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驾幸江都,当地人向他进贡了鲜美的糟蟹和糖蟹。每次食用之前,隋炀帝先要把蟹壳仔细擦干净,贴上金缕龙凤花云,这些螃蟹也因此被称为“缕金龙凤蟹”。

如此郑重其事地对待几只螃蟹,说明隋炀帝非常喜欢这道美味。

钓螃蟹的最快方法是什么(唐代有一种简单的钓螃蟹方法)(1)

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提到一种糖蟹,是平原郡的贡品,产于河间。捕蟹的方法比较特别:每年到了天寒季节,破开水面的结冰,把一块老狗肉悬挂在水面上。水中的河蟹循味而来,可以轻松捕获。

作为贡品蟹,这种螃蟹的价格自然很贵。河间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贡品河蟹需要保鲜,唐朝人的方法是用厚毡子把活螃蟹紧紧缠裹起来,通过驿站,快马飞递,一路一路传送到长安,然后立刻蒸熟吃掉。

还有一种更好的保鲜办法,就是把螃蟹制成糖蟹。《新唐书·地理志》中提到沧州景城郡的贡物,其中就有糖蟹。

唐代笔记《北户录》中专门有“糖蟹法”一条,介绍糖蟹的制作方法:一定要用新鲜、完整的活螃蟹,吐净泥沙。把糖浆煮过,放凉,把活蟹放入糖浆中一夜。在干净的瓮中加入适量的蓼汤和盐,取出糖浆里的螃蟹放入瓮中,用软泥封住瓮口。二十天之后取出,在每个蟹脐中放入一些姜末。再把螃蟹摆放入容器当中,加入蓼汤和盐汁,密封存放。

钓螃蟹的最快方法是什么(唐代有一种简单的钓螃蟹方法)(2)

如此制成的糖蟹,吃起来鲜美咸甜,还有一点点辣,滋味爽口。这种制法和《齐民要术》中的“藏蟹法”大致相同,说明这种吃蟹方法由来已久。

但宋代大诗人陆游认为,唐代以前所谓的糖蟹,其实应该是糟蟹,因为此前中国没有沙糖,到了唐太宗时期,沙糖才做为外国的贡物进入中国。

也有人认为,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就有了蔗浆,也就是所谓“柘浆”。汉代也有“取甘蔗汁以为饴”的说法。当然,蔗浆、甘蔗汁与沙糖是不同的概念,所以,讨论唐代以前有没有糖蟹,首先要弄清楚糖蟹的制作方法。

从前面的描述来看,糖蟹中用到的甜味材料是薄饴,也就是糖浆。显然,即便不会制作沙糖,直接取用甘蔗的浆液,也可以做成糖蟹。

钓螃蟹的最快方法是什么(唐代有一种简单的钓螃蟹方法)(3)

因此,陆游的说法并不确切——唐太宗以前,中国可能没有沙糖,但并不妨碍人们使用蔗浆一类来制做糖蟹。所以唐朝以前的糖蟹就是货真价实的糖蟹,带有浓重的甜味,与糟蟹无关。

糖蟹可以长期保存,前面我们说到的河间贡蟹,其实可以在当地制作成糖蟹,再从容地运送到京城,也不会变质,根本不必费力去保鲜保活。当然,这会是另一种风味。

《新唐书·地理志》中还提到另外两个以糖蟹为土贡的地方,分别是广陵郡和江陵郡。这两处的糖蟹应该是真正意义的糖蟹。其中原因,一则两郡距离长安更遥远,活蟹难以生致,而且,长江流域所产的河蟹大概更适合制作成糖蟹。

上好的美食,不会只有单一的味道。糖蟹成为一种美味,大受欢迎,自然也不单单因为一个“甜”字。分析《北户录》中的“糖蟹法”,根据使用的材料可以确定,在甜味之外应该还有咸、辣和螃蟹自身的鲜味。就此

这其中的辣味来自蓼汤。隋唐时代,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食物中的辛辣之气,主要来自蒜、韭等物。

钓螃蟹的最快方法是什么(唐代有一种简单的钓螃蟹方法)(4)

比如《风土记》中提到一种“五辛盘”:“元旦楚人上五辛盘,所以发五脏之气也”。其中的“五辛”分别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等五种辛辣的食物。

在正月初一吃五辛盘的风俗后来流传很久,《文昌杂录》提到唐代各个节日的食物,元旦这一天就有屠苏酒和五辛盘。

糖蟹中用到的蓼,是本土的一种辣味调料,生长在水边,所以又称水蓼。

于左 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