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拆弹专家2》上映,片尾曲是刘德华作词演唱的《相信我》。

让我想起一个故事,90年代“四大天王”大热,有个人批刘德华作词文理不通,“没见过写情写得那么笨的人,要不是他自己唱,根本没人听!”刘德华没有气馁,屡败屡战。继续把写好的歌词拿给他看。

直到他写出了《冰雨》。这个人在听到《冰雨》这首作品后,终于认可了,点点头,说:“刘德华终于有自己的作品了,不错。”

这个人就是黄霑,香港流行文化里一个不可磨灭的存在。

最初听到霑叔的歌曲,来自我爸的推荐。

当时我上初中,喜欢听谭咏麟,陈百强的情歌。我爸跟我说,如果你想体会下香港才子们的豪气,你听听《万水千山纵横》就知道了。

后来当我听完,不禁感慨这歌太好了。

当时对香港的印象是,这地方虽然很繁华,很潮流,但地皮紧俏。早期的时候启德机场都离闹市区不远,飞机经常会在闹市上空飞过。

可没想到香港的作词人却能寥寥几笔,把纵横四海,万水千山的那种豪气写出来,真是不简单。

后来才知道写这首歌的黄霑,位列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是香港第一等的风流人物,被称为引领华人文化的黄金一代。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1)

那么废话就不多说了,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2)

鲜为人知的黄霑前史

那么在节目一开始呢,我们还是有必要先说下霑叔的背景。

霑叔本名叫黄湛森,广东省城人士。家庭很有传奇性。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3)

▲ 黄霑(中)与父母弟弟合影。

霑叔的爷爷,大概是个清朝的武官,当时和土匪交战的时候,不幸中枪身亡了。爷爷应该是个清官,家里并没有什么民脂民膏。所以爷爷走的时候,黄霑的爸爸才16岁,开始白手起家,顶硬上。

老爸也是能吃苦,为了吃口饭,跑到港澳渡轮上当伙计,有饭吃,没工钱,这么干了13年,然后又当上了工头。最后买房置地步入正轨,家里有很多土地,还有个农场,算个地主。

但黄霑家风很正,当地人评价,霑叔的爸爸也算个“善霸”,为富有仁的那种。

1949年,因为历史原因,黄霑一家搬到了香港。那年霑叔九岁。

本来打算待几年,等局势安定了就回去,没想到一住就是一辈子。

霑叔初到香港的时候,看什么都新鲜,说这大街上怎么有会动的房子?后来才知道,这玩意叫双层电车。

而彼时的香港还算是殖民地,他们管黄霑这种孩子叫乡下人,有点瞧不上的。所以黄霑在香港上学后,读书很认真。

他在德贞小学读完五、六年级后,升上喇沙书院。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4)

▲ 黄霑在喇沙书院前的相片。

这个学校有个同学,叫李元鉴,这是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学名。

当时李小龙是打架专家,但有一次把黄霑的弟弟给揍了,忍不了,黄霑决定挑战李小龙。结果被李小龙按在地上摩擦。

于是,黄霑决定智取,纠结一帮同学,趁李小龙上厕所的时候把他按地上,轮流摸人家睾丸,结果发现李小龙只有一个睾丸,还给人家起了外号,叫李一春。

为这事,李小龙追杀了黄霑一个月,最后黄霑请李小龙喝汽水一瓶,吃干炒牛河一碟,这事就算过去了。很多年之后,黄霑写专栏,还经常把这事拿出来调侃。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5)

音乐人黄霑问世

在这时,黄霑的才华已经显现了出来,他开始在音乐和写作方面有了兴趣。学会了口琴。

但家里人总调侃他,认为这是下三滥的东西。说家附近就是宝血医院,你学好了,将来人家出殡你就去那吹,一天能赚3块。

但没办法,有才华的人总能显露出锋芒。

1960年,他升读香港大学中文系。同年开始给很多歌手填写国语歌词。这时候,“黄霑”这个化名问世,他用这个名字参加“第一届星岛业余歌唱比赛”,但进入十五强后被淘汰了。

不过在1963年,黄霑写了一首歌,词曲全包。这歌后来被邓丽君演唱了出来,就叫忘记他。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6)

