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过年不回家的人(过年不回家的年轻人)(1)

春节不回家过年,无非三种情况:想回不能回,能回不想回,不能回也不想回。

文 | 余晓璐 赵牧 编辑 | 图图

新年前一周,有博主抛出广播:有没有在深圳的留守儿童一起过年?二维码一贴,微信群里迅速聚起来三十多人。此类帖子在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回家过年的各种情绪引起了年轻人狂欢式的共鸣。在都市长期独居的经验使他们变得更加逃避群居,认为家庭意味着巨大个人牺牲,不愿再投入慢慢变淡的宗亲关系。

春节不回家过年,无非三种情况:想回不能回,能回不想回,不能回也不想回。我们采访了一些不回家过年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厌倦了陈旧的过年方式,有的将之视作一次反叛的机会,有的身处异国且有工作岗位需要坚守,有的为逃避生活的沉重压力。然而,更多的人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太累不想挪动或者没抢到回家的票。

阿庚 广告设计师

>“太熟悉故乡的风景,想看看别人的新年。”

第一次过年不回家的人(过年不回家的年轻人)(2)

自述我这次出门旅行半个月,长沙-南昌-九江-武汉-成都。“大年初一,就在终点站成都度过。”

小时候喜欢过年,会期待压岁钱,但长大有经济收入以后,平时和春节的界限就被打破了。现在,过年已经满足不了我对新年的期待,感觉回家过年和平日没有什么不一样的,还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出去看看。

如果说过年是为了团聚,大家只是为了亲情的联系,为什么不在平时都时候多走动呢。过年没错,但我不想因为春节反而要承受负担,只是不适应新年里的大鱼大肉而已。过年回家,饭桌上会有各种攀比,会遇到有很多逃不开的话题。其实,平时大家都不会聊收入和结婚,但过年就会很怪异地聊起这些。

我今年三十岁。刚刚在电话里,我爸爸还有点不开心,因为我不回家过年还单身。大学毕业后,我独居了七年,说不孤独是假的,一个人就这么过来了。我觉得吧,结婚是和年龄无关的事,应该是源于两个人的情感需求。我不抗拒婚姻,只是不想把结婚当作一个到了年龄的任务去的完成。

我是做广告的,会觉得如今的春节更像在为商品服务,告诉你“过年了,你应该买。”这一切都是为了把商品卖给你,但不会有更多独特的内容传播给你了。

如果我以后有家庭,会渴望带着父母和小孩每次都去不同的地方过年。那多年在家乡度过,我已经找不到过年的感觉了,想去其他地方,渴望知道他乡的年是什么样子的,对这个有求知欲。

哪吒男 商业地产公司管培生

>“现在我有权力去拒绝它了。”

第一次过年不回家的人(过年不回家的年轻人)(3)

自述:我今年刚参加工作,这次终于有理由不回家过年了!我跟家里说,在深圳上班好累啊,好不容易有几天的可以周转的假期,还要回家,觉得很亏。

四川人过年,会花很长时间去准备,你耗尽精力把家里打扫干净,拿出所有好吃的东西,然后用最宽容的心情来面对这两天要发生的事情,生活就会因此变得更美好了吗?过年只是他们对生活还不愿妥协,但我们九零后比较愿意面对现实,我们的离婚率更高。

不是春节不回家,我就是很!讨!厌!回!家!我爸我妈吵了一辈子架,他们每时每刻等着我回去主持公道,但我永远都主持不了。

去年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三口在家烫火锅,我妈说我们一起举个杯吧,说点祝酒辞。然后我爸把杯一碰,我妈就开始讽刺我爸老爱喝酒,我爸脸色就变了。我就觉得特别没意思,何苦呢。

他们一直在彼此精心挑对方的错。我妈妈今年退休,然后在一家三口的群里发了很长一段话,对我爸表态忏悔,我妈这段忏悔后面有一个“但是”,“但是”后面继续全是对我爸的指责。她表面上是说她错了,内心深处其实是“你看我那么好,赶紧改吧你。”

我爸妈希望制造出一家三口幸福的形象,但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我回去面对的仍然是他们俩的争吵。并且他们仍旧会用从前那种很苛刻的眼光来看待我,整个家里又充满了抱怨,像一个死循环。幸福的家庭可以在春节里让幸福加倍,不幸福的家庭让人不想面对。

前段时间,上映了一部的《四个春天》,那就是我心目中很美满的家的样子。电影里的人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但两个人是真的彼此在陪伴的,是有默契的,一个人在拉二胡另一个人就自由自在地唱起歌来。

爸爸妈妈舅舅姑姑表弟表妹我们在名义上是那么亲,但我们真的很熟吗?就像推文里说互联网人回家,他需要在手机上处理很多事情,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千万大V、流量担当。家人只会说:“你咋一回来就在玩手机。”我喜欢真实一点,小时候的时候年不得不过,但我现在有权力去拒绝它了。

我也没有试过一个人过年,但把这个年放在我手上,有一大把自己的时间,整个世界的氛围都很轻松,就会很快乐。我很期待这个新年,它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礼物。

冯先生 养发馆馆长

>“新年里和母亲打工还贷”

第一次过年不回家的人(过年不回家的年轻人)(4)

自述今年是第一次不回老家,因为生活的压力实在太大。

去年头脑发热,买了一套房子。有部分首付是贷款的,每个月需要3万的还贷,而我的工资也就一万多,还需要父母支持才能还得上,一旦还不上就得面临罚息、解约一次还清甚至法院起诉。我现在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工作之余要接听上十个催款电话。很多人都会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我不知道哪个是家。

