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七旬的姜昆,是相声巨擘。多年来深受观众的喜爱,曾创下十数年“霸屏”春晚的记录。但在2007年,由他牵起的文艺界“反三俗”运动,将他与郭德纲的“矛盾”推向顶峰。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1)

一时,曾在人们口中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随着德云社的壮大不断被口诛笔伐。近年来,姜昆已经鲜少在人前亮相。但低调的他,时常因为曾经的善举,被反复提及。

原来,二十四年前,他收养了一名孤儿,那个孩子曾许诺,要为姜昆夫妇“养老送终,如今,他的承诺兑现了吗?

遇见小谢潭

1997年10月,姜昆带着一波演艺界的朋友,前往京郊一家福利院,为孩子们进行文艺汇演。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2)

这次汇演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因为与以往的“送温暖”活动不同的是,这次多了一个环节——与任意一个福利院孩子生活一个礼拜。

那时候,一个名叫“谢潭”的小男孩闯入了姜昆的视线。据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这孩子已经六岁了,刚来的时候就听说叫XIE TAN,具体是哪两个字也不清楚,所以就在资料上写了‘谢潭’两个字。”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3)

可是,小谢潭的身量,一点不像六岁孩童应有的样子——身高还不及大人的大腿、肤色枯黄、头发稀疏、小脸病态地凹陷着、整个身体就像一具小小的骨架,唯独一双眼睛清澈而明亮。

这,就是姜昆初遇谢潭时的样子。

谢潭虽然年纪很小,但他似乎什么都懂,他与姜昆非常投缘。在福利院时,总是跟着姜昆跑来跑去,嘴里不住叫着“姜昆爸爸”,心头被小家伙叫得软软的,姜昆决定,接下来的一周,把小谢潭带回家里。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4)

这个决定,将两个人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

彼时,姜昆的女儿姜珊,正在洛杉矶某校攻读电影制作专业,而她的妻子为了照顾好女儿,也在那边陪读。姜昆一个人的生活,略显孤独。小谢潭的出现,为姜昆原本暗淡的生活,平添一抹亮色。

收养,“你叫姜河!”

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5)

这天夜里,姜昆刚刚将小谢潭哄睡着,看着孩子无邪的睡颜,他愈发不愿割舍这段父子之情。于是,姜昆踱步到客厅,望着昏黄的灯光,思索片刻,拨通了打给妻子的越洋电话。

“嘟……嘟……”似乎等待了很久,又似乎只过了片刻,电话那头传来李静民温柔的声音,“你那边挺晚了吧?怎么了?”深吸一口气,姜昆说出了领养小谢潭的想法。

可是听筒那边的李静民,过了许久,才缓缓说出,“老姜,我们都是快50岁的人了,这时候再养个孩子,恐怕……”相处了几十年,姜昆马上就懂得了妻子的意思,寒暄了几句之后,挂断了电话。“明天就得把孩子送走了……”他在心里如是对自己说,一夜无眠。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6)

第二天清晨,小谢潭早早等在了客厅里,他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身边的地上放着打包好的小小行囊,怀里抱着的是“姜昆爸爸”送给他的一颗足球。看到姜昆出现后,立刻站起身,“姜昆爸爸,谢谢您对我的照顾。”说罢,埋下脑袋,让人看不清他眼中的神色。

本就难过了一晚上的姜昆,看到孩子这幅模样,心中下定决心,说什么也不能让孩子再回福利院孤苦伶仃的。于是,他走到谢潭旁边,蹲下身来,轻轻抱住孩子,“不走了,咱们不走了!”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7)

后来,姜昆“先斩后奏”,瞒着妻子到民政局办了领养手续,至此,这个家庭就多了一个男孩儿。回到家里,姜昆带着微笑对谢潭说,“孩子,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我给你起个新名字,你以后就叫姜河吧!”

