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位于首都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北京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靠宝珠峰。据传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年(约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至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据说是唯一一个有武警站岗的寺庙。也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但你可千万别先看这座小寺庙,里面的宝物可珍贵了。潭柘寺最出名的有二宝,分别是宝锅和石鱼。潭柘寺的宝锅位于天王殿前,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煮粥所用。据传,这口锅不管来多少人,都吃不干净。甚至留下了:潭柘寺的粥锅,添人不添米这样的话。其实据传因潭柘寺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和尚也越来越多。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常有难民出现,而寺庙成为难民吃饭的地方。出家人慈悲为怀,见到此状,潭柘寺方丈于心不忍,便将寺庙常用的大锅拿出来煮粥喝。但难民如此之多,近火远水难解。不久后,寺庙的粮食见底了,方丈见此场景,便去佛祖面前诉苦,祈求佛祖能给一个答案。不曾想第二天一早,锅里的粥还是满满的,哪怕前一天难民喝光了,第二天还是会有满满一锅粥。此后,便有潭柘寺的粥锅,添人不添米这种说法。至于事情的真相怎样,我们不得而知,留下的只是沉淀在锅里的那一段历史。现在此锅随着时间流逝已成为文物,它身上有着潭柘寺的历史。潭柘寺的另外一宝是石鱼,位于潭柘寺观音殿西侧的龙王殿,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传说此石鱼是南海龙宫赠与世人的宝物。在一年大旱时,民众苦不堪言,遂在潭柘寺祈求上天垂怜。似乎是上天听到了民众的声音,不一会,电闪雷鸣,一块石头正好落在了龙王殿前。此石头便是现在的石鱼。

潭柘寺附近还有哪几个寺庙(有意思的寺庙潭柘寺)(1)

潭柘寺附近还有哪几个寺庙(有意思的寺庙潭柘寺)(2)

潭柘寺附近还有哪几个寺庙(有意思的寺庙潭柘寺)(3)

潭柘寺附近还有哪几个寺庙(有意思的寺庙潭柘寺)(4)

大锅

潭柘寺附近还有哪几个寺庙(有意思的寺庙潭柘寺)(5)

石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