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朝鲜之间相隔对马海峡,自古以来,交往密切。日本国的统治者始终对朝鲜半岛抱有野心。公元7世纪中期曾有白村江之战,这是日本插足朝鲜半岛的一次失败性尝试。丰臣秀吉称雄日本列岛完成统一大业后,也挟佘威两度入侵朝鲜半岛,最终也未得手。

但日本的野心家们从不甘心屈居岛国,他们始终对海峡对面的朝鲜半岛乃至大陆虎视眈眈,企图有朝一日重新将远征大陆提上日程。

一、西乡隆盛的征韩梦

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通过对马藩主维系与朝鲜的邦交,两国关系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但到了1873年10月,日本国内征韩论骤然泛起。就连明治政府中也有人以朝鲜"无礼"、"侮日"为口实,提出征韩之论调。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三大名臣 明治维新之初流产的征韩计划(1)

政府成员中围绕着是否征韩分裂成两个阵营。被没落的武士阶级视为精神领袖的西乡隆盛是征韩派的领袖。旧武士阶级试图利用这一机遇,迫使政府采取军事行动。这样一来,没落的武士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尚武精神和能征惯战的本领,重新恢复武士在社会中的领袖地位,同时也可以使破落的武士们摆脱目前在国内的没落处境。

西乡隆盛在征韩派中最为坚决。他提出先派遣问罪使臣赴朝,他本人愿亲自担任问罪使者,桐野利秋愿充当副使。如果使臣被朝鲜政府杀害,日本可藉此派遣远征军征讨朝鲜。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三大名臣 明治维新之初流产的征韩计划(2)

政府成员中以征韩论为线,分成两大阵营。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参议西乡隆盛等人属于强硬的征韩论者;右大臣岩仓具视,参议木户孝允、大限重信、大藏大臣大久保利通等人则是反对派。双方争执不下,各不相让。

由于当时在日本国内,西乡等"征韩论"一派把持留守政府,岩仓具视等人正在西欧各国考察,"征韩论"占据上风。1873年8月17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派遣西乡为赴朝问罪使,天皇已御笔批准,但须等岩仓大使回国后正式付诸实施。

大久保利通应太政大臣三条实美之召,5月下旬由德国提前回国,但因孤掌难鸣,不得已到箱根洗温泉去了。7月间,木户孝允也应召提前回国,虽四处奔走呼号也无法扭转局势,万般无奈只好抱病回家,单等岩仓具视归国后再做打算。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三大名臣 明治维新之初流产的征韩计划(3)

正当西乡等"征韩派"认为大局已定即将驾舟出使问罪之际,9月13日,岩仓一行匆匆返回日本。

二、岩仓具视的反击

岩仓考察团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木户孝允联手举荐大久保利通就任参议一职。因为不是参议,就没有出席内阁会议的资格。为了增强内阁中反西乡派的实力,为人机敏、精于权谋的大久保入阁乃是当务之急。西乡派也看出岩仓等人的用意,为抵消大久保入阁的影响,立即照葫芦画瓤在大久保入阁第二天也将"征韩派"主将外务卿副岛种臣拉入内阁,出任参议。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三大名臣 明治维新之初流产的征韩计划(4)

"征韩派"和"内治派"针锋相对的冲突,发生于10月4日的内阁会议上。大久保利通发表了一番激情澎湃的演说,一一列举出"征韩"将为明治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番入情入理的慷慨陈词并没有动摇西乡等人的征韩决心。情绪激昂的西乡隆盛认为,如此国家大事,刻不容缓,坚决主张即刻出使朝鲜。

当天的内阁会议未能取得一致,决定次日开会再议。10月15日上午10点,内阁会议继续召开。西乡仅提交了使韩意见书,而不出席会议,并以若主张不被通过则辞去参议之职相威胁。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三大名臣 明治维新之初流产的征韩计划(5)

大久保利通在会上说:"外征一起,必然加重赋税,乱发外债、纸币,国民将加重其负担,恐将发生大骚乱。所以,应暂缓征韩,振兴国内产业,整备武器和军舰。"强烈反对西乡的"征韩论"。

但与会的大多数参议副都表态支持西乡的主张。主持会议的三条实美左右为难,大久保坚持己见,并表示若不采纳他的意见也将断然辞职,说完拂袖离去。考虑再三,三条认为西乡的去与留,对政府关系重大,便接受了西乡的意见书。

17日,内阁第三次开会讨论征韩事宜。三条和西乡等"征韩派"参议与会。岩仓未参加会议,大久保、木户和大限等人则提出辞呈。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三大名臣 明治维新之初流产的征韩计划(6)

会议完全被"征韩派"所控制,他们看来稳操胜券。西乡请求三条实美将阁议立即上奏天皇批准,但三条面对大久保等人的辞呈面露难色,请求西乡延缓一天,上奏。延续的这一天,对两派来说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优劣转化的一天。

三、天皇的最终决定

作为政府老臣,当天夜晚,三条美实走访两派领袖岩仓和西乡,希望弥合双方的矛盾。结果双方互不相让,三条只好怏快而回。第二天早晨,三条称病卧床,无法将阁议上奏天皇。次日,大久保前去探病,回家后在日记中写道:"(三条)完全是一副精神错乱的样子。"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三大名臣 明治维新之初流产的征韩计划(7)

政府内部因是否"征韩"而搞得矛盾重重,使许多人束手无策。足智多谋的大久保却认为扭转败局的时机已到。他立即劝说萨摩藩出身的宫内少辅吉井友实,动员天皇去三条宅邸探望病情,然后请天皇任命岩仓具视代理太政大臣。

这恐怕也正是三条美实的意思,他本人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也写到,自己并不支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岩仓具视一派在朝中得势,压倒西乡隆盛的"征韩派"。最终再交由天皇来决定结果。

果不其然,岩仓具视在担任代理大政大臣后,朝中局势一下子变得十分明朗了。天皇也顺应内阁的意思,决定暂时放弃对朝鲜半岛的远征。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三大名臣 明治维新之初流产的征韩计划(8)

随后,在岩仓发表天皇圣裁结果的内阁会议上,面对难以挽回的败局,西乡痛心疾首地说:"长袖者(指岩仓等反对派),误大事。"话毕,挥袖而去。第二天,西乡隆盛就向天皇提交了辞呈,退居故乡鹿儿岛去了。副岛种臣、后藤象二郎、板垣退助、江藤新平等人也先后称病辞去政府中的职务。大久保等"内治派"完全掌握了政府大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明治六年十月政变"。

结语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胎死腹中的"征韩计划"似乎从一开始就是行不通的。西乡隆盛仅仅考虑到了征韩战争能够恢复日本武士阶级的特权,却全然没有考虑到这样一场战争会给新生的明治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时的朝鲜虽然国力不济,像清王朝一样奄奄一息,但在明治政府刚刚成立后,国内工业势力尚未成长起来的时候,发动一场大陆战争,无疑会将整个国家拖入深渊,使日本重新沦为任由欧美摆布的半殖民地国家。

正如大久保利通所言,当时的日本面临问题并不是对外战争掠夺资源,而是如何解决封建时代残存下来的数量庞大的武士阶级的特权问题。而当武士阶级与新政府的矛盾无法化解的时候,一场内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

参考资料:《日本史》、《日本帝国的兴亡》、《菊与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