这歌虽然歌词很直白,但非常之细腻。曲子也非常动人,感觉有种幽怨之情。

忘记他等于忘掉了一切

等于将方和向抛掉遗失了自己

忘记他等于忘记了欢喜

等于将心灵也锁住同苦痛在一起

当然也有人说,这歌其实在创作方面,绵延的时间很长。

比如黄霑说,第一段旋律是1960年19岁时写的,本想参加电影《不了情》的征曲比赛,但因为水平不够,就搁置下来了。林燕妮说《忘记他》有几句词,是她写的小词,被黄霑借走了。

总之到了1980年,邓丽君为了顺应香港粤语歌风潮,得来个粤语专辑,就来问黄霑邀歌,随后发现了这个作品。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7)

当年的黄霑与林燕妮

还有人指出,这歌其实主要创作于1967年,得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当时,香港一些工人因为劳资纠纷,引发了一次社会动荡。这个就不细聊。

但同年,香港无线电视台也成立了,香港流行文化也走起了。所以人们也觉得,《忘记他》讲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是社会变革中痛苦和希望并存的一种看法。

那时黄霑的才华只是刚刚崭露头角,到了1973年(也有人说1975年),黄霑已经开了广告公司,后面会细说。

当时他们公司接了个案子,迪士尼乐园表演团来港演出,有个主题曲,叫It's A Small World,就是那首歌,这是个美丽的小世界。

但为照顾不懂英语的观众,他们推出了粤语版。于是霑叔就把这活儿接了。改编了一首《世界真细小》。

由沈殿霞(肥肥)、汪明荃(Liza)、王爱明(明明)及张德兰(圆圆)演唱,效果非常之好。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8)

她们四人组的歌舞组合叫四朵金花

特别是词写得不错。你看原曲的词是这样的。

It's a world of laughter

A world of tears

It's a world of hopes

And a world of fears

黄霑翻译:

人人常歡笑,不要眼淚掉,時時懷希望,不必心裡跳

特别是最后一句:地球如此細,紛爭不應當,人類如兄弟,不應分你我,

有种天下大同的感觉是不是。这首歌在香港乃至广东一带,都传唱很广。记得前些年去迪士尼乐园,玩小小世界项目,有段路程还是会放这个粤语版本。

因为歌曲充满了童真和美好,也影响到了香港儿歌的创作。1977年,香港出了一部关于小朋友的电视剧《小时候》。

彼时的香港经济还没有腾飞,很多人选择离开香港的父母和孩子,远赴美洲发展。故事就讲了一对兄妹成长的故事。据说这剧的主题歌,就是受到了黄霑填词的影响。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9)

《小时候》幕后照片

那么到了1976年,佳艺要拍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于是又找到了黄霑一手包办。

这是个急活儿,而且武侠题材的电视剧,主题歌怎么也得听着气势恢宏,最好能多点中华元素,但当时的香港没有职业的国乐团,这事可不好办。

还好霑叔有个新加坡的朋友,可以借用人民协会华乐团。

于是黄霑坐着飞机立刻动身,在飞机上就把主要的歌写了差不多,到了以后稍加修饰,编曲、定稿、录音一共就花了2天时间。

尽管时间仓促,但歌曲质量很高,虽然传唱度可能没黄霑其他作品高,但在流行文化方面还是有非常重要的地步。

首先,这歌配的是首部金庸改编电视剧,所以也被认为是武侠歌曲的滥觞,地位很重要。

歌曲内容强调家国大义、英雄情怀,乐评人黄志华则认为,歌词结构紧密,运用了自问自答和首尾呼应的手法,是当年词坛突出的构思。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10)

1976版《射雕》,黄蓉由米雪饰演

咱看看歌词:

绝招 好武功 十八掌一出力可降龙 大显威风 男儿到此是不是英雄 谁是大英雄?

射雕弯铁弓 万世声威振南北西东 伟绩 丰功 男儿到此是不是英雄 谁是大英雄?

我的功夫这么好,威风八面,你看我算不算英雄?

