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欣我们想今天聊一下民国史,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辛亥革命和民国历史?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辛亥革命和民国历史(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辛亥革命和民国历史

作者:卢欣

我们想今天聊一下民国史。

聊民国史的缘起

为什么会想起聊民国史呢?是因为,我从香港回到北京的时候,是大年二十八,回来之后睡不着觉,就去了趟三联,买了一堆书,其中买的有一本书是《长篇小说选编》,里边有一篇小说,是写锦西卫,就是锦西抗日战争时候的锦西保卫战,那还是在1932年的事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实说这个小说写得不是很好啊。虽然这个作家已经是一个成名的作家,而且也年纪不小,但这部小说写得不够好。无论是里边的人物,还是整个故事要表达的意思,做的不是很好。但小说比较真实地描述了这个从9·18一直到抗战,9·18以后,东北这个局面的变动的过程。虽然这个作家呢,对大的历史背景,仍然还没有吃得特别透,但是他真实的再现了场景。读完他的小说之后呢,我一直在思考民国发生的事情。因为这部小说,实际上是将东北沦陷的一个侧面写出来了,也写出来了东北军和张学良他们的一个状态。它引起了我对整个奉系的思考,引起了我对整个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一些旧事的一些思考。这里面的一些思考呢,慢慢汇聚,让我想到了以后的事情,特别是今天以至于今后的一些事情。所以我想聊一聊,聊一段历史。这里边的一些历史呢,我手上的史料也不够,但是我呢把它谈一谈,谈完了以后诸位可以接力,去把这段历史完善。其中海外的朋友呢,可以借助海外的数据库、整个的图书馆系统、资料系统,继续深化把它做完。因为其实了解一段历史,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因为文明的标志是记忆的长度。一条鱼的记忆可能是三秒,一个普通生物的记忆可能是很短,但人的记忆,一个伟大民族的记忆是长的。虽然现在大部分人,对于一百年前的事情已经模糊了。

回顾9·18事变

我们先不谈锦西保卫战,我们也不谈9·18那天晚上沈阳发生的事情,就是北大营被偷袭,爆发了很惨烈的9·18事变。9·18事变的时候,驻守北大营的是东北军一个旅,东北军的一个旅的士兵的武器弹药被收缴,不是收缴是统一存放,存放在弹药库,然后所有的士兵是徒手的。然后他们在日本发起攻击的时候,没有长官的命令不能配发武器弹药,然后一部分士兵冲向武器库,希望获得武器弹药,被自己的武器弹药库的看守打死,另外的就是被日本兵打死,当然最后所有看守武器库的士兵,以及准备投降的军官或者是士兵,没有剩余,全部被杀了。它里边的惨烈呢,就是当然一部分士兵后来跑掉了,成为东北抗战的最坚决的力量,或者是成为锦西保卫战的骨干,但它整个的过程是非常惨烈的。这个惨烈的原因呢,你如果不放到一个大的历史背景里边去,你就会进行简单的道德判断,你就会想东北军的将领怎么了?张学良怎么了?国民政府怎么了?可能会这样去思考问题。这样思考问题呢,可能就无法打开这段历史。

