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凡尔赛文学真香定律等热门网络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凡尔赛文学真香定律等热门网络梗(凡尔赛文学梗刷屏)

凡尔赛文学真香定律等热门网络梗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近日,很多人一打开手机,就被“凡尔赛文学” 刷屏了。

“凡尔赛文学”这个梗一时之间成为网友们的“快乐源泉”,乐此不疲地进行调侃。

走红的源头是微博网友@蒙淇淇77,她长达半年不间断地用“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小日记,描述自己的“贵妇生活”。

用网友的话说,读完@蒙淇淇77的文字,能让人尴尬得用脚趾在地下抠出一座“凡尔赛宫”。

“凡尔赛”原本是巴黎最著名的一所宫殿,指代法国的贵族。后来被网友们用来调侃那些喜欢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的人。

通俗来说,就是“拐弯抹角地吹牛”。譬如“北大还行”的撒贝宁、“没有邻居”的周杰伦,以及说“最大的烦恼是太红了”的王菲等。

其实,这种现象在朋友圈、家长群里很常见,一些家长提起自己的孩子时,话里话外不经意地透露出优越感,简直就是“凡尔赛”的老玩家了。

看看下面这些例子,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①抱怨体

“真是忙死我了,上午和客户签约,下午出差,后天还要赶回来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老师还让我上台介绍经验,我哪有什么经验,孩子平时都是自己学习的,考第一对他来说是小case。”

②担忧体

“你家孩子多令人省心,我家那孩子整天要我操心。这不,非要参加什么计算机比赛,拿了一等奖,还要去国外比赛。这一来一回,不得耽误学习啊,下次考试丢了年级第一可怎么办?”

③羡慕体

“真羡慕你家孩子英语说得那么好,我家孩子数理化门门都是班级第一,但就是英语差了点,才考第二。都怪我小时候让他学了那么多门外语,法语说得比英语好又有什么用呢,唉!”

④鸡汤体

“不用逼孩子学习,像我从来不管孩子学习,快乐才是第一位的。我说要是考不上清华北大,就送她去国外读书,结果孩子非不乐意。你猜怎么着?她拿个700多分的成绩甩在我面前。”

这些就是典型的“凡尔赛文学”,都是父母辈玩剩下的,也是大多数人在朋友圈、家长群里最想要屏蔽的内容。

家长“凡尔赛”式炫娃惹人厌的原因:

01引发焦虑

这些“凡尔赛”家长们炫娃时,不经意地提及“考第一、奖学金、清华北大、国际比赛”等词,旁人听了不免引发焦虑:“你家孩子都这么优秀了还担心,那我家孩子算什么?”

这种先抑后扬的“凡尔赛文学”把家长们的焦虑情绪衬托得更明显,促使其他家长产生羡慕的心理、盲目跟风,陷入“剧场效应”。

02不尊重人

朋友圈的“凡尔赛文学”,没点段位的家长可能都听不懂,表面上看对方家长是在抱怨,其实他在炫耀自己的孩子,然后你还傻傻地附和、安慰他,说不定人家把你当“傻子”看。

家长夸赞自己的孩子可以,但言语间透露出的优越感,颇有捧高踩低之嫌,会令一些实诚的家长很尴尬,只能说:“认真你就输了。”

03弄虚作假

若孩子真的很优秀,家长大大方方地夸奖倒也无妨,最忌讳明贬暗褒、弄虚作假,把事实过分夸大。“凡尔赛”式炫娃的家长目的不是为了夸赞孩子,而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好面子。

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真诚,家长为了秀优越而弄虚作假,会深深影响孩子的价值观。那些爱吹嘘的家长,也会有自大、傲慢的孩子。

“凡尔赛”的实质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正所谓越缺乏什么,就越吹嘘什么,家长“凡尔赛”炫娃的实质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就像@蒙淇淇77用华丽的文字来包装自己的“贵妇人设”,却被网友扒出很多内容都是编造的、虚假的。

而家长致力于把孩子包装成“别人家的孩子”,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于人,不惜买学区房、获得重点学校名额、报名各类辅导班、去国外镀金等等。

然而这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父母不考虑这些,他们只想着自己能在外吹嘘一番,不会被其他家长看不起。

并且父母的吹嘘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就得不到父母的好脸色,只有自己做得好,父母才会正眼看待自己。

“只有你优秀,我才会爱你。”父母这种有条件的爱,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很可能会令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习惯看父母眼色行事,轻视自己的价值。

孩子不是父母炫耀的工具,家长不要总是把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更不必要过多比较外在的物质,应该重视孩子的实际需要。

真正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父母应该接纳孩子的缺点与不足,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爱去浇灌孩子。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