最后回答:

练得坚忍,大勇止干戈永不居功,义气冲霄汉,立地顶天是大英雄

更值得一说的是这歌配上这词,听着就大气恢弘,换个词,它就诙谐。

譬如咱上回聊的许冠杰,他用这首歌改了改词,来了个《打雀英雄传》,打雀就是打麻雀,美眉麻将写真馆那个。

六婶 三太公 大众开台啦面似莲蓉

又放工 打餐懵 围埋砌几圈论啊论英雄 谁是大英雄

一下就变得有市井气了,说明这歌还是牛逼。

所以讲到这里,黄霑的创作才能就不用多说了。那么我们现在可以给霑叔的作品分个类,简单讲讲。

第一类肯定是武侠,讲究家国大义,豪迈之情,侠肝义胆。刚刚咱们讲了两个。但我觉得最绕不开的是啥呢?男儿当自强啊。

这是1991年电影《黄飞鸿》的主题曲,由黄霑填词,也是现如今非常重要的BGM之一。

任何电影、电视剧、甚至是解说。这个音乐一响,你就知道此时大局已定,对手要无计可施,主角开始要秀操作了。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11)

黄飞鸿这个咱们都知道,在香港算是一个非常长寿的电影。早些年关德兴演黄飞鸿,是个金字招牌。

有的时候,电影公司老板缺钱周转了,根本不着急,拍一个黄飞鸿就可以了。而古曲将军令其实也多用于黄飞鸿的配乐,但和咱们听到的版本不一样。可以听一下。

这个将军令,多用于一些邵氏电影,还有就是咱们看成龙的醉拳,用的也是这个音乐。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12)

但到了90年代,年轻人未必喜欢,于是黄霑给这个曲子填了词,效果马上不一样了。

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

誓奋发自强做好汉

做个好汉子

每天要自强

热血男子热胜红日光

咱们都知道,电影里的黄飞鸿是民团教头,是一个时代变革中的英雄。

这时候拳脚功夫,明显抵挡不住洋人的枪炮了,黄飞鸿在几部电影中,不断看清时局,帮助变革输出武力。

还面斥李鸿章,说了一句:以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更重要的是广开言路,治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

所以这其中的黄飞鸿,并不是一介武夫,反而是个为国为民的英雄。配上这个男儿当自强,特别有壮志凌云的感觉。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13)

关于这词,有人不喜欢,觉得空有口号。

但也有人赞许有加,认为:气与血配浪与日、胆与骨配铁与钢......虚实并写,辗转为喻,器度恢宏且不失细腻。

后半段譬如让海天为我聚能量,更带出了一种人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14)

武侠方面,还有什么经典之作呢?

《世间始终你好》绝对算一个。

这个题目明显更难,因为黄霑之前写过射雕的词,可以说形如标尺。而且再写的话,可能得突出两个题,一个武、一个爱。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15)

于是黄霑巧妙地把词写成了一问一答形式,刚好对应了郭靖黄蓉的海誓山盟,对爱情和武功的理解。你看歌词:

男: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

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

女: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

但爱心找不到比你好

这世上,一山还比一山高,何况天外有天,但如果说爱的话,没有比郭靖更适合黄蓉的人。

论武功俗世中不知边个高

或者绝招同途异路

但我知论爱心找不到更好

待我心世间始终你好

武功也是如此,不知道谁功夫最高,但学武功,肯定是殊途同归,不管谁绝招厉害,要为国为民。

不过爱情却不是这样,除了黄蓉,郭靖找不到更好。

用山的高低与爱”的借喻式联想相当新奇。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16)

在83版的《射雕》中,靖蓉两人全片没有亲密动作

那么除了武侠呢?哲理性、励志,情怀类歌曲也不错。咱挑个典型。《狮子山下》就是个经典。

70年代,香港开了个特别接地气的实况节目,叫《狮子山下》。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17)

狮子山下,万家灯火

以处境故事述说一般市民的生活和他们对社会民生的看法。这些故事反映当时草根阶层的挣扎历程、如何面对种种生活挫折。

一开始,这个节目主题曲用的是粤曲步步高,后来决定搞搞新意思,联系了黄霑、顾嘉辉联手。一开始黄霑不乐意,他觉得香港精神这种题材很无聊,比较喜欢写爱情。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18)

