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我国文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他一生佳作无数,给许多人带去人生的启迪。他有许多经典佳句流传了下来,例如“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简短的一句话语,却满含深意,怪不得有那么多人崇拜鲁迅!

鲁迅所创造的很多经典名句,都被人当成了座右铭,或激励自己,或警示自己。但是,有些人明明嘴上挂着鲁迅的句子,却不知这是鲁迅所作,这就显得很尴尬了。

例如,“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一句肯定有很多人认为出自武侠作家金庸老先生之手。殊不知,这是鲁迅先生写出来的句子。咋一看,“相逢一笑泯恩仇”充满了江湖气息,很符合金庸老先生的武侠作品,给人“豪气”之感。

相逢一笑泯恩仇完整版(相逢一笑泯恩仇)(1)

​图片来源于网络:鲁迅先生旧照

不过,“相逢一笑泯恩仇”只是下半句,其实还有上半句。但是,上半句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不仅是普通人不知道,就连知道的人也不愿提及。难道这上半句写得很平庸,不如下半句精彩?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吧。

相逢一笑泯恩仇完整版(相逢一笑泯恩仇)(2)

图片来源于网络: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的这一句“相逢一笑泯恩仇”其实是出自于他的一首诗《题三义塔》,诗是好诗,但却是写给日本人的。而且还是写于“特殊”时期,1933年。

要知道,那些年我国人民的岁月是最艰苦的,而且对日本侵略者也充满了仇恨。而鲁迅作为大作家,更是民族的“脊梁”!那么他为何偏偏要在这个特殊时期给日本人写诗呢?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首诗:

相逢一笑泯恩仇完整版(相逢一笑泯恩仇)(3)

图片来源于网络:鲁迅的《题三义塔》

我们可以看到,“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前一句是“度尽劫波兄弟在”。这一句并非平庸,而且同样给人一股豪气之感,波折之后兄弟情义依然在,这样的豪气,自然是为人们所佩服的。

但是鲁迅在这诗中,兄弟却是对日本人的称呼。要知道,当时日军侵华,烧杀抢掠十恶不赦,为什么鲁迅却还要与其称兄道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鲁迅心里是怎么想的?在《鲁迅日记》中,我们发现了答案。

鲁迅曾写过这样一篇日记:“当时,在上海抗战之后,闸北多地已面目全非,四处都是一片废墟。日本一位叫做西村的生物学家在断壁残垣中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鸽子,将这只鸽子带回日本收养。不过,这只鸽子最终还是死了,西村博士伤心之余,将鸽子埋葬了,然后给鲁迅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悲伤心情”。

相逢一笑泯恩仇完整版(相逢一笑泯恩仇)(4)

图片来源于网络: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看了西村博士的来信后有感而发,便写下了这首诗。所以,结合这个意境,我们发现鲁迅口中的“兄弟”指的是那些爱好和平的日本人,而不是侵略中国无恶不作的日本人。

不过,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鲁迅称日本人为兄弟实为不妥,既非同胞,何以兄弟称之?就算是爱好和平的日本人也不行!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只记下了“相逢一笑泯恩仇”,而对上一句“度尽劫波兄弟在”就冷淡待之了。

其实,在现在和平年代看来,鲁迅称那些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是妥当的。我们的目标都是“爱世界,爱世人”,只要主张和平共处,那我们就是兄弟,可以把酒言欢。

当时,很多日本都是反对战争的,例如鲁迅的恩师藤野严九郎等,都是向往和平的。所以,鲁迅的“兄弟”指的是这些人。

相逢一笑泯恩仇完整版(相逢一笑泯恩仇)(5)

图片:鲁迅有感而发剧照

从鲁迅先生写下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很明晰的看到,鲁迅对那些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强烈的谴责。

例如,这句“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一场战争下来,原本繁盛的地方已经是断壁残垣,再无人间烟火气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村博士还能好心收养一只受伤的鸽子,凸显了西村博士的爱心,也传达出并非所有人都好战的信息,西村的善举在此时此刻更值得赞扬。

相逢一笑泯恩仇完整版(相逢一笑泯恩仇)(6)

图片来源于网络:收养一只受伤的鸽子

而且,西村博士当时来中国,完全是来“行医救人”的。对于这善举,鲁迅自然会大加称赞。所以,鲁迅称爱好和平的日本人为“兄弟”,是想团结更多爱好和平的日本人的力量,一起抵制战争。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先生才发自肺腑的写下了“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等到灾难过后,我们相视一笑,以前的恩恩怨怨也全都过去了。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的胸怀以及理智的思想,他并不是抨击所有的日本人,而是抨击那些具有侵略野心,破坏和平的日本人。鲁迅先生如此明事理,不愧是大家!各位,你们对于鲁迅先生,是如何评价的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