1895年是民国史的起点

民国史起点在哪里?如果我写民国史的话,起点是在1895年。为什么1895年呢?我写民国史会从1895年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开始写起。因为正式提起建立一个新的民国的想法,就是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此刻的孙中山还是希望君主立宪的,只不过是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这个上书,后来又通过朋友,孙中山见了李鸿章,谈了想法。显然,李鸿章对此事没有兴趣,但是李鸿章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孙中山会成为未来的革命党啊,所以孙中山也顺利地离开。十年之后,也就是1905年,就是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十年之后,同盟会建立了,开始了反清的武装斗争,打响了第一枪。十年时间,十年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它距离1911年满清的灭亡还有六年时间,但是从1895年还有十六年的时间。可见,可见满清的思想家、皇族、这个大臣们、王公大臣们,真的是非常糟糕。他们根本不知道历史会是怎样发展、怎样走的,他们错过了宝贵的时间。同盟会是在1905年,1894年建立的兴中会,然后05年建立同盟会,同盟会是很多很多的这种类似于兴中会的组织,形成一个总的统一的组织,这件事情很重要。当一个组织出现的时候,散乱的民众开始慢慢变成人民。中国的国内的思想家、政治家,当时满清时代的人对这种事情是不敏感的,他们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当出现一个反对的党派,或者是组织的时候,他们本能的想法是一种镇压的想法,是一种敌对的想法,他们不知道他们意味着什么。(好吧,我本来想说一下“哨”这个事,“吹哨”这个事,不妥,不说了。)一直到1905年的时候,中国仍然存在两种声音,一种声音就是发自于海外和南方的声音——同盟会,他们已经走向了革命的道路,他们要推翻清朝政府;另外一种呢,是改良派,在朝廷以“戊戌四君子”为代表,康梁为代表,他希望还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进入现代。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必须进入现代,他们的共同点是必须进入现代,他们的区别是用革命或和平的方式进入现代。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老佛爷——慈禧太后以及满清的王公贵族以及汉人的大臣们缺乏足够的清醒。所以他们浪费了历史留给他们最宝贵的时间,所以民国之乱始于满清的昏聩,始于他们的糊涂、胡闹。在他们理解现代化的时候,他们并不理解文明的核心内涵是什么。所以像李鸿章这样的北洋大臣,就会把事情想到比较物理的层面,他就会建立一支北洋军,形成以后的北洋军阀、北洋军政府,他们对政治的理解肤浅啊。北洋军建立起来之后,形成了未来对满清替代的民国建立的一种政治基础,这个政治基础相当糟糕,因为它为1911年这个民国建立之后的军事纷争、混乱,提供了一种物理基础或者是技术基础。而在这个时候,在中国没有伟大的思想家出现并为中国提供一整套的建国理论或者是建国的思想,就是中国应该向哪里去,这件事情一直没有想清楚。

辛亥革命之前的建国思想不成系统

我在八十年代在大连读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献血,献完血以后呢,就不想上课,也不想回床上躺着。我记得是在星海公园遛弯,晒太阳、在地摊上看到一套辛亥革命前十年文集,这套文集十卷本。当时在地摊上他要卖十块钱,后来我跟他商量一块钱,后来他不同意一块钱,后来就给了两块钱,我就把十卷本的辛亥革命前十年文集拿回宿舍,认真的读了一遍。其实那套文集是从1900年开始到1911年,这十年之间当时的改良派和革命党人的一些重要的文章和书信,这十卷本至今还保留在我北京的书房里边,它成为我最早了解民国史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有些东西包括像陈天华的文章啊、邹容的文章啊。至今仍然让我热血沸腾,就是他们写的好多东西至今还是让人非常震撼和振奋的。但《辛亥革命前十年文集》里边缺少系统的建国理论和建国思想,确实没有,那个时候中国人,无论是改良的和是革命的,想的更多的是属于比较低的技术层面和物理层面的问题。比较高的层面的问题,有一点点涉及但涉及的不多。其实以康梁为代表的,好像是希望有一种新儒家的形式出现,而革命党的人更多的是建立在基督教新教伦理上的一些想法,它不构成中国人的一种精神上的支柱,精神层面的一种支撑。非常非常的混乱,那个时候还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在《辛亥革命前十年文集》里边还没有系统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东西出现。其中有部分带有社会主义思潮的东西出现,但也是支离破碎的。因为毕竟那时候还没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至于未来中国建立是个什么样的模式,争议是非常大的,主要的争议是建立一种类似于英国模式——君主立宪。还是建立一种美国模式,这种讨论就比较尖锐,其他的讨论基本上是没有的,至于途径,有的人是想通过革命,有的人是要改良,总之争论非常非常尖锐,但,但没有体系,没有形成系统。

