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只在梦里见到你,因为爱着你,我不会再哭泣;我不愿只在夜里思念你,拥有你的爱,相信我会创造奇迹。"沉香救母的这段感人的传说故事,如今都已经耳熟能详。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1)

跨越阴森的鬼域、荒凉的荒漠、诡异多端的怪石阵,还要经历恐怖惊人的雪崩、地裂、沙暴,更要经过人心的险恶,绞尽脑汁设法逃过舅舅二郎神的追捕……少年沉香在救母的过程中,可谓是困难重重,不过这一切都没有磨灭掉一位少年拯救母亲的决心!

国产动画《宝莲灯》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同时它也曾让世界驻足关注过,人们惊羡于视觉动画中所呈现出来的东方神情和历史风趣。确实,"宝莲灯"故事从口头传说到视觉动画,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文学背景与传统味道,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2)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3)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4)

沉香救母故事 插画

01、"宝莲灯"故事在中国文化视野中的演变,归功于戏曲的勃兴与发展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最早是从印度佛教故事"目连救母"演变而来的。而"目连救母"故事最早源于《佛说盂兰盆经》,经由变文、俗讲、小说、戏曲等艺术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 成为了民间故事的重要题材。

宝莲灯故事作为一种古代的玄幻传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着传播与演变。在唐代的《广异记》中便记载了华岳神女(三圣母)的奇闻异事。对口头流传的故事进行记录的文本,最著名的就当属沉香故事的唱本和鼓词——《董永沉香合集》。其实,在许多地方流传的说唱文学中,关于"宝莲灯"的故事都颇受青睐。如今,保留至今的文学形式主要有:

宝卷《沉香宝卷》、《沉香太子全传》、《宝莲灯救母故事全传》、《神湘子劈山救母宝卷》,弹词《宝莲灯华山救母全传》,南音《沉香太子》,鼓词《沉香救母雌雄剑》,陕北说书《劈山救母》木鱼歌《沉香太子》等等。

实际上,最初的文本源头如今已经无法追溯,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古代戏曲的勃兴与发展,对于"宝莲灯"故事的传承与诉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宋元时期,"宝莲灯"的故事已经被谱入戏曲,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如今这些戏曲皆已失传。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5)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6)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7)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8)

戏曲中演绎的宝莲灯故事

到了清代民国时期,伴随着地方戏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剧种都开始演绎"宝莲灯"的故事,京剧、湘剧、徽剧、晋剧、楚剧、滇剧、桂剧、粤剧、川剧、绍兴高腔、潮剧、豫剧、评剧、河北梆子,等等不胜枚举。不过,随着戏曲时代的遗憾落幕,如今新型文娱方式的"争奇斗艳","宝莲灯"故事原有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日渐局促狭小。

或许,走向银幕是其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在20世纪初,以"劈山救母"为题材的无声黑白电影《小英雄劈山救母》便应运而生。后来,一系列关于"沉香劈山救母"的电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一部接连一部地被创作出来,也不乏《西岳神童》这样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中,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国产动画《宝莲灯》影响最为广泛,甚至得到了国外的一片赞誉。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9)

《西岳奇童》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10)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11)

宝莲灯 故事性绘画

02、"宝莲灯"故事在视觉动画中的演绎,刻意突出了成长教育的主题

国产动画《宝莲灯》讲述的是一部英雄的传奇,塑造的是一位一身正气、不畏艰险的少年英雄形象。在动画故事中,延续了中国古代传说主题,不畏艰难险阻地跟恶势力作斗争。少年沉香一路走来,为了救母,跋山涉水寻找孙悟空,努力习武练功,寻觅着自身独立的人格与道德观念。

英雄的磨炼以及成长的阵痛,在国产动画《宝莲灯》中被演绎诠释得恰到好处。将口头传说搬上电视银幕,无疑是一个艰辛的改编"再创造"过程,尤其表现在人物角色的形象设定中。在动画故事中,相比于沉香舅舅二郎神的冷酷无情、阴险毒辣,作为沉香师父的孙悟空则显得更为善意。诚然,二郎神彻彻底底地成为了泯灭人性的所谓的"神",违背了"天道"。

