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蓑翁论书”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

疯狂动物城高清电影截图(观影TheUtopiaof)(1)

继去年在中国上映的英国动画电影《帕丁顿熊》之后,美国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是又一部能让各个年龄段和身份的观众各取所需,一致交口称赞的电影。孩子们可以从中看到笑料和童真,家长们自然可以将其视为陪看而又能带来放松和幽默的佳品,而对知识阶层来说,这部电影里对科层制、工具理性、族群隔阂和乌托邦神话的种种隐喻、批判与暗讽,也自然能让人会心一笑。这部迪士尼出品的电影当然首先还是一种文化商品,无论是其中的故事安排和种种笑料,还是那个看似美满,实则虚幻的圆满结局,都是在给孩子和成人营造一种想象出来的童话,归根结底还是为电影的消费和商业属性服务。尽管如此,电影中那些暗藏深意的剧情和桥段,还是让人有写作的冲动,记述一二。

电影的英文名称是“Zootopia”,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对于“动物们的乌托邦”的新词化用。这样一个乌托邦世界表面上看去自然是无比和谐光鲜:食肉动物在文明的规训上放弃了本性,跟食草动物和平生活在一起;整个动物城里,可谓人人有工作,各司其职,安居乐业;就连朱迪这样柔弱的小兔子,也有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警察的机会。然而仔细一看,动物城的和谐光鲜却可谓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尽管各个族群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是族群隔离、歧视和压制却无处不在:大象们有自己专属的商店,狐狸想去大象的商店购物,却只能遭到呵斥和驱逐;而狐狸自己想赢得食草动物的信任和尊重,却被后者认为野性难改,将其套上了嘴套;尽管食草动物的人口比例超过90%,可他们在动物城里还是属于弱势阶层,就连高居副市长位子的小羊,也只不过是一个“政治花瓶”,被狮市长呼来喝去;而作为警察系统里唯一的食草动物,小兔朱迪尽管学业优秀,但也只能被牛局长看低和排挤,以至于只能做交警、贴罚单为生。

疯狂动物城高清电影截图(观影TheUtopiaof)(2)

或许正是因为被歧视和缺乏社会认同感,狐狸走上了坑蒙拐骗的道路。有意思的是,兔子朱迪看到狐狸的不正当行为时,出于警察职业的正义感,还试图维护公道;而狐狸的一番话很快让她明白:自己跟狐狸一样,都只是这座动物城的边缘弱势阶层。朱迪试图侦破轰动全城的哺乳动物失踪案,而身处边缘的她所面对的,却是比同行严苛得多的破案时间,以及官方系统的零支持。如果没有同属食草动物阶层的羊市长和同属弱势阶层的狐狸的支持,朱迪的破案完全无法想象。

或许正是在这种被歧视和压制的过程中,朱迪对于食草动物阶层的自我身份认同感才一步一步得以慢慢建立。而她亲眼目睹的所谓狮市长的隐瞒真相,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判断。这才使得她在新闻发布会上,会说出“骚乱源于食肉动物的野蛮本性复原”这样的话语。在一个多族群的动物城里,这样的话可谓是极度政治不正确,不只把整座城市重新分化为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这样两个对立的阶层,还使得原本跟朱迪同属边缘阶层的狐狸出现了身份认同的分化。当社会阶层之间出现明显的分化与对立的时候,正是革命爆发的最好时机。事情的演化进程尽管远非兔子朱迪的本意,却完完全全在阴谋策划者羊市长的预料和设计之中。

疯狂动物城高清电影截图(观影TheUtopiaof)(3)

等到朱迪发现这一阴谋的时候,羊市长自然要以同族群的身份认同感来拉拢兔子。影片中展现的结果,是和平公义的人性力量,战胜了朱迪内心的族群认同,让她将同族群的羊市长绳之以法。这样的结局自然是无比的和谐与高大,但回顾历史,却可以说有明显戏剧化的想象成分在内。在族群对立与分化严重的20世纪中前期的印度和20世纪5、60年代的美国,作为弱势阶层的抗争运动的领袖——甘地和马丁·路德·金都是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和平请愿者,而为了这种和平,两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理由很简单:尽管他们坚持的和平抗争方式是出于超越族群对立的人性与公义,但本族群内总有相当一部分人将其视为懦弱与背叛。将本族群的“革命领袖”羊市长绳之以法的朱迪,真的会赢得所有食草动物阶层的认同吗?在这里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案件过后,动物城的社会秩序一如既往,狮市长和牛局长继续稳居高位,兔子朱迪尽管是破案的第一功臣,但仍然只能去做交警贴罚单,作为少数族群的食肉动物仍然高高凌驾于食草动物之上。尽管有食草动物里的明星代表夏奇羊在那里歌舞升平,但她充其量只是狮市长和豹警官这样的官僚阶层意淫和“消费”的尤物对象。作为孩子的观众看到这里,可能觉得无比温馨美好,而坐在电影院里的我,却是寒气尽出:这就是朱迪理想中的动物城吗?她对于羊市长革命的扼杀真的是正确的吗?

疯狂动物城高清电影截图(观影TheUtopiaof)(4)

再往远处说,其实羊市长的革命策略,与晚清时期革命党的策略几乎如出一辙,首先通过舆论,制造满汉阶层对立和驱逐满人的声势,然后利用暗杀、阴谋等各种手段,制造社会动荡,最后找准时机,一举革命,推翻现有清政权。而类似兔子朱迪这样,信奉族群和谐、共生共荣的康有为等人,却被冠以保皇党的标签,视为历史的渣滓被抛弃。时至今日,革命在中国仍然具有无可动摇的合法性;而反观电影里所谓共生共荣的和谐结局,这难道就是一个有着激进主义传统的中国跟当今保守主义统治下的美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别吗?

影片中的其他一些细节也同样颇为耐人寻味,比如狮市长的隐瞒真相、牛局长的官僚作风、豹警官的消极怠工,都一一指向一个高度工具理性统治下的科层制体系的种种弊端,而这种弊端体现得最为极致的地方,就在于树懒的一番表现:在自己的私人生活里,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成为飙车一族;而到了自己工作的机关系统里,却总是懒懒散散,效率低下。这样的官僚体制弊病,或许正是已经积弊丛生的现代性的伴生物。

疯狂动物城高清电影截图(观影TheUtopiaof)(5)

从进程中的种种暗讽与批判,到最后的大团圆结局,电影在几番春秋笔法之后,还是回归了其消费和童话想象的属性。正基于此,我们无法将其比肩到动画版的奥威尔小说《动物庄园》的高度,或许只能用"the Utopia of the Zootopia"来形容,是为题记。

就此搁笔。

2016.3.17晚作于竹林斋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个人原创作品发布平台,从书出发,畅谈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与艺术,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转载、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邮件24627449@qq或者加我私人batongyang(注明“蓑翁论书”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