的超能力,但却有机会来到一座完完全全根据晚清-民国百姓的真实生活传承下来的古镇,那里既有形象生动的民俗博物馆,也有古色古香的百年民居大院,还有古老传承、技艺精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的现场演绎……这就是位于天津市西南部的千年古镇——杨柳青。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2)

​记得上一次来杨柳青采访还是2006年的冬天,是一次印象深刻的自驾游之旅,当时对色彩鲜艳活灵活现的“年画”展出印象最深:偌大的杨柳青古镇风情街完全被色彩斑斓、喜气洋洋的年画铺满了,相当震撼;另外,就是石家大院和安家大院的古建筑和各种珍贵收藏品,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了!这次进古镇,我们乘船而来,水路慢摇,悠哉乐哉。想当年,乾隆爷“四下江南”每次也都是乘船走这条大运河水路南下北上。坐在船上,我一直在思考,乾隆爷当时看到的杨柳青古镇的沿岸会是什么风景呢?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3)

​随着大运河的轻柔推动,我们的小船缓缓停靠在了杨柳青古镇的游船码头。弃舟登岸,第一眼就看到了这座标志性的“胖娃娃抱大鱼”的雕塑(名为“莲年有鱼”,同“连年有余”),这是杨柳青古镇的形象和标志,而一百年前的普通中国人何尝不是追求这种富足安定的生活状态呢,只是杨柳青人早人一步实现了大多数人还在努力追求的完美生活状态。杨柳青的建镇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金贞祜二年(1214年),由于“九河下梢”经于此,当地出现了宽阔的水路河道,得天独厚的商贸环境持续传承,到了明清时期,杨柳青段京杭大运河上舟船往来,在此生活居住、做生意的南北客商人数众多,由于交通方便,承接南北两地,所以不少精明的商人索性在此定居安家,商人多了,手艺人多了,杨柳青自然也就富裕了,所以,在近几百年的光景里,杨柳青镇家家户户富足和谐的生活状态也是远近闻名的。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4)

​在杨柳青古镇的风情街上,有一座四面合围的巨大停车场,其中一面是古镇的大戏楼,远看近看都非常的气派。在物质和娱乐相对贫乏的百年之前,每遇传统节日,中国人最大的群体娱乐一定是看戏,而这座巨大的戏楼如果是在百年之前原址上重建的,那可能真的有可能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公众文娱中心了!看这戏台的规模,无论文戏、武戏,哪出戏都能施展得开了。如果遇到逢年过节的重大传统节日,这里也会有隆重的演出活动,若把巨大的停车场完全清空,里面可以轻松装下数万观众!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5)

​个人认为杨柳青的三大看点可以归类为:民俗文化,大院文化,木版年画。看完这三大“宝”,这趟杨柳青就不白来。杨柳青镇的民俗文化馆就在大戏楼建筑的正对面,这里可是游客体验千年古镇杨柳青民俗文化最棒的一个去处,而且是对公众免费开放参观的。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6)

​民俗馆里面常年驻有杨柳青当地曾获得过国家级或省市级的“非遗技艺”传承人,比如我们今天到来的时候刚好遇上“传统折扇制作”、“风筝制作”、“葫芦雕刻”和泥塑、剪纸等几位老师在现场展演。您发现了吗?这些“非遗技艺”既是流行了数百年的高雅文化,也是普通杨柳青人的日常休闲方式,原来在百年之前杨柳青人的休闲生活就是如此高大上!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7)

​著名民间艺术家、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郝桂芬女士,现场为我们展示了一套她的最新剪纸作品。据她说,制作类似这样的一张手工剪纸她需要花去3~5天时间。如此精致的一张剪纸画,绝不仅是艺人对技巧的把握,同时也是对耐心和心态的考验!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8)

​杨柳青民俗文化馆里除了有能和游客进行现场互动的非遗项目和民间工艺展演之外,其实这里还荟萃了不少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精华,如杨柳青婚俗、杨柳青砖雕、杨柳青水局等20个方面的展览内容,它们被不加掩饰,不做夸张地原汁原味地向游客们呈现着。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9)

晚清到民国期间的杨柳青镇婚俗一隅:迎亲现场!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10)

​这是100年前杨柳青古镇的小朋友们的穿衣打扮,你能通过他们的服饰穿戴和发型判断出这六位小朋友中谁是女生吗?(可以试着在评论区猜一下:从左至右按数字排序直接回答就行,正确答案稍后分享)。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11)

​杨柳青人的过年传统大社戏现场复原图,也是一项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群体活动。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12)

