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太尉误走妖魔、林冲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杀嫂、三打祝家庄、夜夺曾头市、梁山大聚义……,等等,《水浒传》诸多故事都可谓是大事件。但是,这些大事件都不是主要事件,与《水浒传·引首》故事相比,那就是小事件了。

“引首”故事讲的是一段北宋开国的历史,《水浒传》明里写的就是北宋末年梁山起义的故事,称北宋立国为《水浒传》第一大事件恐不为过。然而,赵匡胤建立北宋也不是《水浒传》要写的主要内容,“引首”中的一段文字才是真正统领《水浒传》全书的主要事件,也是七十回大书的总纲:

(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段文字讲的是洪太尉误走妖魔之前的几个北宋皇帝,寥寥几笔,为何是《水浒传》的主要事件呢?这其中有隐藏着大事吗?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1)

施耐庵为何错漏百出

《水浒传·引首》总共只有八百多字,却出现了多处错漏,根本就读不通。下面,我列举这段故事中的几个错误,来解读水浒传的主要事件。

柴世宗禅位。书中写道,陈抟老祖骑驴行走在华阴县道间,听得路人纷纷传说: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这句话中,便有三处错漏。

其一是赵匡胤登基时,柴世宗已死,中间漏了一个柴宗训。其二是柴世宗根本就没有把皇位传给赵匡胤,而是他的儿子柴宗训做了皇帝。其三,赵匡胤不是赵检点,而是赵点检。

是不是施耐庵不懂历史,才在短短的十四个字中出现了三处错漏呢?其实不然,施耐庵是太懂历史了,所以才这么写。这句话是在揭露赵匡胤为自己篡位找合法依据而伪造历史,编造《推背图》的不光彩行为。

《宋史·太祖本纪》中说,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时,柴世宗在北征途中翻看书简,得到一枚木牍,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回朝之后,立即撤掉张德,“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这一笔记载,完全是欲盖弥彰,柴世宗真有这么傻?

柴世宗不傻,所以,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如果真有那枚木简,赵匡胤还活得了吗?至少,柴世宗会废掉“点检”这个官名,免得有人夺柴家江山。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2)

遗漏宋真宗。本文导语中摘录了《水浒传》写北宋皇位传承的原文,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其中少了一个皇帝,“传位与太子即位”,太子指的是谁?以文本逻辑来看,这个太子就是“这朝皇帝”,而“这朝皇帝”不是宋真宗,而是赤脚大仙宋仁宗。

这处极大的错漏,暗藏了北宋历史上的两大悬案,也就是“烛影斧声”、“金匮之盟”。宋太宗之所以能够做皇帝,是因为他与赵匡胤之死脱不开关系,历史高度怀疑赵光义谋杀亲兄,篡夺了皇位。

宋太宗登基后,一如赵匡胤伪造历史那样,抬出了“金匮之盟”,宣称自己是遵照母亲杜太后的遗命,接过了二哥的皇位。

“金匮之盟”或许有,因为,杜太后肯定希望自己的亲儿子做皇帝,假如赵匡胤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杜太后的名份就得大打折扣了。赵匡胤总共兄弟四人,他与早亡的哥哥不是杜太后所生。即便是杜太后有“金匮之盟”,赵匡胤也是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同父异母的兄弟。赵匡胤想毁约,恐怕因此招致了杀身之祸。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3)

嘉佑三年瘟疫。查阅历史,宋仁宗嘉佑三年时,根本就没有瘟疫。施耐庵这样写,为的是引出“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但是,为何偏偏是宋仁宗时期误走了妖魔呢?这个时候,离梁山好汉出场还有六十年时间呢。

这个错误还是在指责北宋皇位传承,因为赵匡胤、赵光义违背“天道循环”礼律,便出现了瘟疫,误走了妖魔。

即便“金匮之盟”真有,宋太宗也背叛了这个盟约,没有把皇位传给老四赵廷美。如果是赵廷美做了皇帝,会有两种后果,要么是他的儿子、孙子代代相传,要么,把皇位传回给太祖系。无论是哪种结果,历史上都不会有赵恒(宋真宗)这朝皇帝了。

北宋皇位传承充满了血腥与欺诈,各种谎言与背叛演绎成梁山好汉的故事,金翠莲、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贾氏、李睡兰、王婆,这些不贞不忠的女人们,就是赵宋官家皇位争斗的耻辱故事。这些,才是《水浒传》中真正的妖魔,谋逆篡位因而妖魔出世。

《水浒传·引首》中关于北宋皇位传承的那段话,以及这段话中所隐藏的历史,才是《水浒传》的主要事件。梁山好汉这件大事而聚义,《水浒传》因为这件大事而问世。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4)

皇位传承暗藏两大妖魔

《水浒传》的故事主线是梁山好汉大聚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而支撑主线故事的一百单八将,都是江西信州龙虎山伏魔之殿中放出来的妖魔。这些妖魔是从哪里来的呢?

