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科协作为党委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自从四月份省市召开合力团视频会议后,科协作为乡村振兴合力团成员,承担着组织和发动科技工作者为乡村振兴发展服务的重任。

交道镇樊家川村在县科协的指导下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形成了以“龙首现代农业产业园 龙首壩文化景区”为主的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乡村新模式,加快融合农旅发展,建设标准化产业基地,实现了樊家川由“米粮川”向“花果山”“美景区”“观光园”的华丽转变。

一、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引领作用

陕西龙首农业园区市级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樊建武,澄城县科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澄城县科技致富带头人。高级职业农民,高级农艺师,现任樊家川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先后荣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省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陕西省脱贫攻坚创新奖、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级“农村创业扶贫优秀党组织书记”、市级标杆人物、渭南市劳动模范等荣誉。其先进事迹在陕西卫视《脱贫路上》、《陕西新闻联播》等大型栏目被多次报道。自上任以来,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乡村振兴中,以科技人才为中心,科技兴农为宗旨,调整产业结构,狠抓农村科普工作,樊建武自费前往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成立以打造澄城第一村为目标,以创建陕西龙首现代农业示范园、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龙首壩国家级AAA景区为两翼,做强以樊家川龙首壩酥梨、设施果蔬、田园采摘、特种珍禽养殖和生态垂钓园为重点的观光休闲现代农业,以龙首壩景区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的娱乐餐饮服务业,使樊家川由“米粮川”向“花果山”“观光园”“美景区”多极转变。依托龙首壩国家AAA景区和陕西龙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发展澄城交道龙首多样性国家农业生态公园,走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倾力打造“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现代乡村旅游综合体。目前,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0万元,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作出突出的成绩。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现状(科技助力乡村振兴)(1)

二、科技助力乡村产业

因地制宜,精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千亩有机酥梨基地,目前樊家川已经建成了千亩有机酥梨基地,通过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认证,获得了省市级名牌产品称号。如今,樊家川村已经发展酥梨种植3500余亩,正在向万亩酥梨基地的目标迈进。樊家川村以现有耕地为基础,建设设施大棚500亩,其中日光温室200亩,春秋棚300亩,种植有冬枣、樱桃、金寿杏、雪里红油桃、草莓、甜瓜、蔬菜、花卉等新品种。积极挖掘龙首壩文化旅游潜力,打造以龙首壩景区为核心,集旅游、观光、垂钓、采摘、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倾力打造“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现代乡村旅游产业链。目前,龙首壩休闲农业部分产业业态已经建成。组建科技人员专家大院,与华元、邮政等多家电商合作,开展网上销售,打出龙首壩省级农产品知名品牌。精心打造龙首壩旗袍节、梨花节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构建以田园观光、民俗风情、农业体验、民宿度假等新业态主导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现状(科技助力乡村振兴)(2)

三、开展技术培训

在对农民技术培训方面,采取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先后邀请省、市农业专家举办培训班;组织农户到周边县市参观学习温室种植、温室育苗等技术,极大地开拓了农民的视野。开展科教培训,全方位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开展酥梨的花期管理和套袋管理培训技术,通过教学对农户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满足基层群众的实用技术需求,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村致富能人,普遍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科技致富意识不断增强,加大科技成果的辐射和转化力度,为增加农牧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现状(科技助力乡村振兴)(3)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现状(科技助力乡村振兴)(4)

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科协在樊家川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站是深入推进科技志愿服务,实现科技为民、科普惠民的重要阵地。开展就业培训活动,评选“最美樊家川人”“最美保洁员”、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致富能手等,编制家规家训,举办道德讲堂。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以科技惠民、科学普及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志愿服务,受到基层的广泛好评。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现状(科技助力乡村振兴)(5)

村上科普工作多次获得上级表彰奖励,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市级专家工作站、渭南市农业科技园区、县级科技专家大院等荣誉,充分发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桥梁纽带作用。(张新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