我妈决定春节去酒店打工,给酒店房间换床单搞卫生,350元一天,做一个星期挣几千块来帮轻压力。能帮轻多少是多少。我决定跟我妈一起去酒店打工。我在做品牌区域经理,带着几家门店以及二十多个人。我妈怕我放不下面子去酒店打临时工,但挣扎在生活的浪尖风口,面子值多少钱呢。

很多人说我买房为了面子,我承认这点我有,但买房是我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定的目标。小时候我家很穷,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自己的房子,二十多年都在租房子,住一两年又搬另外一处,受尽了很多亲戚的冷眼和嘲笑,当时就跟自己说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很渴望告诉那些曾经看不起我父母的人,你们做到的我们家也能做到。所以刚刚有一点能力的时候,我毫不犹豫买了房,知道未来这几年会很苦,但是自己存的钱始终比不上楼价的上升,所以才负重都要买下。

今年我和妈妈在广州打工,我爸一个人在老家过年。我妈从小就外出打工供我读书上学,直到大学毕业,她没什么积蓄。家徒四壁我爸逃不了责任,年轻时不长进,爱喝酒,酒品也不好,没多长远的目标,今朝有酒今朝醉,直到催款电话打到他手机里,他才醒了。

小时候很渴望过年,但现在害怕过年。小时候过年可以放假,拿红包,可以和发小去买玩具去玩,无忧无虑。但现在过年正常也要一两万的开支。过年只是一个仪式,过完年生活还是要继续,压力和催款电话还是一样会来。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有什么心情回去过年呢?

羊驼 服务行业

>“爸妈扔下我去和哥哥过年了”

第一次过年不回家的人(过年不回家的年轻人)(5)

自述爸妈去美国和哥哥过年了,我没有那么长的假期可以走开,他们这绝对算偏心。

这是我第二次不回家过年,但今年有十九(我养的那只猫),它会陪我一起过年。其实,我就在成都工作,离家不远的,回到家里只剩一个人真不好受。

对于我这种不回家过年的老头纸,没有什么过年的形式。新年啊,大概会跟平常一样过吧,吃饭,睡觉。不过,倒是有几部计划去看电影,电影院的春节档还可以给人一些新年的氛围。

长大以后,不仅不过年,连生日也不会过。剩下的仪式感大概就是工作上庆祝吧,比如完成一个项目,和朋友合作伙伴,吃吃饭聚聚,算是庆祝。

小时候的新年更有意义,可以收红包,走亲戚,玩炮仗,放烟花。过年也意味着寒假的到来,父母亲戚都要回家,那时候对新年期待又渴望。如今感觉新年是时间流逝的记号一样,年龄一年年长大,父母一年年老去,家人聚少离多,很多亲戚,儿时的伙伴都只是过年的时候聚聚,然而过年的相聚却很生疏。

童年时过年开心的感觉回不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感觉和长辈之间多了些距离。

小镜子 对外汉语教师

>“工作一忙就忘了过节”

第一次过年不回家的人(过年不回家的年轻人)(6)

自述:一个女孩子,干嘛去那么远,那么冷的地方呢?这大概就是当初我决定来莫斯科时,爸妈对我的不解吧。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拗不过我,同意我只身来到这里,成为一名汉语教师。

往往工作的时候,一忙就忘了过节。而且,在莫斯科时没有什么过年气氛的,要不是特意记着,时刻提醒自己快过年了,根本感觉不到中国节日。

去年七月份,我回过一趟老家,跟家人说过不能回来过年。但是,亲戚跟我妈妈提过很多次,包括他们的不理解,觉得我是单身,是家人对我不上心。而让我费解的是来自同龄人的压力,曾经老家的好友,他们有稳定工作,有家庭,有孩子,而就理所应当觉得我应该跟她们一样。其实有些路走着走着,你会发现A,B,C并没什么不同,都会有风景,有压力,有收获,有烦恼。

我一般对家人,也是报喜不报忧。之前去别的国家过年,大家聚在一起看春晚,忘了谁唱了一首歌,有一句“想家”啥的,一下子哭了好几个,我也是其中之一。希望有能力把老妈接到身边,天天叨叨她不好好学英语,给她布置作业,然后带她坐飞机坐大巴坐夜车。

除夕那天,我想看一场芭蕾舞剧。

一个人过年,如何自嗨

如今,对于年轻人而言,春节更像一个歇歇脚的驿站。他们拥有更多让自己感到放松的途径,不愿被某种形式束缚,自己的生活,自己才是导演。一个人自导自演,虽偶感孤独,但多数时候很是快乐。

以下是不回家的年轻人们为你准备的自娱锦囊

1.打开手机,找一道自己最爱吃但还不会做的菜。从材料开始,每一道工序都认真把控,无论是西餐还是中餐,新鲜出炉的一刻都成就感爆棚。

2.倒一杯红酒,买好多零食,瘫软在沙发上,选一部看不厌的电影,让自己在沙发里越陷越深,睡到第二天自然醒,也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3.当按耐不住狂野的情绪,戴上耳机,音乐增强,让身体脱离引力去摇摆,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的KING!

4.,享受着片刻的安宁,说不定会顿悟出什么来。

5.去一个心心念念的地方,在他乡放飞自我。

6.和同样留守的朋友搓一顿火锅,一起在空城的都市晃荡。

7.买票去看午夜场电影,还是盛装去看舞台剧,总有一款适合你,去的路上“东张西望”,悄悄观察邻座陌生人,在卡片上给他画胡子。

8.百无聊赖了,大不了拿起拖把,把屋子好好打扫。把攒了半个月的衣服一把丢进拥挤的洗衣机,让机器不停转动。给自己倒杯茶,坐在阳台的躺椅上看本立了一年旗的书。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自娱锦囊,以及不回家的奇思妙想。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newmedia@nbweekly。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