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爱看书的花花晨

在日本,像是枝裕和擅长温情治愈系的导演,不算少数,冲田修一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代表作品《啄木鸟和雨》,2012年上映后,成绩不俗,曾经获得过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优秀喜剧电影啄木鸟 喜剧电影的背后(1)

电影的故事内容比较简单:69岁的伐木工人岸克彦大叔,偶遇来到小镇拍电影的年轻导演田边幸一。因人手不够,大叔充当临时群演。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克彦大叔和幸一,由陌生到熟悉,由疑惑到信任,亦父亦友。拍完电影后,幸一甩掉了精神压力,重新找到自我;大叔和儿子紧张对立的父子关系,也重修于好。

整部影片平淡恬静,延续日系电影一贯的风格。刚开始观看时,因为节奏较慢,我特别想快进,但随着剧情的慢慢深入,让人越来越着迷。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沁人心脾,甘甜清爽,令人回味无穷。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幸一看完拍摄的样片后,非常不满意,他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导演。当晚他跑到小镇的地铁站,准备逃到东京,从此不想再拍电影。剧组的副导鸟居先生赶到车站,及时把他拦下,愤怒的向他大吼:你可以当导演啊,这还不够幸福吗?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优秀喜剧电影啄木鸟 喜剧电影的背后(2)

幸一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跪在地上,抱头求饶,毫无导演的气场。大多数人可能觉得幸一非常可笑,在我看来,他却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年轻人。他放弃继承家业,一心一意拍电影做个好导演;剧本扉页的“自我”二字,表明幸一直在寻找真实的自己,可是他缺乏接纳和改变自我的勇气,一直在原地徘徊。

克大叔虽然是一个伐木工,但他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敢作敢为。正是他一次次帮助了幸一,最后幸一勇敢的坐上了导演专属之椅。勇气,是冲破内心束缚的原动力,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自己的,而是由自己选择创造的,自己选择如何生活。

01 什么是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

在阿波罗神庙的三条箴言中,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从古希腊起,人们就在研究一个基本问题:我是谁。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不经检视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优秀喜剧电影啄木鸟 喜剧电影的背后(3)

奥地利出身的精神科医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20世纪初根据自己的理论开设了“个体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巨头。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经历,尤其是童年的经历会变成我们的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因为过去的经历,导致现在的不幸,这是典型的“原因论”。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年长3岁的姐姐,她非常听父母的话,漂亮懂事,学习成绩优秀出色。小时候邻居经常拿我和姐姐对比:你看姐姐长得多漂亮,你看姐姐学习多好,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我从小就有深深的自卑感,和姐姐相比,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按照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我之所以现在过得不幸福,是因为过去童年惨痛的经历,使我受到了心理创伤。

阿德勒对此观点持否定意见,他认为心理创伤并不存在。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优秀喜剧电影啄木鸟 喜剧电影的背后(4)

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所以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它注重“目的论”,而非“原因论”,我们大家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举个例子:有位姑娘,在公共场合一见人说话就脸红。她爱慕一个男孩子,却不敢向他表白。用姑娘的话说:等我改掉“脸红恐惧症”的毛病,就会表白对方。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按照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来看,姑娘因为有了“脸红恐惧症”,所以不敢向男孩表白,一切合乎情理,错不在姑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阿德勒“目的论”犀利指出了问题所在。姑娘所谓的“脸红恐惧症”,只不过是她有了不敢向男孩表白的想法和目的,所以才制造了“脸红恐惧症”。只要有了这种症状,姑娘就会利用它,进行自我逃避,有时还会自我幻想:等我治好了脸红的毛病,我就可以表白……

“勇气”心理学认为这种想法对姑娘一点用处也没有。她应该树立向前迈进的勇气,鼓励自己。后来姑娘克服心理压力,主动约男孩出来,反倒是男孩先向她表白了。

02 缺乏改变的勇气,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5岁的幸一,是一名年轻导演,在外人看来,他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幸一却生活得很痛苦。父亲经营旅馆,希望他能子继父业,然而幸一却选择当一名导演,走上文艺道路。因为得不到认同,幸一毫无半点导演气场;因为没有改变自我的勇气,他自卑且敏感。

优秀喜剧电影啄木鸟 喜剧电影的背后(5)

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都在困扰幸一,他甚至都不敢选择穿什么颜色的袜子。每天都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别穿蓝袜子”、“别穿黑袜子”,到底该听哪种声音,他感到迷茫无措。在幸一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影子。

