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以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且伴有学习困难,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那么,家长们如何鉴别孩子是否真的“多动”呢?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这方面的话题:

上线大医生:黄敬之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主管治疗师

本期话题:孩子太闹就是多动症吗?

什么是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儿童多动症,简称 ADHD。

主要的表现有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分散,多动,冲动,喜欢招惹他人,没有耐心,不遵守规章制度,喜欢管闲事儿,过度热心。

不同时期会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婴儿期:容易激惹,喂养和睡眠困难。

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玩游戏不按照规则进行,不能与人很好的合作,喜欢发脾气,出现攻击行为。

学龄期:上课时坐不住,不认真听讲,在下面做小动作,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经常丢作业本或笔等。

少年期:除了在学龄期的症状之外,还会出现攻击行为,情绪波动大,甚至出现犯罪行为。

成年期:经常会与人争执或打架,注意力依然不能集中,无法专心工作,有的可能被诊断为其他精神病。

孩子聪明但有多动症怎么办(孩子好动多动症)(1)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遗传因素:父母曾患 ADHD 或其他精神疾病,子女患 ADHD 的风险会增加。

生物学因素: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神经递质系统紊乱,细菌和病毒感染,铅中毒,镇静药物等。

身体疾病:头颅受伤,甲状腺异常,癫痫。

妊娠期因素:怀孕早期感染,中毒,服药,吸烟喝酒,吸毒。

社会心理因素:患儿父母的人格特征,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不良嗜好,经济状况和养育方式。

治疗方法有哪些?

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除此以外,学校和家庭教育及必要的社交技巧训练,能对行为问题的纠正起到重要作用。

孩子聪明但有多动症怎么办(孩子好动多动症)(2)

可以预防吗?

ADHD 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所以目前没有有针对性的、绝对有效的预防手段。但注意规避可能引发 ADHD 的病因,或许可降低 ADHD 的发病风险。具体做法包括:

孕妈妈在怀孕期间要注意避免感染、中毒、不正确的服药,要避免吸烟、喝酒、吸毒;

避免孩子铅中毒;

不要给孩子滥用药物;

注意孩子的看护,避免头颅受伤;

注意孩子的成长情况,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戒除吸烟、饮酒、吸毒、家庭暴力等不良嗜好。

大 医 生 介 绍

黄 敬 之

副主任医师、主管康复治疗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委会感觉统合学组委员、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理事、福建省疗育结合专委会常务委员、国内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儿童发育障碍与心理行为问题(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语言障碍、学习障碍、发育落后、遗尿/便秘、小儿斜颈等)、小儿脑损伤(超早期识别与诊断)和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康复与基础研究。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