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东印度公司吗(披着贸易外衣的)(1)

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东印度公司表面上看去是个正经的贸易公司,可实际上是个披着贸易外衣,掠夺和殖民的半政府商业组织。而在欧洲历史上,17到19世纪间存在过七家东印度公司。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远洋贸易逐渐发展,新的制度与新的公司形式也涌现出来。16世纪之前的组织形式都是临时拼凑的合伙制,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等一趟贸易结束之后,大家就散伙了。作为发起的商人,基本承担100%的责任,除了要预防海盗之外,还要面临风暴的吞噬。弄不好一次船沉了,就血本无归了。

东印度公司,一种商业制度的创新

1600年12月31日,伊丽莎白一世将一份有效期为15年的皇家特许状,颁给一个叫“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的,只有218人的小公司,即日后臭名昭著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个特许状有两个优厚的条件,一是行业垄断。东印度公司垄断着英国和东南亚一带的贸易;二是“有限责任”,简单说就是如果东印度公司不幸破产了,无论赔多少钱,初期股东的损失也仅限于他们在公司的投资,不会连带责任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为了掠夺和殖民,欧洲各国纷纷建立各自的东印度公司,授权贸易垄断,以瓜分欧洲以外的地区。意大利和德国还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因此并没赶上这一波殖民红利。

你知道东印度公司吗(披着贸易外衣的)(2)

你知道东印度公司吗(披着贸易外衣的)(3)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

丹麦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16年;

葡萄牙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28年;

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64年;

瑞典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731年;

奥地利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775年;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身份的公司,如果按照之前的合伙制来运作,其中要是有一个合伙人突然死亡或不想干了中途退出,都要进行独立清算。每次远航贸易后都要清算一次,再出海再找新合伙人,这样来来回回就很麻烦。而东印度公司这种法人模式的公司,股东如果不想干了,资金还是留在公司的,是不会清算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继而又发明了一种新办法,就是允许股票可以自由买卖,这就解决了股份转让变现的问题,最早的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也应运而生。

东印度公司助力英国争霸

在整个中世纪,威尼斯用铁腕手段控制了香料贸易。肉豆蔻、丁香、胡椒和肉桂皮等来自亚洲,聚集在贸易之都君士坦丁堡,威尼斯商人在这儿将这些香料抢购一空,再把香料通过地中海运。到西方后,香料再被大幅抬价卖给北欧的商客。1511年,一支葡萄牙人的小型船队抵达了香料群岛,获得了整船的香料,垄断了四个多世纪的香料财路被打破。

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葡萄牙殖民体系也被纳入西班牙的管辖。但是与美洲唾手可得的巨量黄金和白银相比,西班牙王室显然看不上葡萄牙香料贸易这点“蝇头小利”。他们对葡萄牙在东方的贸易网络“疏于维护”,这就导致了香料群岛等葡萄牙殖民地出现了权力“真空”,葡萄牙殖民地逐渐解体,后来崛起的荷兰人来了。

荷兰人通过暴力掠夺了马鲁古群岛的香料,把香料运到中国获得丝织品,再用丝织品去日本交换白银,接着再把白银和印度的棉布交换,最后用棉布去换取更多的香料,这样一圈转下来,荷兰人可以“空手套白狼”,赚得不菲的收入。

1583年,英国人作为严肃的竞争者进入香料竞赛。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英国威名远扬到了东印度群岛的国王和统治者那里。英格兰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是羊毛制品,但羊毛在香料群岛的闷热气候里显然不受欢迎。但印度出产棉布,伦敦商人推断,如果他们能用货物换取棉布,也能用棉布换取香料,从而建立一个三角贸易圈获利。印度西海岸有一个城市叫孟买,当时只是个被葡萄牙人占领的小海港。英国东印度公司看上了这个地方,就从葡萄牙人手中抢过来,成为东印度公司的第一块殖民地。东印度公司虽然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但南亚次大陆是人口过亿的地方,这里有个大国叫莫卧尔帝国,如果硬碰硬拼武力的话,肯定呆不久的。

你知道东印度公司吗(披着贸易外衣的)(4)

英国东印度公司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利用当地人组建了军队。这里虽然有莫卧尔帝国,但这个国家地方割据比较严重,英国就借机招募了一帮印度本地人,组建起一支属于东印度公司的武装佣兵军。第二件事,借助当地原有的组织和力量,征服印度。在过程中,东印度公司利用先挑起内斗,然后打着某个印度土邦的旗号,攻城略地。东印度公司一手垄断贸易,一手殖民扩张,闷声发着大财。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又给了东印度公司许多特权,比如允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货币、指挥军队、结盟和宣战。东印度公司嫣然成为英国海外的代理人。

你知道东印度公司吗(披着贸易外衣的)(5)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发动国家机器,连续三次狙击荷兰。在前两次的英荷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不列颠岛孤悬海外的地理优势很快凸显出来,因为荷兰不仅在海上有英国这个强大的对手,在陆地上还有邻居法国虎视眈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法国利用英荷战争获得大片殖民地和海外贸易。而18世纪英国对荷兰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荷兰落败后,英国彻底成为海上霸主,这场战争也间接导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解散。

解散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王室除了向东印度公司收取特许经营权的固定费用外,还享有永久贷款,无需还钱的待遇。除英国王室外,英国政府同样从东印度公司那里收钱,而不是交税。仅东印度公司所付的茶叶利润就占英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早在1215年的《大宪章》就要求:国王要收税,必须获得贵族、市民会议等机构的同意,才具有合法性。但是东印度公司的收税,无需经过任何法律认可的程序,就像英国国王的小金库。

东印度公司到底从印度搜刮了多少财富呢?根据当时一份呈报英国议会的表报记录证实,从1757年到1766年这十年间,东印度公司及其职员从印度足足搜刮了600万英镑……十九世纪末,英国在英属印度地区的年净收入已经高达4400万英镑,有1600万英镑以税款形式汇回英国,成为英国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剩下的是巨大的市场收益。

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家在于垄断。英荷战争是在打压荷兰,普拉西战役是在对抗法国,这些都是在维持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地位。然而,从18世纪后期开始,也就是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后,英国和印度殖民地之间的经济矛盾却激化了。印度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棉花产地,在棉纺织领域占据着传统优势,英国国内的很多棉纺织品都来自印度。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棉纺织业飞速发展,英制棉纺织品不仅可以自给,甚至还可以销售到全球。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遭到了英国国内棉纺织业代表的反对,1813年英国政府就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对英国和印度贸易的垄断权。

英国东印度公司丧失了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但还掌握着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长期以来,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但中国对英国货的需求量却很小,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人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向清朝贩卖鸦片。英国大大小小的商人也想分一杯羹,他们又联合起来要求议会,进一步剥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贸易中的垄断权。

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东印度公司作为英国殖民扩张的机器也显得力不从心了。英国政府就借着这个机会,在1858年通过了印度统治法,1874年1月1日取缔了东印度公司,印度次大陆正式成为了大英帝国的一部分。

你知道东印度公司吗(披着贸易外衣的)(6)

垄断权是东印度公司发展的基础,对于西方而言,公司是开展贸易,赚取利益乃至于征服东方的得力助手。而对于东方而言,公司则是无恶不作,侵犯主权的走狗鹰犬。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商业资本力量壮大了,垄断的贸易方式阻碍经济发展了,东印度公司于是就被历史淘汰了。

你知道东印度公司吗(披着贸易外衣的)(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