辛亥革命后建国的混乱与后患

时间过的就是非常快,滴滴哒哒、滴滴哒哒往前走。你想不出来是什么,但革命已经爆发了。社会在慢慢的扭曲绷紧,你不给它出路,它也不要出路,它就爆发了,所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并不在国内。这个时候是需要一个思想、需要一个组织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思想也没有完整的组织,所以辛亥革命的果实自然被北洋军,北洋军阀袁世凯攫取了、攫取了,历史总是留给有准备人的。北洋政府建立民国之后,这个时间节点正好是欧洲的矛盾达到了极限,也就是临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所以他们很快就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整个的上个世纪的辛亥革命一直到辛亥革命后的十年是全球最动荡的时刻,最混乱的时刻。欧洲呢,要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快,俄国十月革命,一系列的事情,外部世界的变动和中国内部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形成特别良好的契机。北洋袁世凯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因为他也没有治国方略,他也没有一整套的,哪怕是中国的帝王术,他也学得很差、很糟糕的。所以呢,他死后北洋四分五裂。中国迅速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从此中国走上了事实上的分裂。

在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割据永远具有背后的黑手,黑手就有一些具有帝国参与的阴影。它不是长长的阴影,所以民国打上了一种很神奇的烙印。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的重点到了。

张作霖在军阀割据中的崛起与外国势力的纠葛

在民国的这个阶段,就是民国到了1920年代,奉系军阀张作霖崛起了。当然了,他的崛起背后有日本人的影子啊。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他很好的利用了各种关系和各种能量,整合形成奉系,东北军开始崛起。经历了两次直奉大战:一次是1922年,一次是1924年。其中第二次直奉大战大获全胜。张作霖入主北京,成为事实上中国的领导人。他拥有再次整合中国的权利和机会。但他确实是没有这样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水平。机会总是错过了就不会再回来。所以1924年张作霖控制北京到他1928年6月4号被炸死,四年时间最宝贵的时间错过去了。

读史的人,往往会有一种介入的这种假设,什么意思?就是读史人会假设,我如果是他,我会怎么做?我如果是他,这么做就可以避免后边发生的灾难了?要知道张作霖在1924年入主北京之后,他跟段祺瑞,跟冯玉祥联电邀请孙中山北上,孙中山也确实在1924年底北上北京。此刻的孙中山,就是已经不是1895年的孙中山,也不是1905年的孙中山,更不是1915年的孙中山,此刻是1925年的孙中山,是生命弥留之际的孙中山了。孙中山此刻早已经完成了他的建国大纲,完成了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就是孙中山是拥有系统建国方略和思想的那个中国人。同时他跟苏联达成协议之后,也在1924年组建了自己的崭新的军队——中国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此刻的孙中山处在巅峰状态的,但很遗憾……如果孙中山的身体足够好,那么他去北京,入主北京开始建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可能中国的情况完全是另外一番的境况。但历史没有假设,孙中山在1925年去世了,留下遗嘱去世了。孙中山在他有生之年并没有带出另外一个孙中山,或者是可以压得住,类似于像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这样军阀的,这样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没有。此时此刻的张作霖,实际上是有机会的。因为他是真正的北京的主人,手上拥有三十万虎狼之狮。如果他接过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如果他此刻利用了美英日与俄的矛盾和关系,那么他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但此刻的张氏父子,的确让人感到非常非常的不堪、讨厌,没有理想,他们处在一种极低劣的层面,在思考个人的利益。所以他们仍然陷入到一般性的军阀争夺地盘,在这些、在这样的状态中。其中像张学良,还处在一种花花公子的状态。他没有机会雄视全球、理解当时中国和日本和苏联和欧美的关系。他没有办法,也更加不会处理这个关系。所以酿成了1928年,张作霖被杀,酿成了1931年九一八惨祸。1924年、1925年给了他们机会,但是张氏父子糊涂,他们不理解,所以东北的灾难就不可避免了。

