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羊肚菌种植技术

杨会英

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城区海拔 1653.5 m。隆阳区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如春,终年常绿。最冷 1 月平均气温8.5 ℃,最热月 7 月平均气温 20.7 ℃,年平均气温15.5 ℃。全年无霜期 290 d 以上,冬春两季雨量较少,夏秋两季雨量较多,年平均降雨量 966.5 mm。隆阳区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羊肚菌等特色食用菌种植与生长。羊肚菌的菌帽外形和羊肚相似,故名羊肚菌。羊肚菌是食用菌中的贵族,口感鲜嫩,营养价值高,羊肚菌作为食、药两用真菌,它含有人体所需的 20 种氨基酸中的 18 种,其中有 8 种是人体不能制造的“必需氨基酸”,并且不含任何激素,针对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的功效,因而被国际上公认为最健康的食品之一。因此 , 栽培技术要求也高,对温度、湿度非常讲究。应选择种植海拔在1500~2500 m,土壤以红壤土带沙,红壤土带胶,水稻土等不同土壤不同区域进行试种。

1 种植现状

食用菌是一种“周期短、见效快 ”的产业。2018 年隆阳区把羊肚菌和云茸种植作为群众脱贫增收的一项产业,加大产业投入扶持力度,使羊肚菌和云茸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并投资 114 万元,在全区示范种植特色食用菌 8.7 hm 2 ,羊肚菌种植面积 6.03hm 2 ,云茸 2.67 hm 2 ,其中园区 5.6 hm 2 ,其他 3.1hm 2 分布在四个乡镇 6 个点,(金鸡 0.67 hm 2 ,西邑0.67 hm 2 ,瓦窑 0.97 hm 2 (马转弯村 0.83 hm 2 ,大浪坝 0.13 hm 2 ),瓦房 0.8 hm 2 。有两个合作社和 9 户贫困户种植。合作模式以“公司 基地 合作社”和“公司 基地 农户”为主 , 种植模式以“玉米 羊肚菌”“烤烟 羊肚菌”“水稻 羊肚菌”等的发展模式实施羊肚菌示范种植,2018 年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级合作社示范点 2.63 hm 2 羊肚菌,每亩补助 6200 元。

2 种植技术

羊肚菌菌种遗传特性不稳,其栽培又受气候影响,羊肚菌菌丝生长温度一般要在 23 ℃内,适宜土壤湿度为 30%。羊肚菌是低温型食用菌,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来决定栽培时间,建议秋季播种冬季出菇或冬季播种春季出菇。要求在不影响大春生产的前提下,力争 10 月底下种完毕,确保早上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2.1 菌种选择

种植每亩需要菌种 200 袋。农户没有制种的技术和条件,建议去专业做菌种生产的单位购买。选菌种时的注意事项:①要选菌丝粗壮浓密的菌种;②要选无其他杂菌污染的菌种;③要选有红褐色的菌落。

2.2 栽培地选择

1)选择 1600 ~ 1700 m 海拔示范基地,水源

良好,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户或者合作社参与种

植。

2)栽培地应选在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水质无污染的地方,同时还应具备地势较平、水电便利、交通方便,农药残留成分较低的条件。

3)选择弱碱性至微酸性红、黄、黑砂壤土,轮闲或生荒地更为理想,不易积水。

4)严禁在种植前半年内和栽种全程中使用农药除草与杀虫。

2.3 栽培地预处理

1)林地亩施用 50 ~ 75 kg 生石灰,起到杀虫及调节酸碱度的作用。

2)耕田亩施用 80 ~ 100 kg 草木灰、50 ~ 75kg 生石灰,调节 pH 值。

3)播种前一个月开始翻耕土地,至少进行一周以上的晒地,能有效的杀灭土壤中的杂菌,有助于后续羊肚菌的生产。

2.4 整地作畦理沟

用旋耕机将地翻 1 ~ 2 次,清理石块、杂草及其他植物根茎,随后在太阳下暴晒至少 3 d, 然后在种植场地撒石灰粉,石灰粉的亩用量是 50 kg,撒好后再用旋耕机把石灰粉旋进土里,之后就可以整墒。整墒时,墒长不限,墒宽 1.5 m,沟宽 40 cm,沟深 30 cm。在距墒面边缘 20 cm 处分别用锄头理出一条宽 5 ~ 10 cm、深 5 ~ 8 cm 的播种沟。

