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自然 山水情深

醉心田园,秀手绘山水;徜徉自然,妙笔写华章。谁说诗画不能相融?谁说隐者与世无争?竹喧浣女莲动渔舟便是画中有诗,坐观垂钓羡鱼畅游便是关注现实。王维也罢,孟浩然也罢,还有张九龄,这些唐代负有盛名的诗人,无一不是热爱山河,感悟人生的智者。

人生唐孟浩然(徜徉自然山水情深)(1)

融入王维的纷纷花海

朱雨睫

一节唐诗鉴赏语文课不过一晃而过的几十分钟,我却从那些短小精悍的诗篇中看到了整个唐代的兴荣直至衰亡。在这其中,有一位诗人姗姗在课堂末尾才出现。但仅是十几分钟介绍,他简短随意、却内含无限辽阔意境及平和自然之情的诗作轻易打动了我——这便是王维。

王维的诗被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确,同时也是画家的王维,总是能留意到身边景致中任意一点令人感动的细小变化。比如说《山居空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就像是“唰啦唰啦”的轻巧摩挲和“哗——”的柔声拂动中,那太过微弱的触感竟被诗人一把抓稳,一两个字就轻易点准了。特写到纸张上面对着我时,我终于恍然大悟到了自己原先迷迷糊糊的微甜感触,是怎样的一番奥妙。

是的,我觉得王维很擅长捕捉自然中、生命中、人情中最微小却是最连心的涟漪。这些并非是清高到脱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景,却是仍融在人间的、生机勃勃的、和着如袅袅炊烟似的情思的身边世界。读着他的诗,我同时也常感觉王维的口吻笔调,总是如一个浮在空中的、半透明的身影。仿佛远远地观望欣赏,目光却仍凝聚在人间清新淡雅的烟火中。

如《白石滩》云:“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河东西,浣纱明月下。”一幅姑娘们手中编弄着苍翠的蒲草,踩踏过清澈雪白的浅滩的画面就出来了——清白无瑕,却又融着人间嬉闹欢笑的声音。更令我感动的是后一句——家住河这头河那边河两畔的人呐,不论在哪儿,也都会在洁白的石滩头洗衣,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之下。我的脑海里、眼前便都是这样一幅画面:明晃晃的月光如水,沿着河曲,流转过两岸白色滩涂上互相或打趣或闲聊的人们的脸庞……干净纯白,却又那么温馨暖人。

王维便是用这样的目光远远而漠漠地望着人间世界、捕捉自然的和谐画面,再轻轻一笑的。不过诗画中又似从未清清楚楚地出现过他自己的身影。不能不提到《辛夷坞》这首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即使不去联系王维的寄托,这也是一幅宛若奇迹般的美景——花并不是为了谁而绽放而凋零,却尽情流淌过寂静的山谷充沛繁盛。稍相类似的情感也能从张九龄对兰草桂花的《感遇》中体味到一些:“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不同的是,《感遇》中张九龄真切地走进了自己的作品,他把自己的理想、嘉许描绘在了草木之上来激励自己。王维则不同。曾经,“空无一人的山谷中也还会有大片永不停歇开落的花海”这幅意境,其实也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可是在我的情绪中,这是一种多么寂寥、反复、无人同欢而令人悲伤的情景啊。可是王维一下就敲醒了我——“纷纷开且落。”那正是生命的追求啊,生命!生命不会为了谁才开放衰败,而是即便无人欣赏也愿尽心地绽放,凋落,缤纷——便成了花海,如奇迹一般的感人、美丽、明亮。

选自《钱塘晚报》

赏析:

诗画相融,看到画就如一首风景诗,读到一首风景诗,画面就出现在眼前,这正是王维的风格。他常常捕捉自然、生命与人情中最微小的事物来绘出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表现出发自内心对自然的挚爱之情,其中有他生命在燃烧的痕迹。选文列举了诗人展示自然风光的诗句,叙述条理,语言生动。

张九龄与环保

顾洪军

唐朝以诗赋取士,上自正一品的太师,下至从九品的县蔚,几乎人人能诗。诗而优则官,官而优则诗。张九龄是唐朝最受称道的9大名相之一,姚崇、宋璟、张九龄成就了“开元盛世”。且唯张九龄诗名最盛,醇正一代诗风,首创清淡之体,浸润唐诗100多年。《唐诗三百首》开篇就是张九龄的诗,一代名相,千古绝诗,其做官作诗,均臻极致。

张九龄的诗多以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但也有一些诗体现了最人性最到位的生态理念。其中,代表作是古风《感遇》十二首,颇受历代诗论好评。《唐诗品汇》(高棅著)称其:“雅正冲澹,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确乎如此,特别是第一首,“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不仅领军盛唐,千载以后读来,犹令人为其思想之深邃、境界之博大和人性生态理念而震撼和折服。

