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主要有这几种状态,早年的原始社会,后来的奴隶制社会,再到后来的封建社会,总体状态可以说是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况,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无论是哪种社会形态,都存在战争和冲突。

战国时期有哪些出色的名将(个个是百年不遇的将才)(1)

战争来源其实是统治阶级主要领导者内心的欲望,早年的原始社会部落之间冲突不断,其实就是为了争夺当时社会发展所剩余的公共财产,而后来的奴隶制社会一般都是诸侯之间的相互征战,多数目的在于维护天子的统治。

但是到了奴隶制社会末期,乃至后来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期,相互征战就是为了所谓的开疆拓土,建立国家了,所谓的战国,就是指东周后期的七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其实如此说,不如说是秦朝之间的统一战争。

战国时期有哪些出色的名将(个个是百年不遇的将才)(2)

但是要想实现统一并不容易,因为在其他六国之中,依旧有大小强弱之分,所以先打哪国,投入多少兵力,都要考虑,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带兵作战的将领问题,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一个优秀的将领可能要胜过百万雄兵。

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各个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将才,最终却只有一人得到善终。

古人大将之才的重要性

所谓将才,不过统兵,陷阵,征讨,封疆而已。多数从古至今带兵打仗的人,都自以为是将帅之才,但都不知道,所谓将帅,其实归结于一个字,道也,并不只是会带兵打仗的武夫,不仅要会打仗,还要会琢磨,不然到头来只会是一场空。

战国时期有哪些出色的名将(个个是百年不遇的将才)(3)

平庸的将帅,临阵作战之时只在意兵力是否充足,打起仗来是不是勇往直前,这种人自古至今比较多,最终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真正厉害的武将,往往善用兵将,知己知彼,通晓天时,懂得地利,明白人生,熟读兵法,料事如神,并且在战场之上做到游刃有余。

诸如用兵入神之人,不仅可以使用战场上披坚执锐的可见之兵,还能使用,风云水火,万物万象等大自然之力,为将者若能懂得这个道理那么战场之上绝对可以所向披靡,战国期间这四位将帅之才,可以说是战场之上真正统帅一方的人。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第一位将领就是廉颇,我们在幼年时期应该都学过负荆请罪这一经典桥段,这就体现出了赵国将领廉颇的气度之大,留下了后来将相和的美谈,老将廉颇除了宽广的胸怀之外,还有战场之上强大的带兵作战能力。

战国时期有哪些出色的名将(个个是百年不遇的将才)(4)

公元前279年的时候,廉颇奉赵惠文王之命,挥师东进,攻打齐国,大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年之后,率兵伐魏,经过连番苦战之后,直接攻下了魏国都城。

并且在廉颇的统帅之下,曾与秦朝之间进行了几场小规模的战争,都以赵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后来秦赵之间爆发的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直接原因就是换掉了老将廉颇。

当时的秦军前来攻打赵国,可以说是已经小规模获得几次胜利,当时的秦国军队可以说是士气大涨,身为老将的廉颇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固守城池,坚守不站,并且懂得利用自然优势,利用山势险要修筑防御工事。

战国时期有哪些出色的名将(个个是百年不遇的将才)(5)

因为廉颇知道此时的秦国军队是远涉山川作战,自己可以以逸待劳,所以只是固守等待敌军疲惫,可见将知己知彼和自然之力运用到了极致,真不失为将帅之才,但是秦国并没有让他如意。

最终赵国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最终吃了败仗,之后廉颇经过了辗转和大起大落,最终决定远走他乡,最终投靠了楚国,并且最终也没有落叶归根,病故在了楚国。

名将李牧

这位武将作为四大名将之一,同样是赵国的猛将,早年为赵国驻守边疆,防止匈奴入侵,除此之外,还顺带抵御秦国,并且在抵抗匈奴的过程中,经常和廉颇一样闭门休战,当时的赵王很看不惯李牧的龟缩政策,所以就令他出兵。

战国时期有哪些出色的名将(个个是百年不遇的将才)(6)

结果一出兵就损失军马,这样接连几次之后,赵王也默认了这种行为,虽然防御很没面子,但是比较可靠。番吾之战中李牧展现出了独特的才能,面对秦国的两路夹击,采用南守北攻,逐个击破的方针,先击败秦国,同时还抵挡了韩魏两国的进攻,可以说才能出众。

而后秦国实施了反间计,在赵军中散布流言,说李牧要集结重兵谋反,结果赵王信以为真,直接设下圈套将李牧杀死了,而后的三个月,赵国就被秦军所灭。

战国时期有哪些出色的名将(个个是百年不遇的将才)(7)

秦朝两员大将

第三位战国名将,就是我们称之为杀神的白起了,白起出生于秦国最为强大的时候,由于当时秦国对将领的渴望,所以出身平庸的白起依旧拥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白起可以说是一个战争狂魔,前294年率兵攻打韩国新城,前292年率兵伐魏,直接攻下魏国六十一座城池,前286年攻打赵国,后来率十万余人夺回十五座城池,率兵灭亡楚国,名声大振,受封武安君。

战国时期有哪些出色的名将(个个是百年不遇的将才)(8)

长平之战中击败赵国,坑杀赵国大军四十余万,但是最后的结局却并不如意,而后白起重兵期间,秦国换将上阵,但是屡战屡败,但是白起实在是病的下不来床,但是当时的秦王以为他是自恃功高故意托病不出,最后直接赐他一把宝剑,令他自刎而死。

王翦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军事,并且时常跟在秦始皇身边,并且紧跟着开始了对于其他六国的统一战争,攻破邯郸,扫平三晋,挥师攻打燕国,而后又灭亡楚国,并且一家三代,时代都在为秦国奋斗。

战国时期有哪些出色的名将(个个是百年不遇的将才)(9)

可以算是这四人之中成就最大的,被称为秦朝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而后在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之后,选择回家养老,卸去朝中职位归隐山林,最终消失在山水之间。

纵观这四人,前三者虽说在战场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最终他们所谓君主依旧是不信任,死的死,离家出走的远赴他乡,最终只有王翦一人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