融入新家

大概半个月后,李静民从洛杉矶回到北京。姜昆去接机时,才告诉了妻子小姜河的事情。一路上,妻子一言不发,她气姜昆的“先斩后奏”,也为之后照顾不好这个孩子发愁。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8)

到家后,她对姜河的态度也十分冷淡,尽管孩子“妈妈前,妈妈后”地不停叫着,可李静民总是冷着一张脸。不过对此,姜昆却一点儿不担心,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妻子,她是一个温柔而善良的女人。

人到中年,身体上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小毛病,李静民也不例外。年轻的时候常年在外奔波,她的关节一向不好,每到变天,膝盖都会钻心地疼。懂事的姜河,看到妈妈难受时,就会搓热小手,捂在她的膝盖上。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9)

心里的坚冰被一复一日的温暖融化。某日,姜河突发支气管炎,姜昆刚好外出工作,家里只有李静民一个人,看着孩子喘不上气、小脸憋得青紫的样子,她的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手忙脚乱地把孩子送到医院,一番救治之下,姜河的身体总算稳定下来,李静民抱着刚刚推出手术室的孩子嚎啕大哭。小姜河抚着妈妈的背,轻轻地说,“谢谢妈妈。”

顽劣的姜河与《金牌小子》

彻底融入这个家庭后,小姜河的教育成了困扰姜昆两口子的头等问题。姜河并不是一个耐得住性子读书的孩子,无论老师家长怎么教育,成绩都不见起色。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10)

知道有一天,姜昆的好朋友牛群到家里做客,看着像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的姜河,忽然一拍脑门,“嘿!这孩子的身量动作,简直是天生做杂技演员的材料啊!”

于是,在听取了小姜河本人的意见后,姜昆把孩子送到了沈阳民族艺术学校。学校的生活,似乎和小姜河曾经在电视里看到的风光不一样,每天都是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在坚持了几个月后,小姜河居然自己扒火车回到了北京。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11)

看到突然出现在家里的姜河,姜昆夫妇都感到不可置信,听了他对学校生活的抱怨之后,姜昆一拍桌子,怒道,“你明天就给我滚回学校去!”姜河从来没见过姜昆发这么大的火,呆呆地站在院子里,一动也不敢动。

见姜昆被“气”走了之后,李静民把姜河拉到一旁坐着,拿出跌打药酒,为他擦拭着身上那些伤痕。叹了一口气,李静民说,“小河,你爸爸是为你好,吃得了苦,才能学到真本事。”

母子俩聊了一整晚,主要是李静民说,姜河听,她把以前姜昆练相声时,吃过的苦都给姜河说了一遍。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12)

小时候,姜昆发音不准,师傅就让他含着石头说话,那时候嘴里都磨起了泡,喝水都疼。

还有那些被师傅打板子的事,姜河听得津津有味,也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一个出色的杂技演员!”第二天,就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到了沈阳。

这之后的小姜河,好像忽然开了窍,别人一个动作,他就练两个小时。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13)

在2006年姜河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并在第二年出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金牌小子》。

父爱像山岳、像大海

姜河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也成为了姜昆的骄傲。后来,姜昆参加文艺汇演,总会带着他,逢人便说,“这是我儿子,姜河!”

2007年7月,父子俩回到了那个最初相遇的地方——京郊福利院,二人一起为福利院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出精彩的节目。可表演结束后,回到家中,姜昆发现了姜河的异常。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14)

反复追问之下,姜河才说出自己的心结——原来,节目后他与福利院的孩子们交流时发现,以前一起相处的小伙伴,有的都找到了亲生的爸爸妈妈,可他连自己跟在哪里都不知道。

明白了义子的困惑,姜昆权衡片刻,立即动用自己在文艺界的影响,通过《艺术人生》

等平台为姜河发布了寻亲启事。这时的他,丝毫没有因为姜河想寻找亲生父母,而心怀芥蒂。

多方打听之下,河南那边似乎有一对谢姓夫妻多年前丢失了一名婴儿,从时间上与姜河被福利院收养的时间吻合。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15)

姜昆二话没说,驱车带着姜河从北京赶到河北,但亲子鉴定的结果,却显示二者并无关系。

三个月之后,内蒙古赤峰又有一对“疑似”姜河亲生父母的夫妻,但当姜昆再次驱车带着姜河赶往赤峰时,亲子鉴定再一次跟他们泼了冷水。

或许是这段时间的奔波,让姜河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他不好意思直接告诉姜昆和李静民他对他们的爱,于是给姜昆编辑了一条短信——

支持姜昆的人谈姜昆(那个说要替姜昆养老送终的孤儿)(16)

“亲爱的爸爸妈妈,无论以后能不能找到我的亲生父母,你们都是我最爱的爸爸妈妈,我以后也一定会为您养老送终!”

结语

时间总是不留情面的一路前行,二十四年后,姜河还是那个懂事的姜河,虽然现在的他已经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但他也和他当年许诺的那样,一直陪伴着自己的养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