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前瞻⑦

全媒体融合发展方式(数字化优质化品牌化)(1)

今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区育新花园社区的微信群里,一条关于扫健康码的教学视频让社区老年人眼前一亮。公益组织“夕阳再晨”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的指导下,策划开展了“北京视听零距离”新视听公共服务“共抗疫情 暖心服务”活动,为居民送上科技助老、中医养生、唱歌教学、传统文化剪纸教学等课程。

2022北京冬奥会、建党百年、科技助老、8K超高清……近年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聚焦重大主题和新视听技术应用,组织开展“北京视听零距离”新视听公共服务活动,探索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公共服务的新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视听生活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需要。

全媒体融合发展方式(数字化优质化品牌化)(2)

“携手迎冬奥 同心过大年”网络视听迎春活动

数字化: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新服务

2月4日晚8点,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拉开帷幕,大量数字科技与美学创新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在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放映厅里,20多名留京过年的快递小哥和附近居民坐在8K超高清电视前,欣赏着冬奥会开幕式带来的视觉震撼。

这次活动是“北京视听零距离——新视听公共服务乐享冬奥主题活动”之一,也标志着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打造的海淀区首个“北京视听小站”正式启用。作为海淀区超高清节目展示基地,“北京视听小站”通过超高清视听体验设备,转播超高清赛事、文艺演出及节目,以示范直播、点播实验的方式,为超高清产业进社区、进家庭搭建“高速通道”,为市民提供全新的视听体验。

聚焦冬奥开闭幕式8K直播、超高清赛事收看、视听小站科技体验、冬奥知识科普等内容,“北京视听零距离”乐享冬奥主题活动直接服务83个8K示范社区,共计2.6万余位居民,实现视听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与社区居民“零距离”,带动更多居民参与、体验、欣赏和享受冬奥。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活动还创新服务模式和传播途径,由线下转为线上,联合网络视听平台举办了多场“北京视听零距离”科技助老·相约冬奥云课堂直播活动,践行了“北京冬奥宣传 广电公共服务”行动初心,点燃了群众关注冬奥、参与冬奥的热情。

为了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近年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依托5G、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集综合信息服务、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广电公共服务新生态。推进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公交电视、地铁电视、楼宇电视、户外大屏等户外媒体智慧化升级改造和宾馆酒店电视系统数字化改造。以“智慧广电 公共服务 社会服务 城市管理 乡村治理”为重点,策划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为提高乡村精细化治理能力提供基础网络和平台支撑。

疫情即是险情,防控就是命令。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防控形势和社区居民需求,北京新视听公共服务组织开展北京视听零距离“共抗疫情 暖心服务”专题活动,综合运用短视频直播、云课堂、新视听防疫小助手等多种方式,精准化开展防控知识科普、防控政策和信息提示、居家健康指南、暖心行动四类线上服务。截至目前,专题活动共覆盖8个区、30个街道、65个社群,直接服务7万余位居民,努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现新视听公共服务与社区居民“零距离”。

全媒体融合发展方式(数字化优质化品牌化)(3)

“北京视听零距离”乐享冬奥主题活动

优质化:惠民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2021年,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2.01亿户,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1.95亿户。其中,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用户数、有线电视高清(含超高清)用户数均比2020年有所增长。智慧广电建设、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加大一体化发展力度,有力推动了有线网络产业发展。

随着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加速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渗透,行业数字化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视听内容呈现更多创意,带来更多沉浸式体验、智能化交互,VR、AR、MR等各种应用业务方兴未艾。

为全面贯彻《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版)》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根据北京市实际情况和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着力推动北京新视听公共服务工作开展,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优质化、品牌化水平,探索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高效化、智慧化新视听公共服务体系。

全媒体融合发展方式(数字化优质化品牌化)(4)

《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21年-2025年)》发布

聚焦公共服务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制定发布《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21年-2025年)》,明确未来五年公共服务六大方面30个重点任务,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优质化、品牌化。围绕冬奥、科技助老等主题开展系列群众互动活动,打通视听公共服务惠民利民最后一公里。

全媒体融合发展方式(数字化优质化品牌化)(5)

“京津冀之声”调频广播

北京百乡千村新视听示范工程首批4家“北京视听小站”建设顺利推进;“京津冀之声”调频广播正式开播,新闻节目实现常态化协同供给;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运营良好,助力副中心全媒体传播;冬奥纪实频道实现标清、高清和4K超高清同播。

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以示范引领推动全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与北京“四个中心”定位相适应的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健全相关行业标准规范。此外,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招投标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

尤其是随着《北京市智慧广电发展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的出台,更加明确了北京市开展智慧广电的重点任务。全面优化智慧广电服务应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可管可控、绿色安全”的优势,促进广播电视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提供融合信息资讯、视听节目、数字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社会治理、应急防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

全媒体融合发展方式(数字化优质化品牌化)(6)

“北京视听零距离”乐享冬奥主题活动举办

品牌化:亮点工程助推服务提质增效

今年春节期间,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冬奥文化广场灯火辉煌,市民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将目光聚焦到一块巨大的屏幕上,一同观看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盛况。作为延庆区“北京视听小站”的室外部分,这座16:9的4K大屏,总长19.2米,高10.72米,总面积205.824平方米,分辨率达到3840×2144像素,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超高清赛事转播,让北京市民在极致的视听体验中共同感受到冬奥的激情和魅力。为了服务保障好冬奥赛事,北京视听服务惠民工程不断提质:冬奥广电专网北京段干线225.3公里全部完成,22个场馆完成有线电视软硬件全覆盖;完成5个冬奥场馆点位、10所高校和170个8K示范社区点位的8K电视超高清示范场景建设。

全媒体融合发展方式(数字化优质化品牌化)(7)

“科技冬奥”8K电视示范点落地国家大剧院

聚焦基层社会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引导支持视听手段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特殊群体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权益,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专项服务;保障在京流动人口的文化权益,因地制宜提供高品质视听公共服务。

与此同时,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在门头沟、房山、顺义、大兴、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9个区130余个乡镇约2780个行政村安装了40000余个大喇叭终端,累计投资1.4亿元,基本实现了乡镇农村地区村村响有线广播全覆盖。

有线方面,北京市拥有560多万户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约200万户IPTV用户,基本实现在全市城乡高清交互数字电视覆盖。无线方面,北京广播电视台10套广播节目通过调频、中波方式开展应急宣传;8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覆盖方式,广泛开展应急预警信息播发;公交、地铁等日常公共交通工具的移动终端充分发挥应急信息发布优势,实现应急信息及时送达。

网络视听方面,北京市各大网络视听平台积极发挥网络平台覆盖优势,精准及时开展相关应急信息发布,市区两级融媒体传播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多种途径精准送达应急信息,实现应急广播及时准确发布。

随着北京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逐渐完善,在国家、市、区应急广播信息发布的同时,满足乡镇和行政村应急信息发布和应急指挥需求,有效提升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光明网记者 姚坤森 孔繁鑫)

全媒体融合发展方式(数字化优质化品牌化)(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