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我们通常称作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唐朝时达到鼎盛,故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直到今天,古体诗仍然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文人黑客,还是村妇老叟,都喜欢,甚至会吟诗作诗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写过很多被叹为观止的古体诗,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古诗155注音?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小学古诗155注音(课后服务斜)

小学古诗155注音

古体诗,我们通常称作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唐朝时达到鼎盛,故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直到今天,古体诗仍然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文人黑客,还是村妇老叟,都喜欢,甚至会吟诗作诗。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写过很多被叹为观止的古体诗,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现在我们也经常听到小学生读古诗,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学生xié),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学生读xié)。

又比如唐代诗人李峤的《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学生读xi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上面这两首诗应该是双句押韵。)

这个“斜”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大家都知道是读xié。它在古诗词当中也经常出现。过去我们在读书时老师教我们读作“xia”,课本里注音也是“xia”,所以当听到学生读xié时,觉得怪怪的,听起来缺少古诗的韵味。怎么现在的学生都念“xié”了呢?一查教材才知道,现行的语文课本里面这个字的注音就是“xié”。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押韵是这一艺术形式的最重要艺术特点。因此古诗都是非常讲究押韵的,并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押韵规则。比如绝句,四句成诗,其中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称之为“韵脚”,它们都是押韵的,也就是它们的韵母都是相同或者相近,通俗地讲就是读音相同或者相近。古诗中绝大多数都严格讲究押韵的。

那么当“斜”字出现在古诗中韵脚的位置时,到底该怎么读呢?本人认为应该按押韵的要求来读的。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又如唐代诗人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xi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两首诗中的“斜”字就应该读作“xiá”。刘禹锡、韩翃都是唐代著名诗人,诗歌成就都是比较大的,如果把这两首诗中的“斜”字读书作“xié”,那么这两首诗都不押韵,这是不可思议的。他们作为当时有成就的著名诗人怎么可能不讲究押韵呢?如果当时“斜”字不是读作“xiá”,那么诗人断然是不会把它放到韵脚的位置上去的。

另外,如果“斜”字在古诗词里并不是出现在韵脚的位置,那么读“xiá”或者读“xié”都是可以的,按照现在的习惯,那就读作“xié”,因为它不影响古诗押韵的规则、不影响诗的韵律美感。如“斜辉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面的“斜”字都可以按现在习惯读作“xié”。

现在通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只采用“xié”的读音,废弃了“xiá”的读音,可能是出于“规范字音”的考虑,这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汉字中那么多多音字,没必要把这个字的多音取消。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就是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特别富有感染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应该尊重古人,尊重古诗的创作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