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校长教你中考作文应试策略之——审题实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之审题技巧?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之审题技巧(张校长教你中考作文应试策略之)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之审题技巧

张校长教你中考作文应试策略之——审题实例

张巨宏

1、题目:责任

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有责"。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事;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解析

这道题属于"全命题 提示语"的类型,既有开放性和自由度,又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可写别人经历的事,题目有一定的思想性,既可写正面的有积极教育的事,又可写反面的事例引导人们深思。考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去思考,不能说教式的空谈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提示"也明确地告诉我,当我们面对困难、矛盾、失败、危险等等的时候,我们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所以,要联系实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真情实感和自己独特的感悟,通过小事来体现人生的价值。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也可写寓言、小小说、日记、短剧等,做到灵活多变,有个性有创新。切忌空发议论,大谈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而忽视自身的真切体验和具体的实际行动。

例文

责   任

重庆考生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那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具有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厚重的礼物不知不觉地落到了你的肩上。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是灵魂和肉体的痛苦,这样的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人格的伟大。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难的努力,积蓄了一笔钱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产了,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时,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三十九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感叹道:“我终于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劳和血汗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不能通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通过了这场考验,戴上了桂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什么也没留下;通过的人肉体也会消逝,但他们精神仍然活着,人们会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我们都知道那个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站在校门口哭泣的孩子,因为他要站岗,别的孩子都离开了,可他为了坚守岗位宁愿站着哭泣,这是他的责任。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美好的心灵,让责任从小都在这样的沃土里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简评:

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紧扣题目巧用名言,并对“责任”作了精辟的阐释,一句设问,道出了责任的沉重和伟大。接着列举了美国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的感人故事论证自己的观点,并用站岗的孩子的故事,延伸论证,结尾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文章说理深刻,举例新颖,分析透彻,感悟独特、鲜明。

2、一个中国学生在日本的一个果园参观,看到每棵收获结束的果树上都留着几个果实,学生很是纳闷。农场主人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原来这些果实是给鸟儿留下的。

请以《留下》为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文体不限。

解析:这一个题目令人深思,既让考生有话可写,又有一定思维性,要写出有深度的习作还要求考生放开思路。题目实际上为我们“留下”了思维的引子,我们可以打开思维的大门由此联想开来:农场主人为什么要留几个果实给鸟儿?我们有没有想到刻意为大自然、为人类的朋友——动物们留下了什么?农场主人给鸟儿留下了果实,我们还可以联想,我们给别人留下了什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家庭本来应该是相互依存的,但我们有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却忘记了他人的存在。给自然留下空间,给他人留下温暖,给社会留下奉献……哪怕是给自己,也要留下一个好名声……

例文

留 下

深圳考生

2月10日晚上22点

“叮-呤-”“你好,我是晓惠,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嘟-”

“喂,晓惠呀!我是妈妈,现在都八点了,你怎么还没回来呢?晚饭又没在家里吃吗?你这孩子,一个人呆在外地,怎么这么不注意呀。你……老婆子,有完没完,说正事呀!来,我说。晓惠,我是爸爸,听说你们广州现在正流行什么‘非典型性肺炎’,板蓝根和白醋都涨到上百元了,你现在怎么样了,也不来个电话报个平安,爸妈都很着急呀!回来后,打个电话到家里,听见吗?——老头子让我来说说嘛!孩子,你要注意千万别感冒了,多穿点衣服,别在外边吃东西,知道吗?好,就这样吧!记住回电话!”

“咔-”

2月11日凌晨6点

“叮-呤-”“你好,我是晓惠,我 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嘟-”

“晓惠,我郑军。想我吗?哎,作你男朋友真苦呀,别说见你一面了,连听到你的声音都那么难!喂,你不是出事了吧?听说你们广州正流行什么‘非典型性肺炎’,都死了几个了。你要注意点呀!板蓝根和白醋涨价了吧,别小气,不管涨到几百块,多买点,我为你报销。打电话给你其实也没啥事,就是想你了,想听听你说话。就这样了,I love you!”

2月11日晚上22点

“叮-呤-”“你好,我是晓惠,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嘟-”

“晓惠,我宋依呀。你这没良心的,每次都是我主动,还找不到人。喂,我今天打电话来,是专门慰问你的。你没被‘非典型性肺炎’迫害吧!你从小抵抗力不太好,我放心不下,特意找了一些抗病秘方,这有一个很可靠的,听清楚啰:用碗装一包板蓝根,再用白醋泡好,放进高压锅蒸几十分钟,拿出来马上喝,每天坚持喝两碗,包你百病不侵。记住回来后回个电话,OK!拜拜了!”

