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沙湖山规划(沙湖山1435户村民让地于鸟)(1)

沙湖山安置小区。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曹诚平

沙湖山规划(沙湖山1435户村民让地于鸟)(2)

沙湖山湿地。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曹诚平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曹诚平)三月的庐山市沙湖山,草青青、水碧绿、天明净、鸟翩飞,好一幅恬静秀美的鄱阳湖生态风光图。一湾清水畔,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这是鄱阳湖安澜百姓安居工程沙湖山生态搬迁安置房。为了让地于鸟,告别水患,沙湖山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内1435户村民将全部搬迁,空心房将全部拆除。

沙湖山是庐山市位于鄱阳湖之滨的一块飞地,岛屿及周边1万亩良田和50多平方公里核心湿地,共同组成沙湖山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区。每年9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150多种、10万多只珍禽候鸟齐聚沙湖山湿地,遮天盖地,或在水中起舞,或在田间觅食,沙湖山湿地被誉为“鄱阳湖中离候鸟最近的地方”,是联合国环境署、国际鸟类联盟等机构专家来鄱阳湖必到之地,也是鄱阳湖国际观鸟周主要观鸟点之一。

1998年特大洪灾后,受地域条件限制,沙湖山无合适地段安置灾民,700多户灾民只好成建制安置在圩内,沙湖山圩因此成为鄱阳湖唯一一座成建制安置灾民的单退圩堤。目前,圩内有16个自然村1435户,户籍人口4800余人,常住人口900余人。有民房686栋,建筑面积8.4万余平方米。

由于担心水患,村民们在这里住得并不安心,大部分村民的房子还是1998年建成的一层毛坯房,不敢扩建、装修。圩内村庄的存在,既给鄱阳湖防汛带来压力,又形成人与鸟争地的局面,不利于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2020年底,沙湖山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区管理处启动圩内群众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全面摸清了圩内房屋数量,按照进城安置、货币补偿、就地筑台等方式,对村民进行安置。目前,位于庐山市城区和沙湖山的两处安置小区已经建成,共有安置房746套。沙湖山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区管理处正在制定分配方案,村民不日即可搬离低洼圩区,住进新楼房。

沙湖山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区管理处党委书记张斌告诉记者,所有村民搬迁后,空置出来的686栋民房将被统一拆除,并实施全域土地整治,充分盘活土地资源。目前,沙湖山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区管理处已引进有实力的农业发展集团,流转土地7000亩,以农业产业和候鸟观光产业为主导,打造世界级观鸟胜地和万亩圩堤特色农业产业区,全面提升沙湖山湿地生态环境。今后,农业产业区内将开设“候鸟食堂”,种植莲藕、荸荠,养殖鱼虾、螺蛳等,专门供候鸟食用,吸引更多的鸟儿来此栖息。鼓励村民在农业产业区务工,以及发展民宿、农家乐等,让村民在让地于鸟之后,既安居安心,又能吃上生态饭。

编辑:汪凯凡 见习编辑:曾宜奇

复审:陈双双

审签:邱虎

监制:吴志刚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