顾嘉辉黄霑两大奇才,一世知音,堪比《笑傲江湖》刘正风和曲洋

不过最后,黄霑还是把词写了出来。他并没有选择像许冠杰那样,写个看似欢快,其实悲伤的针砭时弊的歌,反而把一些对人生的思考和积极的态度加了进去。

人生中有欢喜

难免亦常有泪

我哋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

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人生不免崎岖

难以绝无挂虑

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

抛弃区分求共对

啥意思?我们大家在香港相遇,是一种缘分,那么尽管社会上有诸多问题,但我们应该放下偏见,携手共进。

这歌刚出的时候,反响一般。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就不一样了。香港人逐渐产生了共鸣。包括在香港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由政府牵头,引用歌词激励大家。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19)

还有一首更有名的,叫《我的中国心》。这歌当时上了第二届春晚,张明敏演唱,胡耀邦总理听了都很感动,问电视台要来了录像,让全家人学唱。

歌词就是黄霑写的。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这歌看着是在写海外侨胞思乡,自强的心理,但黄霑说,“这是他在写自己。”因为虽然他已经离开故乡广州数十年,还是会思念家乡。

曾经有一次,黄霑听说了小平同志非常喜欢这首歌,可以说很受鼓舞,因为黄霑非常欣赏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20)

好了,说完了这些,咱接着来看。刚说到黄霑觉得自己喜欢写爱情,他写情歌也真不错。比如,《当年情》。

《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于黄霑病逝后忆述。

1974年,吴宇森在协助拍摄《鬼马双星》,黄霑在其中演一个主持人,叫黄不文。当时二人还没有混得特别展,但一见如故。

十多年后黄霑免费为此曲填词,以纪念他们的友情。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21)

不过词评人杨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

他推测,黄霑真是不简单,尽管这是黑帮江湖电影的主题曲,但黄霑却仍想写情歌,于是用了些暧昧含糊、言情的措辞。

一望你 眼里温暖已通电

心里边 从前梦一点未改变

今日我 与你又试肩并肩

当年情 再度添上新鲜

特别是通电这个字眼,如果不告诉你,这是英雄本色的主题歌,也没有豪哥、小马哥,这词形容爱情也不为过。

到这儿,我们花了一些笔墨来讲作为音乐人的霑叔,接下来就来聊聊霑叔的另一面。

摸爬滚打的才子黄霑

通过作品来看,黄霑才华横溢,一定顺风顺水,但事实却与之相反,霑叔的一生其实跌宕起伏。

不过霑叔并没有因为风波白白浪费自己的才华,反而是起起落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话,终成一代才子。

黄霑说过,做音乐只是赚钱的兴趣,自己的正职是广告人。

这点不得不说,霑叔入行广告行业很早,大学毕业两年后就加入广告界,受聘于英美烟草公司,任广告部经理助理,这家英美烟草公司是垄断香港香烟市场的两家龙头之一。

1968年黄霑获擢升为副经理并保送英国接受商业管理训练。但副经理的主要职责是控制广告预算,跟创作关系不大。

当时的广告行业,多为外企,英美烟草公司也不例外,当时种族歧视很严重,有时候,不仅华人不能当高层,甚至不能和外国人同乘一个电梯。

言外之意是,黄霑做到副经理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就算干到死,也未必能有实权。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22)

其实那段时间,黄霑很憋屈。

他的上司是个油腻中年,每到下午三点,就去中环泡吧,工作都交给黄霑干,那黄霑相当于明升暗降,顶着副经理的头衔,干着经理助理的活儿。

1970年,黄霑离职,去了中美合资的华美广告,出任联合创作总监。

在这段时间,黄霑的才华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

当时,人头马需要做广告,这种酒在国外是餐后酒,但咱中国人没那么多讲究,喜欢直接在餐桌上喝。于是黄霑想了一句简单的文案,叫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

有人说,这句文案,说出了香港的纸醉金迷。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据说当时,人头马多用于喜宴,喝人头马带来好运,刚好切中了主题。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23)