蒋介石依靠日英美与江浙财阀上位

这段故事里边有一个人的故事,也算是今天的重点。我一直不愿意讲这段事情,是因为我手上的史料不够,就是我的证据不够。(1)济南惨案与张作霖被炸死的关联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济南的惨案。1928年的五卅惨案(五三惨案)。你如果有时间的直觉的话,你会理解五三惨案的时间和张作霖被刺的时间,一个是五月。国民革命军打到山东济南。当时蒋介石和冯玉祥离济南很近,在他们两个的眼皮子底下,日军进济南城开始了大屠杀,将济南的政府官员削了鼻子,万人被杀。而北伐军蒋介石(后来冯玉祥对这个事情可能有另外的解说,不管他),他们命令北伐军撤出山东。一个月之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这两件事有联系吗?作为历史研究的学者,他必须足够的敏锐,因为这两件事情都跟日本人有关,那你说他有没有联系?这个联系背后指向的是什么呢?如果这样的看问题、理解问题,其实中国的民国史里边的最主要的悬案也就破解了,就可以打开了。打开这段悬案,其实民国史就好读一点了。(2)我们现在把时间从1928年拉回去,拉回到1927年。1927年,是我党非常重要的时刻。1927年四一二爆发了惨案,四二八,请记住时间节点,4月28号李大钊在北京被张作霖杀害,然后1927年的8月1号我们组织了南昌起义,然后十月份毛主席(毛泽东)举行了秋收起义,国共就此分道扬镳了。这件事情其实很重要,但它还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还有一件事情更为重要。1927年的10月份,蒋介石,蒋先生追求宋美龄。这一段爱情呢,很有趣,他飞到日本的东京向宋美龄的妈妈去求婚。这段历史有史可证,但他去东京仅仅是为了求婚吗?!后边的事情呢,我手上没有证据。就是在东京期间,蒋先生密会了日本的政治家达成了蒋日的密约,也就是在1927年10月之前。在1927年10月份之前,国民革命军的主要的装备和经费是来自于苏联。由鲍罗廷作政治顾问,由共产党作政治动员和组织。这个国民革命军,它的钱、资本源泉不是来自于英美,是来自于苏联。十月以后蒋突然变得有钱了,日本人给了一笔钱(数据我原来有,后来我怀疑那个数据我今天也不用),同时在东京他也与英美的特使进行了秘密的接触,所以,浙江、江浙财阀和英美可能给他提供了另外的一笔巨资。广东话里有句话叫:没钱就没话讲,就是没钱你就没话说,没钱没话说的意思就是没钱你就没有了权。蒋先生在1927年曾经一度下野,十月份拿到钱。有了硬邦邦的经费之后,在国民党开始有了话语权,并且有了这个话语权之后,后边的北伐战争大体上不在打军事了,而是打钱,因为西北军呢,一些重要的将领,原来直系的军阀最重要的将领全部被收买,不需要再打了,全部被收买,所以北伐打了半场仗,主要是江南的部分,江北的部分以政治为主啦。那么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有什么必然联系呢?作为一个史家,你可以想象,如果日本人给蒋先生一笔钱,那么代价呢?成本是什么呢?如果英美给蒋先生一笔钱,那么代价、成本是什么呢?毋庸置疑,日本人跟苏联人在日俄战争之后是主要对手,国民革命军是苏联给钱,他北上之后对日本形成威胁。日本人更希望他们替代苏联,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金主。这件事情好理解吧?容易理解。(3)可能在大的世界史里边看中国历史容易看明白一些。红色苏维埃的建立实际上对英、美、日,包括当时的欧洲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其实围剿红色苏联是西方世界的一种共识。如果让国民革命军的性质发生改变,不再是苏式的或者是被苏联支持的国民革命军的话,对苏联的亚洲部分的这种安排呢,更符合整个西方世界的利益。其中,英美在大力的扶持日本。要知道,日本是一个物质极为短缺的国家,它大量的钢铁、设备、技术、能源都是从英美进口的。所以,英美都在扶持日本,扶持日本的目的是希望日本从东方向苏联形成压迫。欧洲这边绥靖政策扶持德国,绥靖是希望德国崛起,从西方向苏联进行压迫。东西对进形成一种新的态势,形成一种包围和围剿的新的态势。这里边在整个的这盘棋上面,东三省是被放弃的弃子,再说一遍,在整个的战略里边,东三省是弃子。既然有了蒋先生和日本的密约,东三省势在必得。日本人所谓的借道就是借满洲,借东三省向苏联形成压力或者是进攻苏联。我们今天看不到这个密约,所以我没有资格说密约上说什么或者写了什么。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仍然不能看到密约的原件,这个原件它有价值。因为日本人到今天也不公布这段史料。我们现在还是片段啊,片段的一些资讯,这个没有证据。但随后张作霖被抛弃,被日本人抛弃,我们就理解了这个密约的分量。因为当日军跟国民革命军形成共识并且在1928年5月30号日军大举进犯济南。国民革命军刚刚去济南,他就打回来,而国民军、北伐军立刻撤出山东。实际上,我们看到了某种的默契,就是日本人印证了国民革命军跟它的合作的这种意向,或者是坚实了他们那个誓约。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再留张作霖的东北军了,所以他们可以借道了,而张氏父子一直被蒙在鼓里,他们既不了解日本人的想法也不了解苏联人的想法,也不了解蒋先生的想法。这粒弃子的命运,就导致了1931年的九一八,也导致了东北军的命运。那位风流的少帅是到了西安之后,开始慢慢的开始反思。反思之后他有可能明白了这段历史来龙去脉,才有了后边的兵变,才有了后边与共产党的合作。但历史的阴影挥之不去,他最后仍然选择那样的一种方式,结束他的辉煌的一生。以至于他最后誓死不肯踏上东北的土地,至死他不愿意踏上东北的土地。确实是换了我,我也不好意思啊!历史的发展呢,总是让人唏嘘不已,真是感慨万千。如果张氏父子有一点点的脑子,或者是他们身边有一个真正的大思想家或者战略家,那么中国的局面也可能不是后边的局面。有可能1931年的“九一八”不会爆发,1937年的“卢沟桥”就可能会再推迟,那么中国可能就不会陷入那样一场深刻的民族灾难。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一个混沌的时代,其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要紧的东西不是那支枪,而是一个思想,一个非常明确的思想。这个思想是立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一个根本性的思想,具有主体性的思想。有了这个思想,其实枪是可以有的,人是可以有的,胜利是可以有的;如果没有这个思想,那么你就算是有枪也是陷入到混沌和混乱之中,例如此时此刻的中东、例如此时此刻的南美、例如此时此刻的非洲。因为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形成一整套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构成他们民族的伦理,构成他们民族的法理,构成他们民族的秩序,并且形成一个伟大的发展过程中,这个过程是一个挺艰难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与构成

