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提到了牟平丧葬仪式上的乐班,今天详细写写民国时期牟平地区举办丧礼的仪式过程。

该过程记录于1937年。

临死前的准备

在病危、即将咽气的时候,由家人一边准备寿衣、一边去买棺木(也有人家提前准备好这些,以防临时买不到合适的)。

棺木买来后,油漆匠用油灰将棺木内里涂一遍、再糊上一层麻布,外面涂桐油或涂漆。

要提前准备一条银鱼,在病人即将断气的时候,放在口里含住,这叫“噙口鱼”,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口含”(也称“含口”)的一种。在死者嘴里塞东西的风俗在先秦就已出现,叫“含殓”,所含之物称为“含口”,也称“口头实”。据唐代杜佑《通典》载,周代“天子、诸侯饭粱含璧,卿大夫饭稷含珠,士饭稻含贝。”常见的口含之物有玉蝉、铜钱等。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1)

曾侯乙嘴里的玉琀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2)

玉蟾

死后三日内事项

1、气绝时:

用一张白纸盖在逝者身上,在心口处用一块生铁压住白纸。

这时死者家属嚎啕大哭,一边用白纸封门,一边赶快去买纸扎的轿子或马,在大门口焚烧,这叫烧“倒头马”,让死者灵魂可以坐着走的意思。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3)

民国烟台威海一带白事轧纸房子

2、上庙:

烧了倒头马后,要去土地庙“上庙”。

先由邻人提着浆水罐在前面走,孝子贤孙在后面哭。到了土地庙,点香、烧纸,再把罐内的浆水泼在庙前。孝子举哀嚎哭,一直哭到家中。

每天的早上、中午、晚上,要去上庙三次。到了第二天以后再去上庙的时候,孝子贤孙以及五服内的兄弟子侄等,都须穿孝衣戴孝帽,用白布糊鞋。

为什么不在第一天穿孝衣?这是因为怕孝衣孝帽等物品在第一天还未准备妥当,故而规定第二天上庙时才开始穿。

3、入殓:

第二天中午过后,棺木抬到屋内,放上被褥,将死者抬放在里面,再放入灯芯草、香末、砖末等物,将尸体塞住,最后将棺材盖给盖上、封严。这时家人须大哭一场,因为从此不能再见死者的面了。

4、送盘钱:

第二天晚上,预备纸轿,由亲友凑钱做一桌菜,再加上点心、香纸等物,放在土地庙前摆着。摆好后,孝子到土地庙内“拖魂”,拖到魂以后,由孝子抬着放到祭桌后面的椅子上,孝子在旁边跪着,亲友依次祭拜。拜完后孝子再抬着死者的“魂”送到纸轿内,念完祭文,把纸轿烧掉,象征着死者的灵魂乘轿而去。孝子跪送几步,就可以回家了。

5、闭丧

死后三日闭丧。在这一天上午,亲友、邻居等都会来吊丧,全体参加正午时的上庙,然后由丧主设宴款待大家。

从这天起,就不需要每天上庙了。

假如去世的是年轻人或者穷人家死人,也有在这一天出殡的。

出殡

闭丧之后,要确定出殡的日期、殡局的大小、坟墓的修筑、宾客的多少,然后出帖给亲友们。

1、开奠

出殡的前一天开奠。

开奠后,吹鼓手在门外唱弹吹打,所有亲戚朋友都来吊丧。亲友们可以送纸仪、钱财、挽联、挽幛等。

凡遇到送旌幛的亲友,孝子必须到大门外迎接,并请出礼宾四人或八人唱礼,以示郑重。礼宾一般由以前的秀才担任。

晚上的时候,僧人、道士及吹鼓手要念经、吹打到半夜,并由礼宾到灵前读死人一生行状及告罪的祭文。礼节繁重,热闹异常。

2、典主

开奠的当天中午过后,由孝子头顶着请出神主牌位来,放在大门外桌上。由礼宾唱礼,点主官在神主的“王”字上点一个红点,使之变成“主”字。再在神主两边画上两个耳朵,这就叫“典主”。

3、发丧

开奠的第二天过午就发丧。

所用的棺罩等物品,都是由专门的租赁铺租来的。由邻居帮忙抬棺。

发丧时要剪很多纸钱,沿路抛洒,这叫“买路钱”。富足人家还要纸扎两个大鬼,放在四轮中车上,雇两人推着走,名叫“开路鬼”。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4)

民国时期烟台的丧礼老照片

这时由纸扎铺做的各种用具,包括挽联、幛子等,都摆出来。

灵柩即将起身时,鞭炮齐鸣,孝子把烧纸盆在头上顶一顶,然后在摔碎。接着孝子抗着引魂幡,拄着丧棒,让人搀扶着边走边涕泗横流。

女眷、亲友在灵后送殡。路上还有亲朋好友拦路祭奠,要由孝子一一叩谢。

4、安葬

灵柩到茔地前,要先将新坟挖好。

灵柩到达后,孝子须下到坟内,扫扫土,放上用金箔银箔糊的砖,以及用小米面做的糕。然后把灵柩慢慢放进坟内,孝子痛哭一场,用土堆一个很高的坟头,在坟前插上孝子的丧棒,同时把所有纸扎都烧化掉。

富足人家在安葬时,还会有“祀土”的仪式,这是出大殡时才会有的。

5、安主

下葬以后,再将神主牌位用轿抬回家中,放在屋内桌上,摆上祭物,先由襄理丧仪的人来祭拜,其次是亲友,最后是自家人,都是按长幼顺序。拜完后,出殡的事宜就算完成了。

到了殡后第三天,孝子要带着香纸、拿着铁锨到坟上修筑一番,叫做“圆坟”。以后每隔七日,都必须到坟前烧纸祭鬼,直到第七个七日为止。

之所以对丧礼感兴趣,是因为作为吉凶嘉军宾五礼中的“凶礼”,因为仪式的特殊性,保存着很多古老是仪程、音乐等,而且越偏僻的地方保存的越古老,因此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学、民俗学、音乐学、社会学研究的重点。

最后贴一些2009年左右,我跟同学们一起在北京实地调研过的白事照片。希望有机会能再下田野做调查。

以下是北京“义振旗缘”太少狮会承接的一次白事现场: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5)

吹棚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6)

现在基本没有僧人了,很多都是由吹鼓手们现场扮的。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7)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8)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9)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10)

以下是北京门头沟京西幡会承接的一次白事现场: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11)

该乐班的一个特点,就是还保留着女性吹鼓手。这个很有意思,可惜当时我主要精力都投入在智化寺京音乐上,这个没追下去。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12)

管子。最右边是双管。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13)

工尺谱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14)

打击乐谱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15)

村里的庙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16)

孝子捧盆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17)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18)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19)

送殡队伍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20)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21)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22)

柯桥葬礼为什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的(民国牟平的丧礼过程)(23)

上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