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包括三要素:形、音、义,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阶段要掌握多少个汉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小学阶段要掌握多少个汉字(小学阶段要掌握的汉字基本知识)

小学阶段要掌握多少个汉字

1.汉字包括三要素:形、音、义。

2.“六书”的名称和顺序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造字的方法,后两种是用字的方法。

3.汉字的字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增加,汉字中形声字最多。

4.汉字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两种:独体和合体。象形、指事字多是独体字;会意、形声字多是合体字。

如:日、月、上、下是独体字,景、岩、江、河是合体字。

5.汉字是从古到今,先后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楷书是现在通行的手写体和印刷体。

6.中国的方言一般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南方言等七大方言。

7.汉语的书面形式,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取得了正式书面语资格。

8.现在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9.中国的共同语,在中国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团区称“华语”。三种称说,名称不同,实质相同。

10.普通话有辅音22个,其中n既能作声母又能作韵母,nɡ则只能作韵尾,不能作声母。

11.普通话里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

12.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要素。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因素,最少一个。如:zhuāng(庄);ā(阿)。

13.汉字是世界通行的文字中历史悠久而又体制特殊的一种文字,它不是用字母把语言的音素或音节显示出来的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14.现代文字中,除了几百个独体字外,成千上万的合体字都是由几百个部件按不同的方位关系逐层组合而成的。

15.汉字的表意性,具体表现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构字方法上。

如:“日”“月”是象形字,“上”“下”是指事字,“江”“河”是形声字,“武”“信”是会意字。

16.象形是描述事物形状的造字方法,如“月、牛”等。指事是用象征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等。

17.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使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如:“休、从”等。

18.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如“洋(yáng)”字,从水(氵)羊声,说明“洋”字跟水有关系,发音是从“羊”字来的,因此“洋”的形旁是“氵”、声旁是“羊”。

19.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但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多数形声字的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如:“约(yuē)”和“钓(diào)”声旁同为“勺(sháo)”,但发音各不相同。

20.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律是:先横后竖(如“土”),先撇后捺(如“人”),从上到下(如“花”),从左到右(如“林”),从外到内(如“同”),先进后封(如“回”),先中间后两边(如“小”)。

21.1956年,中国政府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涉及的汉字称为“简化字”,这些字的旧有形式或其他异体字便被称为“繁体字”。

22.错字是指不成字的字,别字是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把“成绩”写成“成积”,“积”就是别字。

23.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如构成“亿”的有“亻”和“乙”两个。部首是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典中的各部的首字,如“亿“字中的“亻”(立人旁)。

24.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5.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

26.词包含语音和意义两个部分,词的意义部分即词义。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

27.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

28.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没有联系的词叫同音词。

29.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

30.反义词是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

如:生——死;动——静;有——无;分散——集中;通俗——高雅;节约——浪费

31.成语是一种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意义具有稳定性,结构具有凝固性。大多数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如:废寝忘食、愚公移山、亡羊补牢、一干二净。

32.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贯用语。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如:走后门、天晓得,巴不得、三七二十一。

33.谚语是人们总结生活经验的句子,表示丰富的含义,谚语的结构整齐,常用对比组成句式。

如: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⑵冬天雪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4.表示人、地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如:孔子、老师、中国、乡村、飞机、桌子、小麦、西瓜等。

35.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如:说、发生、爱、走读、考虑、耕种、支援等。

36.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如:大、聪明、干净、红的等。

37.句子的用途主要有四种:

⑴告诉别人一件事,这类句子叫陈述句;

⑵询问别人一件事,这类句子叫疑问句;

⑶要求别人一件事,这类句子叫祈使句;

⑷表达自己的某重强烈感情,这类句子叫感叹句。

38.以动词“是”做谓语的句子,叫“是”字句。基本格式是:主语+是+宾语。

如: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是”字句的否定格式是:主语+不是+宾语。

如:她不是大夫。

39.以动词“有”作谓语的句子,叫“有”字句。基本格式是:主语+有+宾语。

如:她有一辆汽车。

“有”字句的否定格式是:主语+没有+宾语。

如:她没有汽车。

40.“把”字句,表示对某人,某事物施加某种动作并强调使某人、某事物产生某种结果或影响。如:你把你的意见说一说。

41.“被”字句,说明某人、某事物受到某动作的影响而产生的某种结果,口语里也可以“叫”或“让”表示。

如:⑴刘先生的画被买走了。⑵我的自行车让小方借走了。

否定句式是在“被”字前用“没(有)”。

如:画没有被买走。

4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有完整意义和一定语调的句子叫复句,它所包含的单句叫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语序和关联词)来表示的。如: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43.按照分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

联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分不出主次。如:他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

偏正复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正句是全句的主要意义所在,偏句从某种关系上去说明、限制正句。如:风太大,所以比赛改期了。

44.在联合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四种。如:

⑴阿里汉字不仅写得快,而且写得很工整。(递进关系)⑵这是卧室,那是书房。(并列关系)⑶您明天动身,还是后天动身?(选择关系)一下课,我就去你那儿。(承接关系)

45.偏正复句中,偏句与正句之间也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常见的有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让步关系等四种。

如:⑴虽然他最近很忙,但是每天都按时锻炼。(转折关系)

⑵由于天气不好,飞机晚点了。(因果关系)⑶即使你不愿意参加,也没关系。(让步关系)⑷不管你来不来,我们也要讨论。(条件关系)

46.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里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地了解文意。陈述语气用句号“。”,疑问语气用问号“?”,感叹语气用感叹号“!”,祈使语气可以根据语气强弱分别用感叹号或句号。

47.破折号“——”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中断或口气的突然转换。

如:今天我本来打算去一趟,可是——;

还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

如: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

破折号还可以表示注释。如:今天是中国人的最大的传统节目——春节。

48.在运用语言时,把一些动物、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事物写得人一样,叫“拟人”。如:月亮笑弯了腰。

49.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它包含三个成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