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鱼

来源:鲁豫有约公号(ID:lyyy_scndgs)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鲁豫有约】微信公号获取授权。


还记得杨丽娟吗?

那个曾经震惊全国的追星族,从16岁开始迷恋香港明星刘德华。她父亲曾经为了满足女儿追星,卖房借债,甚至一度想要卖肾筹钱,只为带她去香港见刘德华。

杨丽娟为追刘德华倾家荡产(曾经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1)

2007年3月26日,杨父因刘德华没有单独见女儿,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千字遗书。而杨丽娟,自此成为公众眼中为了追星害死父亲的“脑残粉”。

此后,她淡出公众视野多年,再次出现时是2014年,通过一档电视节目声泪俱下地表示“对当年的事很后悔”,还呼吁大家要理智追星。

杨丽娟为追刘德华倾家荡产(曾经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2)

2014年,杨丽娟出现在《东方直播室》中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提起杨丽娟时,仍然只愿将这个名字与疯狂、偏执、脑残等词语划分在一起。

对于杨丽娟,我们充满好奇,不知后来的她过着怎样的生活,又如何看待曾经的自己。带着这份好奇,我们联系到杨丽娟,向她发出采访邀请。

杨丽娟是个很有主意的人,但也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从今年4月接到我们采访邀请,到正式接受采访之前,她一直在纠结、反复。

她有强烈的倾诉欲望,但又对媒体极为戒备。身边有人鼓励她去面对媒体把心里话说清楚,想让大家看看她有多努力地活着;但也有人劝她和媒体保持距离,让过去的成为过去,不要再提起,以免再次受伤。

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杨丽娟不断地纠结徘徊,犹豫退缩,但最终她还是选择相信我们,同意我们去兰州采访她,跟拍她的工作及生活。

这是她第一次向媒体敞开自己的家门。这些年,杨丽娟和母亲一同住在政府分的廉租房里,一室一厅,一年房租不到一千块。进门看到的是斑驳的水泥地面,没有铺地板。家里也几乎看不到任何大件家具。

客厅里没有电视机,没有饭桌,仅有一张沙发和一张茶几。

厨房里面没有冰箱,只有一块切菜板和一个食物架子。

卧室门是紧闭的,杨丽娟说里面只有一张床,没有衣柜,她的衣服都在行李包里放着。

“房子小,放不下。”她希望等自己的经济状况好一点之后,再为这个家做一些改善。

杨丽娟为追刘德华倾家荡产(曾经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3)

这些年,杨丽娟一直待在兰州,没有出去过。父亲去世后,家里的亲戚很少再联系。杨丽娟不爱与外界接触,她不看电视,不上网,闲暇时也不出门,就待在家里。有时候听听收音机里的广播,有时候看看外面的天。天气晴朗时,她的心情也会变得格外好。

节目组抵达兰州时,杨母因为要照顾生病住院的弟弟,没有与我们见面。从杨丽娟口中我们得知,杨母不愿见我们的另一个原因,是想要与媒体保持距离。

过去,杨家三口人一直活在媒体报道的阴影之下,在外界的解读中,这一家人都是疯子,精神病。还有报道说杨丽娟与父母关系恶劣。但杨丽娟却不这么想,她一直认为自己与父母相处得不错。

小时候她在家看着母亲做好饭,母女俩一起等父亲下班回家吃饭。“虽然有时候爸爸下班会迟,但是我都会在大门口等他。”杨丽娟记得那个画面:她站在楼门口,一直看着拐弯处,看着父亲的身影从那里出现,然后和他一起回家,一起吃饭。

杨丽娟为追刘德华倾家荡产(曾经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4)

父亲走后,母女俩靠着政府的低保过日子。母亲从未要求杨丽娟一定要去上班赚钱,她最常跟女儿说的是,上不上班都无所谓,不是非要挣那两个钱,主要还是得把自己身体保重好,让自己开心一点。

但杨丽娟知道,如果不工作仅靠低保过日子,即便饿不死,也没办法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这几年她找过不少工作,但总是干不长远。目前她在超市的这份工作算是这几年里在做过最长时间的一份工作。

她在兰州一家超市里负责产品促销,工资按天结算。这家超市大约有三百个销售员,其中一小部分是超市自己的员工,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厂家派来的销售员,杨丽娟就是外派的促销员之一。工作性质不算稳定,一般只有商家有促销活动时,她才有活干;而品牌促销活动基本14天更换一次,每换一次品牌,杨丽娟就要重新签一份合同。

但杨丽娟在这里非常“抢手”,经常一个厂家的活动还没结束,另一个厂家就来找她签约,档期排得很满。在同事眼中,杨丽娟够努力,够勤奋,亲和力也很强,特别喜欢笑,所以业绩特别好,厂家都喜欢找她做促销,她已经算得上是这家超市里的“金牌促销员”。

杨丽娟为追刘德华倾家荡产(曾经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5)

杨丽娟在这里工作了三年,没想过要去其他地方。领导对她不错,同事也相处愉快。在同事眼里,杨丽娟是个“挺好的人”,面善随和,和传言中的样子有些出入。

一个同事回忆,杨丽娟最初来这里工作时,不说话,不和她们交流,总是躲着人,害怕别人认出她。但相处一段日子,她渐渐放下了防备,比之前开朗了许多,会跟别人打招呼,会跟大家开玩笑,也常常会说一些心里话。