上清宫住持真人对洪太尉说: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这些妖魔乃“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也就是说,梁山一百单八将是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镇压的。那么,大唐洞玄国师镇压的妖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妖魔被封锁之前又在哪里呢?

答案还得从北宋皇位传承那段文字中去找。

杜太后的“金匮之盟”迁转了北宋皇位传承世系,引发了宋仁宗嘉祐三年误走妖魔,这个妖魔就是“杜迁”。

杜迁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叫摸着天杜千,施耐庵改做杜迁,奇妙地隐喻了“金匮之盟”。林冲初到梁山时,聚义厅上坐着三个好汉,中间是王伦,左右是杜迁、宋万。杜迁上应地妖星,宋万上应地魔星,他们就是“妖魔”。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5)

王伦被妖魔夹在中间,寓意原本只配做王的赵光义极其子孙们,因为“杜迁”便轮流做了皇帝,王伦谐音“王轮”。王伦们希望凭借“杜迁”,把赵宋延续万代。遗憾的是,他们不能万代,施耐庵在梁山排座次时,颠倒了杜迁、宋万的位置,杜迁之后是“病大虫”。梁山大聚义时,已经是宣和三年了,北宋这只病大虫也走到了覆灭的末路。

在这段文字中,施耐庵含糊其辞地说,宋太宗把皇位传给了孙子赵祯。这是不符合历史的写法,究其深意,隐喻的是朱元璋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帝。

同是在嘉祐三年,洪太尉奉诏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张天师去京师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瘟疫。

洪太尉到了龙虎山,被上清宫住持真人捉弄,只身一人上山去见张天师。途中,遇到了一只白额锦毛虎和一条雪花大蛇。然后,见到了一个骑牛吹笛的牧童。第二天,又在伏魔之殿的大门上看见了重重叠叠盖着朱红印的封皮。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6)

洪太尉这个形象有多重隐喻,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及赵匡胤本人,朱洪武等都是洪太尉。龙虎山上的那只白额锦毛虎是清风山大头领燕顺的绰号,燕顺与王英、郑天寿隐喻的是“燕王真天授”。

那条雪花大蛇,说的是生于洪武十年的朱允炆。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12月5日,干支丁巳,属蛇。朱允炆出生这天离大雪节只差一天,建文帝就是那条雪花大蛇。

张天师虚靖先生骑牛的形象,则有两个隐喻。第一,说的是赵匡胤欺负柴宗训。这个后周幼帝就是属牛的,《水浒传》中的“牛”有一半说的是柴宗训。第二,隐喻的是小时做过放牛娃的朱元璋。《水浒传》两大妖魔的总头子化为一体,这就是《水浒传》的“主要事件”。

杜迁、孙立这两个妖魔自始至终存在与《水浒传》中,是他们引出了梁山好汉的故事。所以说,这就是《水浒传》的主要事件,大事件。施耐庵的七十回大书,便围绕这段话展开了。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7)

北宋亡于强媒硬保、虚钱实契

(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此处,我把《水浒传》的总纲再一次引用,以书中的几个故事,来证明这个总纲所隐藏的主要事件、大事件。

北宋皇位的世系迁转,是由“烛影斧声”、“金匮之盟”两个疑案构成的,这其中有个大媒婆杜太后。《水浒传》中所有的媒婆都叫“王婆”,而且,都是强行保媒,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流血惨案。施耐庵所写的婚姻,都是变态、乱伦和耻辱的背叛,都与“金匮之盟”所导致的结果如出一辙。

而且,《水浒传》中多外室,多小妾,也有继室,这不就是在影射杜太后吗?杜太后是赵匡胤的继母,在皇位传承世系中,她与赵光义就是一个“外室”。

书中第一个出现的“外室”小妾,就是渭州城制造“拳打镇关西”案件的金翠莲。这段故事隐藏了非常多的历史真实,简直就是一部北宋王朝速亡的总密码。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8)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我已经解读多次,此处再简略地讲一讲。

书中以“状元桥”这个特殊的地标,暗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发生在重和元年(1118年)。这一年,宋徽宗的第三子赵楷高中殿试第一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子状元。施耐庵以这个符码交代故事的历史背景,是在隐藏一个更大的历史事件——宋金海上之盟。

《宋史·徽宗本纪》记载,重和元年,宋徽宗派遣马政、呼延庆以买马为名,从登州上船,取海道到达金国,启动了“宋金海上之盟”,相约夹击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

这个盟约最终得以实施,但是,在攻打幽州时,北宋军队连续遭遇两次反杀,被残辽追击得溃不成军。金国由此看到了北宋的虚弱,于宣和七年发动灭宋之战,靖康二年(1127年)灭掉了大宋,宋徽宗、宋钦宗被拘押到五国城坐井观天——九天玄女庙中的“二龙戏水”隐喻的就是这个历史惨剧。

