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是继商朝之后,我国第三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从公元前11世纪武王牧野之战灭商建国,到公元前770年幽王在骊山下被犬戎所杀,平王东迁,传11世12王,历时二百五十七年。孔子说:“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所谓“礼”就是典章制度。西周的军事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是继承商代而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统治经验的积累,而又具有自已时代的特点。

西周重要国君及都城(王畿西周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域)(1)

一、西周分封制度与武装力量的构成

军事制度是与政治制度相关联的,西周政权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封制,一是王畿的二分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周军事体制,是王室军队和诸侯国军队并存,前者统治后者,以及王室军队的六师和八师制度。

西周分封制,又称为“封建制”,其基本模式还是商代的内外服制,不同点在于周人特别注重血缘关系,即文献中讲的“封建亲戚”,“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周初分封,大国有七十ー,“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即与周王同为姬姓的国家有55个之多,且姬姓之国皆在战略要地。另外,还封功臣谋士,如封姜太公于营丘为齐国等。对先王之后也进行了分封,如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尧之后于蓟、舜之后于陈等。

西周重要国君及都城(王畿西周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域)(2)

所谓“先王之后”,不少是对古老氏族部落所控制地盘的承认。西周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域称为“王畿”,实际上是两个中心地区,即雒邑与宗周。锥邑又称成周即今洛阳市,宗周即王都镐京(今西安市西南)。王畿之外是诸侯国,它是一个政治实体,有土地、人民拥有军队。周王室分封它们的目的是作为保卫王室的屏障。

西周时期的武装力量是由四部分构成的,即一,王室军队;二,诸侯国军队;三,保卫周王和王都、王宫的禁卫军;四,执行纠察任务的警察部队。

西周重要国君及都城(王畿西周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域)(3)

二、六师、八师构成西周的王室军队

周王室的军队有六师和八师两个集团。《诗经》中常讲到六师,如

《棫扑》“周王于迈,六师及之”,《常武》“大师皇父,整我六师”,《尚书・顾命》也说:“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等。六师也见于金文,如《鼓霉篡》铭文载“唯巢来枚,王命东宫追以六师之年。”

六师屯驻于西部周王都,故又称为“西六师”,其任务是保卫王都镐京及王畿西部地区。

西周重要国君及都城(王畿西周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域)(4)

《小臣簋》图

金文中除六师以外,还有八师,如《小臣簋》铭曰:“伯懋父以殷八师征东夷”,殷八师屯驻于成周(今洛阳),故又称为“成周八师”或“成师”,主要任务是戍卫成周以及对付东方和东南方的夷人。

西周王室两支军队是由王畿地域上的二分制和两个政治中心形成的。周文王从岐山迁都于沣,武王定都于镐。在灭商后,为了便于对全国进行统治,把国都迁到“天下之中”的洛阳。因为由成王和周公旦完成,故称为“成周”,成为王室的陪都,由周公主持其政事。此后的王畿就由陕(即陕陌,在今三门峡市西南)地为界,分成为两个行政中心:“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于王都镐京建置六师,在洛阳建置成周八师。六师和八师驻于不同的地区,是西周王室的两支基本军队,比商末六师有大的增加。

西周重要国君及都城(王畿西周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域)(5)

​三、“藩屏”西周王室的诸侯国军队

诸侯国的军队,据《周礼・司马》序官载,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周初分封,制爵五等:公、侯、伯、子、男,封地方百里为大国,七十里为次国,五十里为小国。鲁国在周初为大国,故有“公车千乘”,“公徒三万”。三万人的军队,为三军。

诸侯国的军队也称为师,而金文中军队称师不称军,文献中则军、师互用。所谓六师即六军。西周王室有14个师,诸侯大国只有三师,在军事力量的结构上,是“强干弱枝”,便于王室对诸侯国的统治。

西周重要国君及都城(王畿西周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域)(6)

西周公车图

四、西周禁卫军——虎贲与虎臣

禁卫军是警卫周王或诸侯的一种武装力量,文献称为虎贲、旅贲,金文称虎臣。《周礼・夏官》记载,虎贲的职责是:周王外出跟随其左右;住宿则守卫王宫;国家若有大变故(外敌入侵,民众起义反抗,贵族间争权斗争等)和丧事,则守卫王宫的宫门。此外,它还跟随士大夫出使四方,作为使者的警卫。在征集诸侯军队出征或调动诸侯助役时,则携带周王的征集令或书简出使四方,传达王命。有时也担任迎接新王即位的仪仗队。

金文中的虎臣,与《周礼》中的虎贲的职责相同,除保卫周王在王左右外,也有参加征战的。虎士是基本成员,与金文中的“左右虎臣”相符。

西周重要国君及都城(王畿西周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域)(7)

《周礼》中还有“旅贲氏”,它的任务是周王外出则手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左右各八人,最贴近周王,但人数远比虎贲为少,皆由低等贵族“下士”担当。

五、西周的警察部队——“五隶”之兵

据《周礼・秋官》载,“五隶”之兵为司隶所掌的一种武装,基本任务职能与警察部队相当,“司隶”的主要任务有三:

一是“帅其民而博盗贼”,即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二是“囚执人之事”,即拘捕犯罪者;三是率领所属“隶民”,都穿着本族的服装,手执本族所使用的兵器,守卫王宫。国王外出住宿,则负责行宫的纠察,维持治安。总之“司隶”所掌管的五隶是维持社会治安的一支武装,与汉代的“司隶校尉”所掌相同。

西周重要国君及都城(王畿西周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域)(8)

“司隶”的人数编制,《周礼・秋官》序官所载,共计251人。另外司隶所掌管的还有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等,五隶各为120人,总计600人,加上司隶本职所属251从,共851人,与虎贲氏的人数大体相当。“五隶”之兵由异族俘虏组成,也受师氏领导。

主要参考资料: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左传》昭公九年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公羊传》隐公五年

《礼记・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