她跟同事说,自己已经放下了过去,非常珍惜现在这份工作,希望能在这里长期地干下去。

同事们也希望杨丽娟能一直待在这儿,平时都很关心她,但对于“那件事”,大家却形成了一种默契,绝口不提。她们知道,那是杨丽娟心里不可碰触的一块疤,不忍心再去重新撕裂它。

“她其实是个平常人,在我们看来也是挺可怜的人,没有父亲。”“那个时候年轻,是有点过了,但现在能好好地生活就行了。”

杨丽娟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坐一个半小时公交去上班,她工作的超市地处兰州市中心的广场,有时候下班之后,杨丽娟会在广场喂会儿鸽子。

兰州的夜生活很热闹,但杨丽娟从不参与,每天晚上10点半左右就睡觉。

几年前,杨丽娟经人介绍,开始信仰基督教,现在是兰州一所基督教堂唱诗班的一员,每周三,她会准时出现在唱诗班的排练室,和大家一起唱歌祈祷。在同事眼里,这也是杨丽娟用来弥合内心创伤的一种方式。

她的生活每天周旋在家、超市和教堂之间。

唱诗班的人都知道杨丽娟的过往,但谁也没有过问。跟拍杨丽娟当天,唱诗班的一位大姐反对杨丽娟再接受媒体采访。在她看来,上帝正在把杨丽娟从过去中拽出来,可是媒体却又常常将她拉回去。“我觉得有些时候(媒体)带给她的并不是帮助,反倒好多搅扰。”

她们怕杨丽娟再受伤害。杨丽娟理解她们的好意,但还是选择接受采访。她想让大众看到现在的她,不是过去被妖魔化的疯子,而是一个正走在自我救赎路上,积极、乐观、努力重生的普通人。

像所有普通人一样,正常上班,想要努力把眼下的日子过好。

杨丽娟没有闺蜜,也没有特别好的朋友,和过去的同学也没有任何联系。人际关系网只包含母亲、超市里的同事和唱诗班的成员。

这些年,她也没有交过男朋友。母亲也不催她,还常劝她不要有压力,不要想太多,每天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其他一切顺其自然。

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并且习惯了从这样的生活里收获平静的快乐。

“我一个人照样可以逛街,可以吃饭,没有觉得说好像非要让人陪上我去干个什么。我习惯于这种生活,除了参加集体活动,休息的时候就会自己一个人。”

杨丽娟为追刘德华倾家荡产(曾经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6)

当年,父亲的突然离开给了杨丽娟巨大打击,也让她成为当年最大的热点人物之一。后来,杨丽娟把父亲的骨灰洒入黄河,每年的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她都会买一束鲜花,去黄河边祭拜自己的父亲。

她不止一次梦到过父亲。在梦里她对父亲说,你对我才是最重要的。

跟拍杨丽娟时赶上中元节,她买了一束鲜花去黄河边祭奠父亲。她对父亲说,你的孩子长大了,我会努力生活,照顾好妈妈。请你原谅女儿。

杨丽娟为追刘德华倾家荡产(曾经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7)

有时候看到年迈的母亲,杨丽娟就会告诉自己:要坚强努力地活着,让妈妈少操一点心。她说自己没有什么梦想,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母亲身体好,一家人能健康平安地活着。

她形容现在的自己比较知足,没有为明天去打算什么,觉得把每一天过好最重要。

杨丽娟常常想起那句歌词“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杨丽娟为追刘德华倾家荡产(曾经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8)

对于过去的悲剧,杨丽娟不愿再多提,她痛苦了很多年,也后悔因为自己的年幼无知和任性,造成了那场悲剧。但她内心深处也有委屈,从未预料到在公众舆论面前,个体的力量原来如此微不足道。从不知道原来媒体的一篇报道就可以将她死死钉在疯狂不孝的柱子上,让她再也下不来。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她说自己会做一个完全不同的选择。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时,节目组带杨丽娟去看了这部动画电影。在此之前,她已经很多年没看过电影了——不看电影、电视、不上网是杨丽娟这些年的习惯,也是她刻意屏蔽外界的一种方式。节目组带她去看哪吒,她很开心也很感激。当剧中饱受争议的反派“申公豹”说出那句“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时,杨丽娟忍不住哭了起来。

对她来说,这是一条漫长的救赎之路。她走了十二年,也只是走了一半。杨丽娟曾经在路上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又回归到平凡的生活轨迹里。她知道未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继续救赎自己,直到移走人们心里的最后一块石头。

“我有时候就想,十几年就这么一晃过来了,现在我看到蓝天绿树,听到小鸟叫,都会觉得我很幸运,我感谢上苍没有丢弃我。”

杨丽娟为追刘德华倾家荡产(曾经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9)

鲁豫说,长大的过程就是一种反思。

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改写,但它或许能够帮助我们修正前行的人生。

教堂里,唱诗班的成员正在为新加入的成员念着祷告词:“把每个有软弱的,有跌倒的,有疾病的,有痛苦与患难的人,全然交托在神的手中,愿神担当我们的软弱。”

杨丽娟双手合十,闭起双眼,轻声说了句:阿门。

--------------

配图|来自《豫见后来》及网络。

PS:更多新鲜好文好物可关注鲁豫有约(ID:lyyy_scndgs)每周三晚偶遇陈鲁豫,陪你走心地聊聊天,一切不止于《鲁豫有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