此后,黄霑辗转腾挪,和林燕妮女士创业,每人出资2.5万,开了一家黄与林广告有限公司。这一年是1976年,也是黄霑颇为不顺的一年,因为他抛弃了怀孕的老婆,和林燕妮在一起了。

一开始,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经营很吃力,但因为黄霑的才气和林燕妮的公关技巧,很快就把希尔顿香烟、嘉华银行等客户hunt到了。

7个月时间,公司收支平衡,很快就加入了4A,名列香港七大广告公司之一。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24)

而黄霑对于广告很有态度。当时他非常讨厌一个名表的广告,这个广告语是:“总有一天,你也会拥有XX名表的。”

有人觉得,既然是名表,人家创造了一个美好愿望,也有这本钱说这话,你在这里不平什么?

但霑叔很有骨气,用实际行动抗争,他绝对买得起名表,但以后不再戴这品牌的表了。

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这个广告太居高临下伤害了用户的面子。

虽然说人们对这个广告语肯定见仁见智,但做广告明白顾客心理肯定重要。

想想前段时间,某汽车品牌发的文案:你好打工人,我已经加满油了,你呢?遭到用户反讽,我在油站打工,你呢?

但黄霑的广告公司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辉煌后,生意也不好做了,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于是公司被转卖给了盛世集团。黄霑和林燕妮也不合拍,最终曲终人散。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25)

而霑叔还是想展示才华,因为在广告行业历练的时候,他对电影有了认识,于是决定拍电影。

他曾筹拍《调景岭风云》,调景岭是个地名,1908年,有人在这自杀,所以也有人将这称为吊颈岭。

因为历史原因,这里曾住过很多没来得及败退台湾的老兵,他们生存异常辛苦,只能搭建棚屋,依靠行乞或救济过活。

黄霑想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探讨下老兵的处境。但不知道为什么电影以夭折收场。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26)

黄霑构思制作《调景岭风云》的手稿,来自黄霑的书房藏品。

1973起,黄霑在《明报周刊》写专栏,内容以色情笑话为主,社会风气越保守,黄霑就越要写,宁为真小人莫作伪君子。

什么是真小人,什么又是伪君子?

有个例子是这样的,当时成龙不认小龙女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当时香港有种评论声音是成龙风流而不下流。

霑叔发表言论道:“什么风流不下流,做了便是下流。留情不留种,谓之风流,留种不留情,谓之下流。”

1983年,他的专栏集结成书,就是著名的《不文集》。

黄霑想拍一部《不文集》的电影,但最后也胎死腹中。

这也就是说,黄霑的电影公司成立多年,其实没拍成一部戏,但付给编剧、演员等人的订金是要不回来的,加上公司各种支出,黄霑债台高筑,导演生涯正式告一段落。

猥琐教父黄不文

黄霑债台高筑,高志森邀请前辈出山拍电影,当场就签了三部电影片酬的支票,共一百万。

黄霑十分激动,竟然下跪致谢,高志森自知受不起,也同黄霑促膝同跪。

这一时佳话就促成了几部不文系列电影的诞生。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27)

不文,其实就是不文雅,难以登大雅之堂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有颜色的题材。但黄霑本身就是个非常洒脱的人,演起来自然游刃有余。

其中,很多电影都可圈可点。比如《不文女学堂》,这相当于是三级片版的《开心鬼》。

黄霑演的是风流才子唐伯虎后人唐拾义,但十分好色,号称当代第一咸才子,经常冷落娇妻,淫辱其他妇女。

一日,唐拾义捉奸在床,惨被淫妇丈夫刺杀,唐的灵魂被困在尿壶中。又被当时的学生放了出来,开始了一段趣话。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28)

《大咸湿》、《私钟真面目》则更加露骨,直接来了个伪纪录片,探访香港各个时期的色情产业。

其中,《大咸湿》虽然是打着色情的名目,考据却十分严肃。相当于是香港性产业面面观。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29)

譬如若干年前,香港荔园游乐园有一个恐龙屋,周星驰电影《回魂夜》曾在此取景。之前曾经就是表演“科学美人”的地方。

何为“科学美人”呢?其实就是一位身材丰腴的工作人员衣着暴露,遮遮掩掩,伴随着忽明忽暗的灯光向台下观众频送秋波,不断掀起衣服。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30)