“咔-”

简评:

本文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大事化小。作者抓住2003年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这件大事,通过平常间三个电话留言,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爱情与友情。二是构思精巧。全文用日记形式连缀三个人物的留言,同时在时间安排上也独具匠心,24小时之内的三个电话,不是凌晨便是深夜,留下的是人物的焦急与关切之心,不可谓不巧。三是人物性格鲜明。三个留言,人物不同,说话内容各有侧重,而性格十分鲜明,爸爸妈妈的啰嗦、男朋友的紧张、同学的幽默,无不跃然纸上。

3、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有形的,如学校的围墙;也有无形的,如"可悲的厚障壁"。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有的墙需要筑,有的墙需要拆。有的人在筑墙,有的人在拆墙,有的人在读墙。这其间定会有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鲜明的形象,许多深刻的道理。

请以"墙"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题目中必须出现"墙"字;(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解析

这道题最初拟为“以‘围墙’为话题”,考虑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考虑到有利于开启并激活考生创造性思维,去掉“围”字定位到“墙”,且斟酌了提示语,在题材、体裁方面均留给考生以广阔的活动空间。要求考生“题目自拟”且“题目中必须出现‘墙’字”,其实是“放”中有“收”,试图查考一下考生概括中心提炼语言的能力。]

在古代史上,中华民族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雄伟壮观的建筑——万里长城。修长城做什么用?抵御外族侵略。抵挡住了吗?请想想夷狄的铁蹄是怎样踏进京城的。可以由古到今,由远及近地列举“墙”的功能,让人从纵向领悟安全保障仅靠“墙”是不够的道理。仅以“墙”作为列子,在文中抛开“墙”来记叙议论是不够准确的。

例文

这堵墙,我能推倒么

湖北天门一考生

几个月前父母写了一份合同,叫我到上面签了字。这份“合同”的出现,就像一堵令人窒息的墙立在了我的面前。合同内容是:

甲方:王大胜(父) 汪大枝(母)

乙方:王小胜(子)

为迎接中考,保证乙方能上重点高中,甲方特立以下合同:

1、乙方每天必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后补做数学课外资料每日10题,英语单词每天写50个,每个抄写10遍。乙方不许埋怨,更不许不完成。若办不到,由甲方加以处置,扣除零花钱两元。这些任务都由甲方监督完成。

2、乙方每次考试,凡100分的试卷都要超过90分(过100分的试卷折算)。原因简单,只有超过90分才能上重点,若乙方不能达到规定分数,要罚抄试卷两遍,一个星期不许出门,不许踢球;若乙方每次能办到,由甲方负责奖励乙方现金每次5元。

3、乙方在三年级期间不许交朋友,不许带同学(特别是女同学)到家里来,不许看课外书籍,包括四大名著在内,更不许看《故事会》之类的闲书,回到家后只许在吃饭前后看半小时的电视,电视机由甲方负责关闭。若有违反,扣除乙方两天的生活费。

4、若甲方请朋友、有贵客到家里打麻将,乙方可以带课本到大门外空气新鲜又安静的地方去学习,不许埋怨,更不许趁机溜出去玩,甲方会轮流去检查。若有偷偷玩耍之事,一次扣除零花钱5元,直到扣完总数为止,望三思而后行。

5、若乙方考上重点高中,由甲方负责奖励乙方梦寐以求的“飞鸽”牌自行车和英语复读机;若考不上,由甲方剥夺乙方的上学资格,回老家帮伯伯去放牛。

立合同人:甲方:王大胜 汪大枝(盖章)

乙方:王小胜(签字)

2002年2月7日

自从立了这份合同,我的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感觉,这堵无形的墙,挤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人们常说:少年像刚刚升起的太阳,朝气勃勃,但我却一点也朝气不起来,成天死气沉沉。记得小时候我曾与哥哥在田野里到处跑,放风筝,抓蝴蝶;曾一个人呆呆地参观蚂蚁大战,但现在却……唉!我无话可说。

摆在我面前的那墙高高的墙,我能推倒它么?也许有人说“这是使命,这是任务”,但我们毕竟是孩子呀!也许有人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大人们能不能可怜一下天下子女心呢?