草木为谁荣,花儿为谁开?自古至今,在世俗看来,人为万物之灵,世间一切自应供人享受,春兰秋桂,绿柳粉桃,自是为人而荣而开,人采之折之理属当然,是草木求之不得的,何况是被“美人”青睐,更应受宠若惊。明代理学家王守仁论岩间花树的故事,就是对这种理念的生动揭示。

然而,张九龄却对这一古今常理断然说不:“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如同人有自己的生命诉求,草木也有其独特的生命诉求,不求美人踩折。兰草喜爱春天,在春风里尽展生命的蓬勃;桂树钟情秋季,在秋光里一畅生命的馨香。春草以春天为自己的佳节,桂树以秋天为自己的佳节;春风不独为人而和煦,秋光不独为人而高爽。人有人的雅兴,物有物的喜乐。宇宙时空万物共享,你喜你的,我好我的,物我无损同享生命,这是天理,人欲必须服从这个天理,这就是张九龄最人性最到位的生态理念。

张九龄在借喻之中,却充分表达了对兰草和桂树生命的敬意,特别是对兰桂那种自在自得,自享生命的愉悦,拒外物干扰坚韧生存精神的热烈神往。其笔下的兰桂已是特然独立、高贵尊严、凛然不可侵犯的生命主体,这让张九龄的咏兰诗超越先贤,永启后人。

在生态文明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重读张九龄的生态诗,仍感有着发聋振聩,启蒙心灵的现实意义。倘若人们都能常读常悟此类诗词,并践而行之,从小处说,踏草折花,射鸟猎兽之行,也许会日益减少,乃至绝迹。从大处说,我们的生态环境及生态文明都会有更加高远的境界,更加美好的现实。

选自《白城日报》

赏析:

敬畏自然,感悟生命,这是古代诗人中早已引起关注的话题,然在诗人张九龄的笔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甚或春兰秋桂,绿柳粉桃,都有着与人一样的生命,它们有本心,一年四季,蓬勃生长,花有花香,鸟有鸟语,它们有自己的尊严,都是凌不可犯的。选文析理深刻,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诗人张九龄的赞美之情。

孟浩然的梅花情

白昀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曾为孟浩然画过像,画中孟襄阳“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风仪落落,凛然如生。”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见到这幅画后,题诗说:“雪霁天涯冷更严,骑驴何处觅青帘?萧条万木空山里,短句犹堪信口占。”一时之间,骑驴踏雪寻梅、咏梅,成为诗的意象和韵脚,甚至成为襄阳名士的代名词。

翻阅孟浩然存世的265首诗,果然找到了孟浩然写梅花的9首诗作。不过这9首咏梅诗,表达的寓意和感情不尽相同,大体可以分为4类。

第一类是赞美梅花的高洁,衬托美女和美景《早梅》:“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诗中生动展示了少妇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想把梅花攀折回家并修剪,在镜中和梅花相互映衬并衬托出自己的娇艳。孟浩然并没有直接写梅花和少妇的美丽,但是这种人花合一的写意,让梅花和少妇都大大增色。

第二类用梅花说明季节和时间的飞逝《荆门上张丞相》:“共理分荆国,招贤愧楚材……始蔚蝉鸣柳,俄看雪间梅……”张九龄是孟浩然的知己,从丞相之位被贬荆州长史后,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孟浩然虽然渴望入仕,但已年近五十,再加上对官僚生活的不适应,只一年就辞职告老还乡。

第三类借梅花表达和朋友的友情《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这一年孟浩然在浙江游历,和过去的邻居也是世交好友、高中进士后在浙江乐城做官的张子容一同过年。初一大家欣赏着歌乐把酒言欢,又以梅花古曲赋诗,记录下这欢快的时刻。

第四类借梅花表达乡情和爱情《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兄弟游吴国,庭闱恋楚关……乡园欲有赠,梅柳著先攀。”孟浩然此时和家族兄弟一同在江苏镇江游历,春天在这儿送从弟还乡:你回家之后,请代我向乡亲们致意,若有赠我之物,请折故乡的梅花和柳枝,以慰我思乡之情。孟浩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梅花传递千里、跃然纸上。

选自(《襄阳晚报》)有删改

赏析:

在现代人眼里,梅花是傲霜斗雪的象征,是不惧严寒的勇士,而在诗人孟浩然的笔下,梅花则可以表达高洁,可以说明时间的飞逝,可以表达朋友间的友情,还可以表达乡情和爱情,把梅花的寓意扩展到了一定的领域,足见诗人思路开阔,意境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