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谋杜断"的主人公房玄龄和杜如晦在唐朝的历史上已是名声远扬。即使二人并称,当时的房玄龄的角色却比其他人更重要,因为他陪伴李世民时间最长。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在隋末动荡时期转瞬李世民而成为贴心良将的。

房玄龄什么时候投靠李世民的(房玄龄从没上过战场)(1)

他孜孜奉国,知无不为,在贞观之治中开启了大唐盛世的华章。他便是初唐开国功臣,贞观名相——房玄龄。然而,"房谋杜断"仍然有着非常正面的意义,那就是宰相班子的团结。维护宰相班子的团结,对于辅佐君王来说,是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政治氛围的重要前提。

房玄龄什么时候投靠李世民的(房玄龄从没上过战场)(2)

对于宰相班子自身建设,尤其是对于班子中的领导者,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修养。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太子,房玄龄随之担任太子右庶子。不久,李世民做了皇帝,房玄龄取代老臣萧瑀担任中书令,功列第一等。这两个职位分别是太子东宫和皇帝朝廷之中的首席秘书。

房玄龄什么时候投靠李世民的(房玄龄从没上过战场)(3)

唐太宗即位后,召集诸大臣评功行赏,太宗认为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和侯君集应当论功第一,房玄龄进爵为邢国公。他与初唐其他23位开国功臣画像一起并供奉于"凌烟阁"。这一封赏遭到了太宗叔父淮安王李神通的反对,他对太宗说:"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而今房玄龄和杜如晦,不过是刀笔之吏,竟然评功第一,臣窃不服。"

房玄龄什么时候投靠李世民的(房玄龄从没上过战场)(4)

太宗反驳说,房玄龄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比得上汉朝的萧何,理当评为首功。李渊建立唐王朝之后,将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次子秦王李世民因为战功显赫,特加封号"天策上将",位在一切王公之上。李世民的"天策府"可以自任官吏,实际上已形成一个独立的王国。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勋德尤盛"产生了极大忧虑,大有养虎为患的感觉。

房玄龄什么时候投靠李世民的(房玄龄从没上过战场)(5)

李世民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也迅速的加开了了这种斗争的激烈。房玄龄继续在第一秘书的岗位上为李世民处理权力交接前后的复杂军政事务。二人原本都是隋朝官僚的子弟,在隋朝都屈居下僚。李渊初期时,房玄龄是隰城县尉,杜如晦是滏阳县尉,在当时的官位没有很高。不过他们又很有政治理想,想要在自己的地方有一番作为,投靠李世民成了改变他们政治命运的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