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塑造苏小妹这一形象(关于三堂会审苏三形象的塑造)(1)

《三堂会审》一剧,几十年来曾先后有许多秦腔名家因演出此戏而蜚声三秦,名播西北,她们既创造、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因戏而扬名,这就给我这样一名较一般化的中年演员演出此戏带来了许多困难。

面对于此,我几经辗转、思考,并未退缩,而是知难而进。首先我仔细琢磨、体会苏三这一人物形象的脉络、个性和身世遭遇等,充分理解她的爱情生活悲剧的渊源关系,认识到苏三虽落难于青楼却又不甘堕落,对爱情十分忠贞。面对三堂会审,在艺术表现上我运用大段的唱腔来表述其身世及与王景龙的感情关系和恶人恶报的经过。我力求通过唱腔和表演来塑造苏三这位对爱情忠贞、不畏强暴、不甘沉沦、出污泥而不染的艺术形象。在唱腔上,我反复吟唱,反复体会,不求声烈,切忌刺人,以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力求给人以缠绵、细腻之感,唱出人物潜藏在胸臆之中的内在情绪。因此,在唱腔处理上亦力求声到情到,声为情而发,情与声同到,尽可能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如“十六岁初见面本是那王公子”这一句唱词,我尽量唱得情恳意挚,气息均匀,似乎是少女对初恋的美好眷念;而“卖花的金哥来送信,南楼上哭坏我玉堂春”这两句,就进而阐发了苏三对王景龙负心的愤懑,在官府错判和含冤受屈时则较大幅度地放开音量。

刘美丽《我与秦腔》节选

编辑/刘军 审核/妍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