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孙云通讯员顾承骁)花费一两万元购买一幅字画,转手卖出就能赚进10倍甚至数10倍的利润,这样的好事你会相信吗?通常情况下,理智应该会告诉你这事有蹊跷,但是如果一段时间内你频繁接到书画协会和拍卖行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他们一唱一和把作品升值潜力吹嘘得神乎其神,恐怕还真架不住这种诱惑。这不,松江市民何先生就上当了。

字画交易骗局最终受益者是谁(藏家半年花57万元购入字画盼升值)(1)

图说:何先生购买的所谓有巨大升值潜力的画作。松江检察院供图

何先生一直喜欢欣赏古玩字画。一天,他接到一个自称是中国书画家协会工作人员李红(化名)打来的字画作品推销电话,双方添加了微信好友深入交流。对方称自己代表中国书画家协会下属公司出售现代名家字画,在售作品都很有升值潜力。起初,何先生对其所言有所保留,只是以每幅两三千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

之后,他又接到一名自称拍卖公司经理的张力(化名)打来电话说,藏家如能一次拿出6幅作品,就可以委托该公司在拍卖会上拍卖字画。何先生向李红求证此事,没想到,李红说:“巧了,这家公司是我们协会的长期合作单位,可信!”于是,何先生将两幅刚从李红处购得的字画拍照发给张力,又向李红要了4张字画照片,凑足6幅后发给张力审核。张力一口答应称,这些作品均为真品,可以高价卖出。于是,何先生放心地以每幅均价近2万元的价格,将这些作品统统购入。

之后,何先生又接到自称另一家拍卖公司工作人员王申的电话,询问其是否有藏品需要出手。何先生便又以近2万元的价格从李红处购买一幅所谓的现代名家作品。这次,王申不仅承诺将高价卖给一位出手阔绰的富商,而且声称该富商愿意再以每幅画作数十万元的高价再购买5幅。于是,在王申的鼓动下,何先生又一口气花了10万元向李红加购了5幅画作。

这还没完,又有一个自称著名拍卖行工作人员的男子找到他,声称要收集画作。在该男子的鼓动下,何先生再次从李红处购得多幅画作,准备参加该拍卖行的拍卖会出手。

字画交易骗局最终受益者是谁(藏家半年花57万元购入字画盼升值)(2)

图说:所谓拍卖行出具的收藏证书。松江检察院供图

然而,期盼着低吸高抛的何先生始终没有等来这些人承诺的拍卖会和买家。更蹊跷的是,这些人承诺交易的字画均为从李红处购得的作品,对于何先生收藏的画作却一概拒绝,即使是同一个画家的作品,也无法通过他们的鉴定和评估。等着等着,何先生却等到了不少坏消息:起初是张力称何先生想要出手的作品有种种问题,来不及参加拍卖会,之后又声称已离职;王申则称该富商资金链断裂,放弃收藏计划……

2021年6月,最后一根稻草压弯了何先生的发财梦:这时,又有一个自称是字画收藏公司的员工找到何先生推销一幅开价近5万元的获奖画作,声称转手至少可以卖到200万元的高价。这次,何先生终于发现了疑点:所谓的获奖证书上没有公章和画家签字,而该员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何先生于是提出退画。奇怪的是,本应是局外人的王申积极参与其中,让何先生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他拨通了王申自称就职的拍卖行核实。骗局终于被拆穿了,该拍卖行查无此人,何先生恍然大悟,赶到派出所报案。

很快,本案4名犯罪嫌疑人先后在异地落网。主谋陈某称,自己开过一家收藏公司,主营字画买卖,后因经营不善倒闭,他便召集了李某、唐某、尤某另起炉灶,在没有经营执照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直播间、电话销售等形式售卖艺术作品。被害人何先生曾在网络直播间购买过李某销售的艺术品,由此,李某得到了何先生的联系方式,并化身书画家协会工作人员李红骗取何先生的信任。随后,几人分工合作,说服何先生在短短半年内陆续花费57万余元购买名不符实的书画作品,借此牟利。

日前,经松江区检察院提起公诉,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两万元,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尤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