中国人在经历民国之后,经历了民国惨烈的内战和抗战之后,我们找到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最后凝结为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很多人在改革开放之后受西方影响,对毛泽东思想负面评价很多很多很多,但他们不知道,中国如果没有了毛泽东思想,立刻就分崩离析了。好在毛泽东思想和其他的思想理论不太一样,因为毛泽东这个人就是一个很神奇的人。毛泽东思想里边的核心的部分是道德论,它不是一个实用主义的东西,它是道德论。无论你是读《为人民服务》,无论你是读《纪念白求恩》,无论你是读《愚公移山》,它是一个道德的东西。道德的东西就是,你一旦站上了一个道德制高点,实际上是很难被击垮的。而毛泽东在道德上的这个描述,实际上是结合了基督教新教伦理的另外一支,左的一支(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中国本土的儒家中的一支(主要是儒家中的孟子和墨子的一部分思想),它聚汇于后来的王阳明先生的心血,它构成了毛泽东道德论里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构成了毛泽东方法论的全部。我再说一遍吧,就是西方的,源于基督教信义宗,新教伦理的信义宗而形成的西方另外一支比较偏激的一支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孟子学说、墨子的学说形成了最后阳明心学的部分,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在方法论的部分,主要是阳明心学这个对毛泽东的影响非常深刻。因为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先生是中国的心学大家。杨昌济的老师又是谭嗣同,所以,这个是阳明心学的一脉,湖南这一脉传下来,当然再往上还有曾国藩,这一脉心学传下来以后,形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那一整套的方法论。这套方法论不仅仅用于了战争,同时也运用于了建设。它的功能和效力是非常厉害的,在战争中毛泽东几乎是战无不胜,无论是多么强大对手,因为毛泽东始终是弱势的一方,他是一直是以弱胜强,一直是弱势一方,但是他全部打赢了。另外就是在建国方略上面,毛泽东的阳明心学的这套方略,使得毛泽东可以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集中全部的资源,还是集中优势兵力,形成重点的突破。中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了工业化,建立了共和国的骨骼,建立了共和国的筋,建立了共和国的血脉,以至于我们现在可以长得如此之大。如果没有骨骼、没有筋、没有血脉,我们就长不了这么大。所以无论是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方面,都是内化于毛泽东思想,同时毛泽东思想虽然被无数人、无数次国内外的攻击,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一部分。此次瘟疫爆发之后,我们看到了我们旧有的组织动员能力,这还是毛泽东时代留下的那一套。组织动员能力是多么的强大,我们还看到了老百姓内心深处的那部分同情和悲悯是如此之强大,所以看到这两条,我们就踏实,没有问题,这个小困难是没有问题,能克服它,能战胜它。甚至我可以这样断言吧,时间也不会用很久,很多人说要多长时间,我不这样看,时间也用不了太久。显然,香港过于紧张了。

