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或者看资料会看到很多官名,特别是明清时期的。那么这些官名的官是代表什么呢?他们的职位是什么呢?

督师 督师是明朝时期除皇帝外最大的地方官员,掌有较大的兵权。但并非明朝的官职,明史职官篇等无此职位。督师是统帅军队的意思。

总督巡抚是现在的什么官(总督提督巡抚)(1)

总督 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许多国家都有或曾经有设置总督职位。

巡抚在南北朝时期,巡抚就已经初步具备了军事与民事这两项职能,时有派遣巡抚出巡边镇及赈灾抚民的情况。到了唐代,正式设立巡抚为职官,并改巡抚为“巡抚使”。明清时期巡抚制度完善。

总督巡抚是现在的什么官(总督提督巡抚)(2)

知府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知县,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布政使承宣布政使,官名。从二品,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

总督巡抚是现在的什么官(总督提督巡抚)(3)

按察使 按察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名。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由宋代提点刑狱演变而来。

提督 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为武职官名,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

清代设八旗都统,为旗的最高长官。

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是古代帝制社会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的长官。明代都察院设有左都御史与右都御史,均为正二品。清代以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其品级几经变化后定为从一品。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并辅佐左都御史工作,为正三品。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

总督巡抚是现在的什么官(总督提督巡抚)(4)

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结束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都御史为御史的一种。中国古代封建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指挥使,明朝的军职, 为卫最高军事长官,秩正三品。

宣抚使,是中国古代官名。唐后期派大臣巡视战后地区及水旱灾区,称宣先安慰使或宣抚使。宋不常置,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及统护将帅、督视军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元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管理军民,参用土官。明清沿置,为武职土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