​杨柳青古镇一游,除了看民俗,另一个精彩景点就是看“大院”,但此“大院”又非彼“大院”。天津的传统民居大院相对山西来说,更“稀有”一些,而且院落的布局、陈设和装饰也有别于山西传统大院。就拿杨柳青镇的“石家大院”来说,其是晚清时期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石元士的家宅。据说,杨柳青石家是19世纪末期到民国初期天津最富有、最强大的家族之一。这座豪华的宅院就是他们家的财力象征之一(在当地还数十处有其他宅院)!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13)

​曾经的天津首富宅院已经被辟为杨柳青古镇的代表性旅游景点,面向所有游客开放参观(Tips:门票25元/人)。石家大院大规模修建于清光绪初年-1875年,其主体建筑耗费白银30万两,整个建筑群为典型的四合连套,包含着18个院落,院中有院,轴线清晰,功能布局合理,用材考究。走进这座幽深高墙大院,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院落的讲究、砖雕陈设的精致,更能看到100年前富裕的商人家族在晚清到民国期间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14)

​石家大院的各个院落与山西大院相比,简洁朴素,房屋众多,且几乎每一个庭院的面宽都很大(整个宅院约7500平方米)。当年在石家最辉煌的时期,这里仅仅仆佣就有400多人,他们的工作细分程度极高,有专门负责男女家眷生活起居的、有专门负责花园的,有专门负责牲口的、负责伙房的、负责教书的、负责账房的,甚至还有专门负责宅院维修的下人……可以说是各司其职,没有“兼职多个工作”一说。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15)

​这是石家大院里的大戏楼,内部可以容纳120人同时看戏。虽然石家当时是天津首富,但却行事却极其低调,就连逢年过节在家里请艺人来唱戏都是只看文戏,不看武戏。石家的生活准则之一就是“商人就是商人,不问武力,更不参与各方势力的角逐”。或许,这种与世无争的心态和方式就是杨柳青石家长盛不衰,富足安定的生活之道。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16)

​石家大院大戏楼里的红灯笼。据说若从空中俯瞰戏楼,其房顶的造型是一个巨大的“寿”字,暗喻“石家子嗣富足长寿”之意。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17)

​杨柳青古镇的第三件“宝”自然是传统年画,这也是大多数到访杨柳青时最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在杨柳青镇古色古香的小胡同里,藏着这座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展示和游客互动中心。馆内有三处展厅,包括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史,还展现了杨柳青传统年画的制作过程。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18)

​走进年画馆,即可看到这幅标志性的图案——莲年有余,一股浓浓的传统春节气息迎面扑来。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记得那时每到过年时,家里都会贴上几张漂亮的年画来烘托气氛,年画就像是对联一样,是每家每户的春节必备物品。有时候我在想,为何如今过春节时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或许正是人们逐渐淡忘了类似年画这种年味装饰,在某种角度上自然也会降低年的味道。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19)

​大门屏风背后是“五子夺莲”年画。杨柳青年画所呈现的内容大多数是描绘吉祥、美满的生活场景,另外,还有众多人们的希望和寄予。比如经典的“莲年有余”,就是100年前杨柳青当地人现实的富足生活写照,而“五子夺莲”则描绘了人们企盼“多子多福”、“其乐融融”的美满家庭氛围,另外,还有许多古代爱情故事等画面呈现。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20)

​在杨柳青年画馆里,我们遇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先生。霍老师见到我们这些游客的来访,不仅没有因为创作被打断而生气,反而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给我们耐心讲解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传承以及创作过程。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21)

​应该说,中华民族每一项悠久的传统手艺都有其无可取代和高精尖的技术含量,杨柳青木版年画也不例外。几个看似稀松平常的制作程序,其实每一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许多从事相关工作的画工、模板刻工、上彩师傅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实际锤炼才能真正达到“优秀”二字的评价。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22)

​热情的霍老师不仅口头“说教”,而且还亲自“上阵”给我们现场演示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这其实是一个相当耗时又要求功底的工作,但如果你也愿意自己动手试一试,也会感觉相当好玩。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23)

​光是听和看怎么能够“体会”到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魅力呢?在霍老师的邀请下,我们的小伙伴们也逐一动手体验了年画的创作过程,虽然只体验了一个小小的环节,但这已经让我们这些游客相当有成就感了!

杨柳青年画特色(年画上的千年古镇杨柳青)(24)

​正专心致志对木板年画上色的画师,虽然我们的来访发出了不少动静,但似乎画师已经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真的是做到了“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绘眼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