优秀喜剧电影啄木鸟 喜剧电影的背后(6)

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敷衍了事;好不容易迈出勇气,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时,一遇到困难和麻烦,就偃旗息鼓,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摇摆不定。这条似乎看不见光明的道路,还能走多久?于是就会产生绝望和逃避。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真正的绝望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更深层次的绝望源自于强烈的自我意识,并且极度不喜欢自己。自己没能达成某个目标,是令人无法忍受的,于是人就想要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却时常纠结自己的失败并且陷入绝望。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关键是自己如何从泥潭中走出来。只要拾起面对自己的勇气,就能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和诣。

03 电影带给我们的思考:身处低谷时,应该从三点做起,增强自我改变的勇气

当幸一在雨中比划出手势,大喊OK时,他内心是骄傲和幸福的。他终于不再是一个畏畏缩缩的导演,得到电影界老前辈的认可,激动得当场痛哭。

优秀喜剧电影啄木鸟 喜剧电影的背后(7)

生活中的我们,如何才能勇敢做自己呢?

第一,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并不是自我肯定。你可能会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区别。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我很强”,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举个例子:每月的公司考评会上,得了60分,你可以说:哎呀,运气不太好,下个月我只要好好做,就能得100分的!这是一种自我肯定;另外一种想法就是:这次得了60,不要紧,我应该向那些得100分的同事看齐,如何做才能更接近100分呢。后者就是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有时比自我肯定要难,因为我们要有接受不完美自我的勇气。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广为流传:请赐予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第二,他者信赖

大多数人认为信赖别人,就是相信别人,其实不然。相信这个词需要分成信用和信赖两个词语分别考虑。信用,是需要附加条件的。

举个例子:因为债务原因,需要向银行借一笔钱。银行首先根据信用系统,查询你的信用值,有无过往逾期记录等不良历史,才会放心给你借款。银行的这种态度并不是信赖你,而是信用分值起了作用。

而信赖就不一样了。相信他人是不加任何附近条件的。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这就是信赖。

就像这部电影中,拍摄最后一场戏时天空突降大雨,拍摄工作被迫暂停。到底该不该继续下去,幸一不知如何应对。恰巧此时,远处从雨中跑来的克大叔,却坚定告诉他,天不久会放晴。

优秀喜剧电影啄木鸟 喜剧电影的背后(8)

可当时雨越下越大,怎么看也不像是要停的节奏。但是幸一无比信赖克大叔,提前做好拍摄准备,神奇的事情发生,大雨停了。幸一利用短暂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最后的拍摄。

优秀喜剧电影啄木鸟 喜剧电影的背后(9)

想让别人信赖你,自己首先要先去信赖别人。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最终就会与任何人也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虽然无条件的选择信赖别人,会有可能遭遇背叛,受到打击;但是只有通过他者信赖,对别人进一步加深关系的勇气之后,人际关系的喜悦才会增加,人生的喜悦也会随之增加。

第三,他者贡献

首先需要纠正一下,“他者贡献”的意思并不是一定要“自我牺牲”,“他者贡献”并不一定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以“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上工作劳动,他者贡献可以理解为工作和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

优秀喜剧电影啄木鸟 喜剧电影的背后(10)

有的人可能会立刻反驳:工作就是为了挣钱,不付给我报酬,谁会去工作呢?没错,金钱是肯定我们工作成绩的回报,是对我们劳动的认可。但是有些情形下,即使没有高额的回报,很多人却依然选择为他人做贡献。

比如这次疫情中,那些挺身而出的医生和护士们,他们平时默默无闻,只是平凡的你我他。因为防控疫情,他们勇敢的冲在第一线,不计生死,不计报酬,这种精神不正是他者贡献吗?有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且积极地加以实践。

结语

生活中的我们,就像是电影中的幸一,在人生低谷时,难免会自我怀疑,选择逃避。但是拥有了改变自我的勇气,人生才有了向上发展的机会。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这三者是不可缺少的整体,有了这三条信念,过往经历将不会再束缚你。即使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迷茫,勇敢选择接受和改变,才会雨过天晴,人生大放光彩。朋友,请勇敢踏出自我接纳的第一步吧!

——感谢阅读——

参考书籍:《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我是不爱看书的花花晨,记录感动你我的故事,共同成长,欢迎留言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