实际上,二郎神所代表的是封建社会中一成不变的纲常伦理,三圣母自留人间与刘彦昌相爱,并且诞下了孩子沉香,这其实是一场关于天人矛盾的对立与冲突。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12)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13)

《宝莲灯》动画

在古代民间叙事的传统中,"宝莲灯"的故事往往是偏向于爱情的主题叙事,三圣母(华岳三娘)便是这样一位敢于冲破阻碍追求自己内心所爱的仙女。这一故事情节的设定,其实跟古代劳动人们内心中对于冲破纲常的企盼息息相关,就像七仙女与秀才董永的美好爱情故事一样,符合了劳动人们那份质朴的内心渴望。

显然,在动画故事的演绎出来的成长主题更为深刻,这也十分符合动画片教育启蒙的实际定位。少年沉香劈山救母的过程,使他最终告别了"顽童"的身份,完成了一种社会意义上的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使他获得了自然层面上的生命个体的成熟,也使他得到了谋生的能力,获得了社会身份的认同。更重要的是,这种成长意味着其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成熟。

在最初踏上救母的征程时,少年沉香还是顽皮搞笑、轻浮马虎,伴随着一次次抗争经历的洗礼沉香身上的稚气逐渐在残酷的现实中逐渐褪去。历经艰难险阻,在巍峨的昆仑山寻找到盘古开天时所用的神斧之时,沉香用友情融化了冷漠之神的坚冰;用坚持抵制了权利之神难以抗拒的诱惑;用博爱之心揭露了死神的陷阱。

最终,在千钧一发、功败垂成之际,少年沉香坚定信念,高高举起"宝莲灯",顶天立地,三斧重定乾坤,自此原有的天条受到彻底的观念颠覆。

从民间故事到视觉动画,围绕着一幕幕争夺宝莲灯的剧情,"宝莲灯"不仅仅再只是一种富有神力的道具,俨然已经成为了少年沉香劈山救母的灵魂指引。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14)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15)

《宝莲灯》动画

03、结语: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宝莲灯"的传统故事依旧在延续!

"宝莲灯"的故事最终成就了一代人的童年,这是一段很长的惦记以及铭心的珍惜。在民间故事漫长的流传过程中,虽然早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故事结构与文化主题,但是结合时代特征进行适当改变的空间依旧非常广阔。

对于国产动画而言,"改编"确实是一种是取之不竭的素材源泉,毕竟中国本土孕育了太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以及神话传说。对于中国传统故事进行改编,实质上就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一条条情节线索,一个个鲜活人物,凝结塑造成为了一部部国风元素动画,为孩童编织出了一个个纯净而又精彩的童话梦。

近年来,中国文化元素颇受迪士尼动画产业的青睐,这种现象既值得炫耀,同时也需要引起我们的警醒与反思。国产动画《宝莲灯》和迪士尼动画《花木兰》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故事,只是各自的改编略显差异,而且《花木兰》裹挟着一层中国文化的外衣,讲述的实际上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这仅仅只能算作一次文化品牌的"借用"。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16)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17)

《花木兰》迪士尼动画

在国产动画《宝莲灯》诞生之际,正处于"中国学派"日渐式微之际,上海电影制片厂尝试创新思路,借鉴了大量迪士尼动画风格与经验,试图走出"中国学派"的固有影子。可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之举,不过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

如今,中国动画领域中已经再次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国风元素动画,比如"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每一集动画故事都以一首经典的古诗作为主旨,在诗情画意中传递古典的情思。

比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动画短片《相思》将那一份割舍不断的儿女情谊,蕴蓄在一颗颗宛若泣血相思泪的红豆信物之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动画短片《游子吟》将那一份绵厚深长的母爱,隐藏在母亲的微笑、簇新的棉袄以及流星划过天际的梦境之中……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18)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19)

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关于"宝莲灯"的传统故事依旧在延续,而关于国风元素动画的钟情诉说,同样依旧在缓缓道来!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20)

宝莲灯线索图(从民间传说到视觉动画)(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