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上下班高峰期的小电驴上人手一娃,或轻或重,路上堵车,回到家发现小区充电桩已经塞满,只能在外围等待“排队”。

一般来说,小区充电桩充一次电花费1-2元,电量可以使用3-5天。充电桩充电本是一件惠民生的乐事,如今充电为何成为回家最难的“最后100米”?

车多桩少,充电靠抢

开学第一天送孩子手忙脚乱(接完孩子怎么充电)(1)

2021年济南一小区200多户居民充电桩仅9个,小区只有一个电动车充电车棚,高峰期排队都充不上电,给居民带来不少麻烦。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充电桩安装在车棚内或者防雨棚内容,配备消防器材,同时还会有距离上的要求:要和居民楼、与相邻建筑保持安全距离,不得小于5米。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便捷等特点,快速进入千家万户。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提供的数据,2020年我国两轮电动车的保有量已超过3亿。

两轮电动车成为短距离交通工具中的出行首选,可是出行容易,充电不易。

更多人选择便利的同时,也会直面充电的风险。楼道充电、扎堆充电、飞线充电,种种错误的充电带来了极高的火灾风险。

据统计2021年由电动自行车充电引起的火灾数量达1.8万起,而2022年第一季度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3777起,整个上半年接报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超8300起。

为了保证居民的消防安全,各地政府对电动自行车以及充电都有了明确的文件规定。明确禁止电动车上楼,也不提倡市民将电动车电池拿回家充电,因此小区楼下的公共充电桩就成了刚需。

可是车多桩少,集中充电、扎堆充电安全问题无法解决,“一起火烧一窝”的火灾风险依旧存在。

开学第一天送孩子手忙脚乱(接完孩子怎么充电)(2)

火灾前

开学第一天送孩子手忙脚乱(接完孩子怎么充电)(3)

火灾视频截图

开学第一天送孩子手忙脚乱(接完孩子怎么充电)(4)

火灾后电动车全部燃尽

广州一电动车充电桩消防宣传示范点起火燃烧,整个区域被烧得只剩“白云区电动车充电桩”几个字。

居民充电难 换电成优选

普通居民在家充电不安全,在小区公共区域充电又面临充电慢,充电位不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换电成为更好的选择。

安全性

1.车电分离 远离人群集中区域

充换电柜的投放位置一般选择远离人群集中的区域,同时充换电柜可以做到电池与车辆分开,电池集中充电,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

2.灵活性铺设 不占用公共小区面积 有利于解决老旧小区充电问题

充电起火原因有一项线路老化造成的充电起火多发生于老旧小区,流动人口多,交通出行多以电动车为主。而小区内充电桩设施较为陈旧,新桩安装成本高。

充换电柜可以补充小区难以支撑的电力需求,且占地面积小,以常规8仓换电柜为例,柜体横向长80公分,柜宽60公分,占地面积仅0.5平方米,相比充电桩的安装,灵活性更强。

便捷性

1.高效充电补能 10秒即换即走

以行运兔智能换电柜为例:充满一块电池,只需一个小时,相比传统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6到8小时而言,充电不再等待。

同时,高效换电,即换即走。只需手机扫码,10秒完成取电换电过程。而且除了可以手机扫码取换电以外,针对老年人的刷卡换电也在测试中,智能产品服务全年龄段。

2.网点多无限续航 电池智能化实时查看电池电量

理论上,智能换电柜的网点铺设类似于共享充电宝,不用担心电池电量问题,多网点铺设的情况下,电池续航不再是问题。同时电池装载BMS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电池信息数据化上传,用户端可以查看电池电量,商户端可以实时监测电池安全情况,也能做到电池数量调控,高峰期及时补充电池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