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李雅君 记者 于丹丹)61岁魏女士,既往体健,今年年初出现无明显诱因下肢水肿,腹胀等症状。开始没重视,后来症状加重,于是去当地医院就诊,但没有找到病因,于是子女带她来到南京市第二医院不明原因肝病门诊就诊,市二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杨永峰在门诊当即怀疑其为“肝窦阻塞综合征”。 杨永峰主任医师仔细询问魏女士用药史后了解到该患者食用了自家种的“三七”。据魏女士介绍她家的“三七”开的是黄花。值得注意的是,“三七开红花,土三七开黄花”,患者吃得极可能是“土三七”。经影像学检查后,进一步确诊魏女士为“肝窦阻塞综合征”。入院后经抗凝保肝等综合治疗,1个月后复查上腹部CT,结果提示患者腹水全部消失,肝静脉重新显影,肝脏灌注明显改善,肝功能正常,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土三七粉和三七的区别(土三七和三七)(1)

土三七

土三七粉和三七的区别(土三七和三七)(2)

三七

杨永峰主任医师提醒大家:人们常常把“土三七”混淆为“三七”。“三七”属五加科人参属,以根、根状茎入药,无毒,是名贵中药材,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肿痛等。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和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其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但“土三七”完全不同于“三七”,“土三七”别名“菊三七”,又名“三七草”,为菊科。两者虽然在功效上有相似之处,均有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但来源于不同科植物,更重要的是毒性不同!“土三七”内含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肝窦和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小静脉阻塞,肝细胞不同程度液化坏死,晚期可见肝纤维化,患者出现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黄疸等症状,而且这种损害一经形成,常常无法逆转。

记者了解到,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是指肝小叶静脉和肝小静脉支内皮肿胀、纤维化,从而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继而发生肝细胞萎缩、弥漫性肝纤维化,临床出现肝脏肿大、疼痛、腹水等,半数以上病人可以康复,20%的病人死于肝功能衰竭,少数病人发展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其常见病因便有服用土三七、千里光等含有吡咯烷生物碱这种有毒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