抓住核心,继往开来

我谈民国史,想谈什么呢?其实在一个混沌的时期,在一个特别混沌的时期,其实最需要处理的问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理问题,物理的问题是好解决的,是要解决,是要解决思想问题的。我们看到1911年之后,袁世凯才有机会去处理这件事情,但他思想问题没解决;张作霖有机会解决这个问题,他依然没有解决;蒋先生有机会解决这个问题啊,但很遗憾,依然没有解决。他们可能是纯军事出身,对物理问题敏感,对思想问题是不敏感的。我想说的是历史总是在重复。改革开放四十年,其实我们在精神层面依然是享用毛泽东思想的红利。虽然西方对毛泽东的攻击是如此的猛烈,国内的知识精英们,一些也是拼命地去攻击他,但他这个红利确实普照大地,普照大众的,老百姓还是在这个这种精神氛围之内。在这样的一个道德伦理之中,在生活着。直到今天没有人能颠覆他,没有人推倒他建立起一个自己新的东西,建立不了。在碰不得这个思想红利的时候,他们就会去碰其他的红利。就是毛泽东时代所创立的那一套体系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去碰这个东西。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确实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其中一部分是真实创造的物理财富,还有一部分是旧有的财富的资本化所形成的新的财富。就旧有财富(而言),以前没有资本化,没有市场化,所以它价值没有表达。你八万个水库,你怎么表达?都是人民群众业余劳动建的,你怎么表达?但现在资本化了,可以买卖了,它的价值就表达出来了,所以显得我们财富暴涨。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研究历史、研究财政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经济现象要有自己的看法,有一种表达。我们虽然容忍一部分的知识分子,对我们旧有的体系,做出一些批评,有的批评可能是好的,有建设性的,但是我们未必可以容忍他们对中国赖以存在、赖以生存的精神体系进行摧毁,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所以像老毕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你看到中国人集体的愤怒,你知道这是触摸了最根本的东西。我们其实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无论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也无论是一个精神的支柱,都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这是我们的责任。但我们要知道,某一样东西形成它的历史过程,为什么会出现,因为它是一种历史的呼唤,如果中国不存在这样一个主体性的思想,那么就不可能成型为一个主体性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它不可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拥有主体性的国家,也不可能形成迅速的工业化,七十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差不多三百年到五百年的历史历程、历史进程,这非常了不起的。

这次的瘟疫,可能让很多人重新回到家里边,回到宁静之中,不再喧嚣了。你也没法比你的那个豪宅了,你也没法比你那个汽车了,你也没法晒你的包包了,你也没法花天酒地了。所以老老实实蹲在家里面,想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那么在历史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遗憾,也看到一些东西的重要和伟大,那么我们在整个翻越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一些人的形形色色的东西。(根据录音整理,内容略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