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1)

河南省辉县市太行山脚下的冀屯镇有个益三村,它是用革命先烈陈益三的名字命名的村庄。初秋走进益三村,村边庄稼绿油油,食用菌大棚一排排,新建起的文化广场上还长出很多“花蘑菇”和“金针菇”,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的新景象。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2)

陈益三是辉县市南小庄人,他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抗日区长,分区书记等职。1945年,陈益三调任赵固区干队任政治委员。5月18日,日军、皇协军1000多人到大孟淹村附近抢掠,陈益三率领民兵与敌人展开英勇搏斗,在激战中身负重伤,为掩护战友撤退光荣牺牲,时年仅27岁。陈益三牺牲后安葬在大孟淹村北,人民群众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将大孟淹村改名为益三村。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3)

如今走进益三村,路边鲜花相映,远处建起130多个食用菌大棚,路牌上写的“坚定信念跟党走,乡村振兴干劲足”大字特别醒目。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4)

村里建起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生产平菇、双孢菇和木耳,一个大棚一季可产7万斤。一位大伯正在晒场上晒木耳,您看他干起活来多带劲。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5)

那边大棚里的木耳在采收,这边大棚里装满了点好菌的平菇菌棒,从今年9月到来年3月,这里的平菇生产又将进入旺季。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6)

从2019年开始,当地政府从大专院校引进新技术,利用每年4月后食用菌生产淡季,在大棚里种植木耳、吊西瓜、西红柿,豆角等植物,实现了一棚多用,增产增收,人们称这些食用菌大棚是“万能棚”。这户人家在食用菌换季间隙种的豆角长势很好。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7)

村里的食用菌大棚变成了“万能棚”,村民们一年四季有活干,很忙碌。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8)

食用菌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文化广场上长出的一簇簇“金针菇”扮靓了益三村。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9)

村里建起了“食用菌科技馆”。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10)

益三村成了美丽乡村,家家门前种了很多果树,美化了环境。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11)

益三村百姓很勤劳,这位大妈正在往田间运粪种蔬菜。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改造 太行山下一村子用烈士名字命名(12)

益三村产业兴、百姓富、村子越变越美。烈士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如今村里的百姓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小康路子越走越宽。(王天定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