北宋因为一纸盟约而得不偿失,不仅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复,还拱手交出了黄河以北大片土地。这不就是金翠莲“强媒硬保”、“虚钱实契”做了小妾,然后被郑屠大老婆赶打了出来的故事吗?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9)

书中还有很多处故事隐藏了北宋灭亡的密码,杨志卖刀杀牛二也是其中一处。牛二人人可杀,为何偏偏是杨志杀了他呢?因为,杨志是累代将门之子,五侯杨令公之孙,他与牛二有国恨家仇。

牛二,总共隐喻了两个重大的历史人物,也就是同时生于953年、属牛的后周幼主柴宗训、辽国太后萧燕燕。其中,萧燕燕于986年率领辽国兵马击败了北宋,擒获了杨志的祖上金刀令公杨继业,并以他的首级鼓舞士气,彻底击溃了宋太宗的“雍煕北伐”。

后来,萧太后还在宋真宗时期,与北宋订立了澶渊之盟。巧了,柴宗训就出生在澶州。“澶渊之盟”被视为耻辱的盟约,而因为“宋金海上之盟”又把这个盟约变成了“虚钱实契”。

到了南宋时期,又与蒙古订立盟约夹攻金国,结果,南宋被蒙古灭掉。这段历史,隐写在了卢俊义的老婆贾氏与李固的奸情之中。

《水浒传》认为,大宋灭宋始于谋逆与背叛,无论是金匮之盟,还是澶渊之盟,以及宋金海上之盟都是阴谋与背叛,都是导致赵宋王朝走向灭亡的“强媒硬保”、“虚钱实契”。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10)

施耐庵惊人地预言了明朝灭亡

《水浒传》中的大宋灭亡了,同时出现在北宋皇位传承中的大明王朝,也是必将走向终极的。施耐庵在书中同样隐藏了大明王朝的终极之路,有些细节简直就是细思极恐的大预言。

朱洪武“孙立”则是因为太注重嫡传,从而引发了靖难之役。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之名夺位,原本也是谋逆,施耐庵借用宋江的反诗“敢笑黄巢不丈夫”,评价了朱棣以及他所发动的靖难之役就是谋反。书中的操刀鬼曹正,其实隐藏着“曹操”二字,这个符码贴在了鲁智深、武松身边,隐喻黑衣宰相姚广孝就是奉君谋逆的操刀鬼。

朱棣得位后,同样伪造历史,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施耐庵以皇甫端这个好汉无情地揭发,朱棣“貌若番人”,他不是朱元璋的嫡子。

隐喻黑衣宰相的鲁智深,亦佛亦道,修得佛道两家正果,小说中的人物完全与历史真实人物吻合。而鲁智深得成正果,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遇林而起”,“林”指的是书中所有的“林”,不单指林冲,或者是野猪林。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11)

鲁智深上二龙山做宝珠寺的方丈,最后一站是大树十字坡,因为十字坡酒店的张青,鲁智深上了二龙山。鲁智深为何从这里上了二龙山呢,因为,鲁智深在皇家寺院是管菜园子的,张青绰号菜园子,等于是充当了秘密交通站的交通员,把上级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大树十字坡同样是“遇林而起”,“林”暗指的是朱棣这一辈“木”字边的人。所以,林冲就贴有大明王朝的标签。林冲上梁山是因为他的婚姻出了问题,而在林冲的隔壁,也隐藏了一个“王婆”。林冲造了反,他的老婆却自缢而死。

书中荡平曾头市的故事,同样出现了玄武大帝的符码,在隐喻宋金海上之盟的同时,也暗藏了靖难之役的历史。梁山荡平了曾头市,曾长官悬梁自尽。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12)

可怖的是,大明王朝字辈循环,又到了“木”字辈做皇帝的时代了。1644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了煤山。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这一点,施耐庵早就洞若观火。《水浒传》开篇时,有一首五言诗写道: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这首诗的最后两句,隐藏了河图洛书的天地生成之数,大衍之数,施耐庵说,这是“天道循环”。

同是篡位谋逆,同是“强媒硬保”、“虚钱实契”,又一同误走妖魔,明朝沦入“天道循环”,一点都不奇怪。梁山的四任寨主,其实早就预言了大明王朝也将与大宋王朝一样,以篡位的方式改变皇位传承世系(杜迁),原本只能称王的人轮流做了皇帝(王伦),因而就是改朝换代(晁盖),最终,都得葬送江山(宋江)。

宋江既隐喻了北宋的宋三郎(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又暗喻了朱棣。北宋都断送江山了,大明王朝跑得掉吗?

只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太过神奇,大明王朝最后一代君主如此断送江山,是巧合呢?还真的就是一个大预言呢?

《水浒传》中没有一个好皇帝,梁山好汉所奉行的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忠义,宋江否决了九天玄女的主张。梁山不靠皇帝,不靠神仙,抗金保境,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水浒传宋太公事迹(水浒传主要事件)(13)

梁山好汉的故事,以及隐藏在梁山好汉故事中的真历史,乃至大预言,都是因为:(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