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上说:“性情温和的人有大智慧。”生活中的很多时候,‘理直气和’要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和影响人。

正如老话说得好:“一个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一个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做人如果总是认死理,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会导致四周的人渐渐疏远自己。

人生处世之道三不插手(聪明人懂得知让)(1)

曾经一家杂志社采访了25位杰出的金融人士,希望他们能各自说一些对自己生活影响的话。其中最吸引人的一句话来自时任时代华纳公司董事长柏森斯。他说:“做人不要‘赶尽杀绝’,给别人留点退路。”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时任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也说过:“不要把竞争对手逼到绝境,也不要轻易激怒对手。当你做事时,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不要做!“

如果你想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么当你得理时,你需要做的不是理直气壮,而是礼让三分。例如,如果你放别人一马,去原谅对方一次,他们会感激你,将来可能会报答你;即使他们不感激你,不报答你,他们也不会成为你的敌人。因为这是人的本性。

更重要的是,我们生活的圈子本来就很小,人与人之间的变化却很快。也许有一天你礼让的人飞黄腾达了,他们可能会帮你一把。所以,做人不要认死理,得饶人处且饶人,学会原谅别人,给别人留下退路,这也是为自己留下的一条后路。

人生处世之道三不插手(聪明人懂得知让)(2)

古人说:“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天高地阔。”做人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对于今后的为人处世来说非常重要。

在豁达与宽容中舒缓矛盾,可以使彼此自省,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对人礼让三分不等于懦夫,宽厚待人是美德,也是人格高尚的体现。

做人做事,不但要“会争”,还要“会让”。在与朋友、同事打交道时,即使是“敌人”,也要学会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给对方一个台阶,这样不仅能挽回双方的面子,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双方两败俱伤。

宽容和忍让是阻止对方报复的最好方式,也是收服他人为自己做事的极好方式。如果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对别人吹毛求疵、不依不饶,那只会落个失败的下场。

人生处世之道三不插手(聪明人懂得知让)(3)

小雨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外企市场部做助理。小雨本想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但她的一位上司,一位名叫刘青的女上司,粉碎了她的梦。

刘青平时待人严厉,对一点小事便不依不饶。她还向小雨的经理抱怨她打字的速度太慢或是总放错东西。即使在午饭的时候,刘青也会坐在小雨身边监督她。只要小雨不小心把米粒掉在桌上,刘青就大发雷霆,指责小雨把米粒掉在桌上,太鸡毛蒜皮。

市场部的许多员工都因为刘青的怪脾气而辞职。其他部门负责人也曾对刘庆劝导过说:“不要太在意这些小事,只是犯一个小错误而已,改正就行了,为什么这么较真呢!”但刘青还是我行我素,并大声嚷道:“走几个人,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去人才市场转一圈,要多少就有多少。”最终,连小雨都忍不住了。她从椅子之上站起来,气愤地对刘青说:“我尊重公司和所有领导,但你作为我的领导不值得我尊重,因为你不配。”

人生处世之道三不插手(聪明人懂得知让)(4)

小雨毅然离开了公司。刘青的严厉、狭隘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下属的尊严,使上级对她产生反感,最终导致了众叛亲离的下场。

俗话说:“兔子急了会咬人。”兔子急的时候为什么会咬人?要知道兔子原本是温顺的动物,在不得不攻击别人以前不会攻击别人。但如果它被逼到绝路,它会本能地孤注一掷,然后反咬一口。

聪明人懂得知让、知退,不会“得理不饶人”,因为给别人面子其实就是给自己面子。正如《蔡根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这无非是告诉人们得理要让人,要学会礼让,知让、知退、忍让。做人应该站在高处看问题,思考问题,才能理解和原谅别人。

人生处世之道三不插手(聪明人懂得知让)(5)

自古以来,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活和工作之中的重要课题。为何会结下难解的怨恨呢?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人与人彼此有摩擦时,把话说绝,把事做绝的缘故。实际上,人际关系实际上就是利益关系。只要我们懂得谦让,凡事多为他人着想,不注重眼前的私立,就能在更大程度之上储备力量,等待更多的机会。

中国有句老话:言不说尽,人不做绝。说话做事留点余地,礼让三分的道理。毕竟,宽容是一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凡事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的人最终会吃大亏,而宽容大度、懂得礼让的人则会笑到最终。

人生处世之道三不插手(聪明人懂得知让)(6)

人生苦短,何必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纠纷之上呢?对于别人的过错适当地给予指责无可厚非,但最终,我们应该能够宽容别人,宽容地对待别人的错误,友善地做一个慷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