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考评局出版2021年中学文凭试(DSE)各科《试题专辑》,分析考生作答表现以及罗列各种常见错误。DSE,也被称为“香港高考”,而”素有DSE“死亡之卷”之称的中文科,毫不意外地又难倒了不少考生。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1)

图源:香港文汇报

香港自回归以来就实行“两文三语”的语文政策,同时推行中文和英文,让学生能做到中英兼擅,却一直被批“教育资源向英文倾斜”,同时很多学生对中文都存有“抗拒心理”。

“眼泪马不停蹄地流下来”

原来是香港考生写的?

香港2009年起开始实施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学的“三三四”新学制,并在2012年举办首届中学文凭考试。新学制下,考生需要在中文、英文、数学及通识四大必修核心科目分别考获“3322”的成绩,才算是达到进入大学的最低门槛。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2)

然而,考评局数据显示,2020年日校考生中,在中文科获得“3 ”成绩的有58.4%,尽管已经比2019年的57.9%和2018年的57.3%稍显进步,但依然有超过四成的考生会因为中文科成绩不达标而拿不到大学的“入场券”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3)

对于不少考生来说,文言文是中文科考试的一大“死结”。

香港教育局当年为培养学生对中文的兴趣,一度取消文言经典学习材料,也就是所谓的“范文”,导致的结果就是考试范围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中文学习压力不轻反重;到2015/2016学年,才又重新加入12篇文言范文。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4)

今年考到的文言篇章是《逍遥游》,其中有一道选择题,问及庄子借狸狌来说明什么道理,只有7.2%考生答对,试题专辑分析指大多数学生未能分辨狸狌的喻体和本体,亦未能掌握比喻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原句在这里↓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但确实,文言文不管对于哪里的考生来说,都是“老大难”的一关。

不过除了古文之外,香港考生在中文科写作卷中“口语入文”也有进一步“恶化”趋向,通读下来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今年DSE的作文卷:

第一题:要求考生代入情景,“经过这件事,我才明白到一心是我的知己,是真正了解我的人”,试撰文一篇,记述事件经过,并抒发体会。

第二题:在生活中,人们有时会隐藏自己的秘密、情感、想法等等。试以“隐藏”为题,就个人思考或体会,作文一篇。

第三题:有人认为:“富足的物质条件有利孩子成长。”你同意吗?试撰文一篇,论述你的看法。

“入面”(里边)、“仲有”(还有)、“爆哭”、“时不时”等等口语词,频繁出现在考生的作文卷上。

有考生词语搭配不当,流眼泪竟然和“马不停蹄”相结合:“我的眼泪马不停蹄地流下来”,虽和“眼泪如兰州拉面搬滚了出来”有些微异曲同工之妙,但后者显然更具画面感,而且也说不上哪里错了。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5)

亦有考生在行文推论上存在理解偏差,譬如称“爱迪生因有钱购买灯泡原料而成功发明电灯”,意图佐证“富足物质条件有利孩子成长”;又有人认定有富足物质条件的孩子定必炫富,定必成为“败家子”等。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6)

“两文三语”,资源却只向英文倾斜?

香港自1997年回归之后就实行“两文三语”的语文政策,即能用中文、英文书写,以及粤语、英语和普通话进行口语,目标是令学生能够中英兼擅。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7)

《麦兜菠萝油王子》截图

然而在不少人看来,香港的教育资源长期以来显然是向英文倾斜的。有专门研究汉语语言学及语文教学的学者施仲谋在接受港媒采访时,直指“社会不重视,中文水平下降”。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8)

他提到,香港教育实行旧制(即“三二二三”,三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预科及三年大学)时,中文科仅作半科计数,来到“三三四”新学制就将中文科列为必修科目,然而“目前社会风气并不重视中文学习”,并形容“英文水平下降,社会就会很重视问题;但中文水平下降,反而没有所谓”。

就连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在今年10月出席立法会问答大会时,承认语文能力是政府的弱点。会上保险界议员、财委会主席陈健波批评政府官员中文水平低,政府文件的中文行文“好有问题”、“又长又谮”,甚至是用英文“夹硬”翻译成中文。

林郑月娥对此回应表示,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建议日后或要把“学习中文”放入公务员学院的课程,并称改善中文水平“要大家各自努力”,笑言“个个(官员)一把年纪,要重新学习好难。”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9)

事实上,根据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以粤语为惯用语言的人数占全港88.9%,而英语惯用者仅占4.3%。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人们其实更习惯用中文,但偏偏在学习上就是会陷入“英语迷思”。

这当中是有历史因素在的,港英殖民时代,英语与管治阶层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回归后,“英语中学”和“中文中学”的分野更是强化了英语的“精英迷思”,而金融、法律、医疗等不少高薪职业,都是用英文为主,英文遂被视为“精英语言”,自然更受重视。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10)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甚至老师都认为新学制下的中文科,内容多、试卷多、功课多所以压力大,长此以往,学生便对中文科兴趣缺缺,即便本身母语就是中文。

教育局等政府部门为帮助学生学好中文,也一直在想“招数”。像是上月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今年增设了93篇经典文言篇章供学校使用。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11)

早前举办的2021/22年度中华经典名句推广活动,也从经典篇章中选取40则经典名句,涵盖“自强自励”、“学贵有方”、“心安自适”、“孝亲思报”、“友爱长存”、“情深缱绻”、“物各有情”、“客途思归”、“顾念民生”及“爱国情怀”10个主题,方便老师因应学生学习阶段加入课程或设计活动。

香港高考考些什么(港生中文有多差)(12)

图源杨润雄社交媒体

政府提供的资源和帮助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学生本身的兴趣所在,以及老师学校有效的教学方法。

就像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所强调的,英文和中文都是香港的法定语言,现在全世界都在学中文,很多外国人以学习中文为荣,因此更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

来源 | 香港商报网、大公报、香港文汇报、头条日报等

编辑 | 颖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