五六十年代,香港还有一种叫“上楼擦鞋”的玩意儿,每次只需几块钱,就能居高临下,一览庐山好风光。

在湾仔骆克道一带还有一种以“艺术”为噱头的色情产业活动,一位风情万种的女模特遮遮盖盖,供人观察学习,提高摄影和绘画的审美水平。

六十年代在湾仔尖沙咀一带还有一种“无上装”酒吧,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靠岸休整的水兵。具体啥叫“无上装”酒吧,不用说各位也都明白吧。

此外,还有一部《不文骚》,也可以说是香港咸湿文化的集大成者。故事围绕着两个成人节目展开。

为了提高收视率,香港有关部门放开了审查尺度,深夜可以开办以娱乐为主的色情擦边球节目,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31)

而黄霑就是一名不文笑话的节目主持人,以不文大师自居,其实背后有个代笔军师黄光亮给他写笑话。但是黄霑老婆非常小气,经常扣黄光亮的工钱,亮在一怒之下转投邻台,并在庙街邀得歌者尹光加盟。

尹光本身就是庙街王子,因为他的歌词太过市井,歌词也非常直白粗俗,所以他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通常只有在庙街这种非常有市井气息的地方才能买到。

他的代表作,大概是《雪姑七友》,其实就是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周星驰《逃学威龙》里有一句: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一次睡七人就是来源于此。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32)

不过最有意思的,当属黄霑的两部“不文教父系列”。我个人感觉讲述的是男性危机和欲望之间的关系。

这部片,大概是黄霑不文电影中最深刻的一部,通过诙谐油腻的表演,体现了男人的心理,欲望与责任之间的拉锯。

并用悲剧告知大家,千万不要图一时之快,酿成大错,还是很有警示意义的。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33)

那么拍完了这5部电影,大概在1995年,黄霑的经济情况也有所好转,他也和患难与共的妻子陈惠敏结了婚。

但此时,黄霑已经54岁了,留给他的时间,只有短短9年了。

不过随着老一辈歌手的淡出,黄霑晚年已经很少歌手找他填词,影响逐渐衰落,他归咎于自己与年轻听众的代沟太深,又对香港乐坛的前景表示忧虑。

而在这期间,他攻读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及社会学系博士课程,期间患上癌症。

但他在病情好转时,他写了一篇论文,叫《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2003年9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34)

这个论文我读过,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考据严谨,把香港这几十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脉络,重要歌曲和歌手都进行了记录和点评,相当于是流行文化的百科全书。

2001年,黄霑已经患上癌症,化疗造成脱发,为避免外界猜疑,他和麦嘉、罗家英两个光头,一起搞了个节目《三个光头佬》。

遍访香港所有话题人物,每周一晚播出,收视位居亚视排行榜第二位。

三年后,霑叔与世长辞。

因为霑叔抽烟,生活压力大且不规律,最后是因为癌症走的。

此前他还非常风趣地开玩笑,非常洒脱地写了篇《谁个哭黄霑》。他说倪匡会边哭边喝酒,哭完再笑,然后骂几句脏话。吴宇森会失声,金庸会“眼湿湿”。

黄霑高光时刻(才华横溢的咸湿教父)(35)

林燕妮说,霑叔在的时候,无人问津,但人一走,人们就开始歌功颂德。

最终的情况,其实差不多,黄霑的追思会上,一万六千名市民参加,都久久不愿离去。

回顾霑叔这一生,他有才华,洒脱,有豪情,看似百无禁忌,但十分有原则。他曾为了施展才华而起起落落,也为世人留下了很多经典去传唱。

节目的最后,想用一首歌来纪念霑叔。一开始想用一首《长路漫漫伴你闯》,用投入命运万劫火,那得失怎么去量,驰马荡江湖,谁为往事再紧张来致敬下他不断闯荡的一生。

这就是霑叔快意人生,不断奋进的一生。这可能也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如果相信自己有才华,就要不断去拼搏,面对困难定硬上,活得洒脱,活出自己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