简评:

这种合同本不应有,但生活是七彩斑斓的。合同怎么就是“墙”呢?问题在,这份合同的内容是父母对读初三的儿子的不恰当的约束,合同条款其实是“不平等条约”,甲方(父母)的支配权也过当。儿子想推倒的这堵“墙”,表面看是“合同”,其实还包含着“片追”、“代沟”等等,儿子想推倒它,在情在理。

将一份合同置于文章的主体位置,构思新巧。倒数第二段,回忆儿时生活的自由快乐,用来与现在毕业前的紧张压抑相对照,情真意切。

4、题目:

(一)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在世界上最强,而创造力在所调查的21国中名列倒数第五。这次调查,还有一组数据:中国中学生在校做数学题的时间平均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中学生每周学习数学的时间仅为217分钟。阅读了上述材料,你想到些什么?请结合你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二)日韩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的主题是:“欢迎、沟通、和谐、分享”。请从中选出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1)除诗歌外,其他体裁不限。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解析

这两道作文题明显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命题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意识。作文第一题系提供材料式话题作文,通过两组数字的简洁对比,表达的意思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的训练,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初三学生对创新教育和应试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和感触,命题意图就是让学生自己从材料中发现和提炼话题,写出自己的切身体验,抒发真情实感。作文第二题要求学生从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作文话题进行写作,选择性强,自由度大,目的是尽量给考生的写作提供一个极为宽松的环境。第一题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的比较,第二题世界杯足球赛主题,都是比较大的话题。写作时,应该避大、避宽、避虚,采取大题小作,化大为小的方法,将话题化细、化小、化具体,使写作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能体现自己的所思所感。切忌空泛,漫无边际地联想,要紧扣学习生活实际来写,才能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例文

请还孩子创造力

泰州一考生

已知:中国儿童在校学习数学时间比国外儿童时间长,所以计算能力最强,但缺乏创造力。

求证:孩子需要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才能尽可能地发掘创造力。

证明:∵国家需要人才来建设。

∴学校狠抓教学质量。

∵教师努力工作,甚至假期还来帮助学生补课。

∴孩子在校学习的时间增加,而属于自己的时间减少。

∵在校学习,老师只教课本上的一些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孩子把知识学死了,失去了发展创造力的可能性。

∵家长望子成龙。孩子放假了,仍然强迫孩子在家读书学习,不准其出去玩耍。

∴孩子失去了天性,也失去了同外界的沟通。

∴孩子脑子里只有读书的概念而没有别的。

∴孩子失去了创造力(属于自己的空余时间太少)。

∴要想孩子重新具有创造力,就必须还给孩子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简评:

这篇作文选用数学证明题格式,把材料中的主体作为“已知条件”,把从材料中提炼的话题作为需要求证的结论,在证明过程中,重点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揭示家庭、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从而推导出结论:应试教育使孩子失去了创造力,还给孩子创造力就必须还给孩子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作者的这种新颖独特的形式,以严密的逻辑推理表达了对应试教育的冷静思考和认识。

5、武汉中考作文题:前不久,武汉市一名初中学生上书市长,坦言自己对当前学习、生活现状感到的困惑,并请市长关心中学生的成长。市长被这封朴实的来信深深感动,当即作出批示:这是中学生心声的真实表露,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中学生上书市长表露心声并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善待自己,其实就是好好对待自己。它是一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请以“善待自己”为话题,写出你自身的经历、体验或者认识、思考。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解析:这是一道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孩子心理成长、心理健康的话题作文题。提示语共两段,第一段概述新闻,第二段紧承上文,阐释、评论、引申,用来引出话题。在对那位中学生的上书行为进行褒奖、赞扬的同时,指出其作法的实质,是“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进而引出作文的话题“善待自己”。这一段是文题的重点。它不但向我们提示了选材立意的指向、重点、人称、范围,而且还用“……”有意省略,给我们选材立意以极大的自由和纵横驰骋的空间。如果你在“善待自己”的经历和思索中还一时找不到有个性,有见地,感人至深的素材,那么,你完全可以在“……”的那座宝山中去选矿淘金,那里蕴藏着选材立意的无尽宝藏。你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善待自己”时的反省、哲思、观赏、完善、论辩,甚至竞争等方面,做一番认真地审视与淘洗,找出那最具个性、最富灵性、最显机智,最能打动读者的人或事,情或景,感或悟,理或趣,把它写得活灵活现,情趣盎然,真情感人。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其重点在宾语上。写作时,你一定要认真把握好。一定要写自己,不要让自己游离于文章之外,而去重点写他人。同时,在写作技巧上,你一定要注意化大为小,抓住生活中“善待自己”时的一颦一笑,一花一草,一事一景,深入挖掘,尺水兴波。同时,努力调动一切语言因素,努力打造自己的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

例文:

善 待 自 己

武汉市一考生

看到本文的题目,或许有人会发笑:谁不知道好好地对待自己?难道谁还会亏待自己不成?可是,朋友,你可别忘了,善待自己并非放纵自己,也不是拥有奢华的生活条件就行了,更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这么说来,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亏待自己的人呢?

善待自己是一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那么,怎样才算是善待自己呢?我认为有三个评判标准:

第一、善待自己的人,必定在行为上约束自己,在思想上放飞自己。放纵行为,破坏秩序,必然受到生活的惩罚。君不见杨永明置法规于不顾,肆意妄为,骗取体彩大奖,结果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其教训发人深思。只有按照法律和道德准则来约束个人行为,才能与人共享平安和谐、坦然自在地生活。在思想上放飞自己,以满腔的热情开阔眼界,挖掘潜能,启迪智慧,品味美好,升华平凡,岂不快哉?

第二,善待自己的人,必定懂得如何充实自我,笑对生活。庸人用物质享受麻木自我,智者用精神追求支撑生活。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里,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在追名逐利的凡俗夫子旁,智者全然不见自己生活的清贫,全然不见自己遇到的挫折,而是以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头扎进工作和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的每一天。他们的人生,在追求中升华,在乐观中显彩。这,才是善待自己、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好方式。

第三、善待自己的人必定会善待别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斤斤计较于一已之私,常常苛求他人、严责他人。因此很难得到他人的关怀,很难拥有真正的朋友。亏待他人,最终受伤害的肯家会是你自己。马加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容不下同学的一个玩笑,认为那是在贬损自己。竟然狠心杀掉了四位同学,当然也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如果他能善待同学,怎么会演出震惊全中国的悲剧?把他人当作自己,一样宽容,一样尊重,就会收获他人的宽容和尊重。人们常说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朋友,生命可贵,青春难再,成长不易,请善待你自己,善待每一天,让生命之树缀满香甜的果实,让成长的路上开满艳丽的鲜花!

简评:这位作者很聪明,他在拟题时就充分尊重了文题,他没有在拟题想不出一个更好的题目时,去难为自己,干脆就用话题作标题,这也是一种“善待自己”的聪明之举!

按照当今著名作家王蒙的说法,写作时要“机智”。作者是“机智”的,他紧扣一些人的心理,在巧解“善待自己”“并非放纵自己,也不是拥有奢华的生活条件就行了,更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中,用一个设问句,机智地展开话题,使文章既有针对性也有亲和力。

然后,作者亮出观点,以解说“善待自己”的标准的方法,层次井然,雄辩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主张。作者用“第一”“第二”“第三”,不是愚蠢地拾起“八股”的牙慧,而是显示一种思维,一种逻辑层次;同时,间隔反复“善待自己”,不仅强化突出了自己的主张,而且使文章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作者非常留心生活,象扬永明,马如爵这些反面教材,他信手拈来,使论辩有力,为文章添彩。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灵活自如。

结尾,用呼告,用排比,用拟人,用比喻,将文意推向高峰,别具韵味。

勒着青藤成长

武汉市一考生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跳跃,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这样茁壮地成长?走过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的被青藤勒出的伤痕。在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入土中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原来是生命的支柱;原以为那是瓜们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

常常会反感于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然而,离开它们,生活真是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果真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所取代。徘徊于人生岔路口时,我们仍然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如果不顾那些规矩和原则,扭曲自己的人生,就不是对自己的善待。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那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能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诱惑时,及时地悬岸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仍然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不舒服,不自在,有时甚至会感到伤痛,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中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决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

简评:作者抓住夏天黄瓜勒着青藤成长这一常人不经意的自然现象,慧眼识珠,哲理思考,以小见大,写出了一篇漂亮的满分作文。作者没有囿于叙事,而是将叙事作为引子,然而直奔主题。律人律己,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黄瓜勒着青藤才能茁壮成长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成长,联想到人的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如青藤一样的规矩、原则。这些规矩、原则是不能任性地违背和舍弃的,否则,你的成长就会出现麻烦。善待自己,就要遵守这些规矩和原则,要“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成长中这些如青藤般的规矩、原则的束缚、制约,或是你与之产生的碰撞、矛盾,会给你的心理勒出道道伤痕,但这“决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文章通篇比喻说理,形象而生动,浅出而深刻。作者独特警策的见解,清新流畅的语言,自然中肯的叙事说理。表现出其不凡的才气,骄人的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