2.5 搭棚

1) 矮棚。棚高 0.75 m,羊肚菌栽培最早采用的栽培方式,目前在林下栽培中使用较多。

2) 中棚。搭建棚高 2 m 的简易平棚即可。遮阳网的遮阳率要求 95%以上(密度为 6 针)。

2.6 播种

采取速灌速排和先播后浇水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前 2 ~ 3 d在地上浇水 1 次。要求浇透浇均匀,浇水 2 d 后开始播种。先把栽培种揉碎放在盆里,然后用揉好的菌种,均匀的撒在墒面上,在播种沟内的培养料上面 1 层菌种,每亩 200 ~ 300 kg 菌种撒播在约 0.5 m 2 的种植沟内。

2.7 覆土盖膜

播种后立即覆土,用钉耙刨一下,使菌种进入土里,所覆盖的土壤必须无杂草、无石块、具有团粒结构、通透性好、保湿性强,覆土厚度为 3 cm。播种后立即盖膜,选膜要根据当地气候和播种的时间而定,地膜以 100 m×0.008 mm 的规格为宜 , 如果当地的气温低最好选择白地膜,因为白地膜能吸热,缺点是易长草。如果播种当地气温比较高可选用黑地膜,黑地膜更保水不长草。

2.8 安装滴灌管带

每亩滴管用量 1000 m,不用埋入土中,顺着播种沟排放,播种 2 ~ 3 d 后菌丝开始萌发,墒面必须浇透水 1 次(即墒面可以明显看到水溢出到沟内,但沟内不能长时间积水), 促使初生菌丝迅速生长。

云南牟定羊肚菌种植技术(保山市隆阳区羊肚菌种植技术)(1)

3 播后管理

3.1 放置营养袋

待墒面形成乳白色“盐霜状”晶体孢子层时进入栽培的富集阶段,每亩可以摆放 1800 袋营养袋[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时间为播种后 5 ~ 20 d)。用小刀划横口两条。摆在土壤表面,将有开口一面紧贴地面(开口一面必须充分接触地面上的白色菌霜,以使羊肚菌菌丝快速回长)。营养袋在墒面上按间隔 40 cm 平行摆放两排。上完营养包再覆膜 8 ~ 10 d,然后把薄膜打开,再均匀浇水 1 次。

3.2 移除营养袋

营养袋摆放 40 ~ 60 d(根据各栽培地空气和5 ~ 10 cm 土壤温度不同),观察到袋内培养料绝大部分开始感染、变色或看墒表面分生孢子已开始消退时,要及时将袋子全部拣出。且当第 2 次返起的分生孢子还在继续消退时,说明此羊肚菌菌丝已由原先的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同时,观察菌丝生长,注意土壤保湿,等待出菇。一旦出菇就掌握好空气湿度,土壤水份,避免出菇时长时间高温高湿,需加强这段时间的通风、降湿、降温,防止病害的发生,以免影响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4 综合防治

羊肚菌营养很丰富,味道很香,很多害虫都喜欢吃菌丝。目前害虫已成为羊肚菌成败及产量的关键,羊肚菌的害虫主要有跳虫、菌蚊和蛞蝓。要采取暴晒田地、清除虫源、挖角灭蚁、灯光诱杀、药物防控等措施进行防治。

4.1 预防为主

羊肚菌栽培时,首先要做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①要选择优良健壮传代少的菌种;②要求菌龄期不超过 40 d;③选择和处理好原材料的灭菌杀虫工作;④掌握好栽培季节,要求在每年 11 ~ 12 月份为宜;⑤控制好温度湿度等管理;⑥要求环境清洁卫生;⑦保持空气新鲜;⑧在培养基中加入0.5%的保菇灵药品;⑨在栽培周围喷洒灭菌灭虫药品。⑩羊肚菌下种后一般要定期喷水,保持空气和土壤湿润,可以在水中加入益富源菌菇生态宝,补充土壤益生菌,抑制病菌杂菌,减少疾病发生。

4.2 药防为辅

药物灭菌方法可采用 2 次进行。第 1 次可加在培养基中;第 2 次可在周围和培养基表面喷洒。常用的几种药品有 0.5%保菇灵、0.2%克霉灵、0.3%多菌灵、0.1%高锰酸钾、0.2%苯菌灵、0.2%甲基硫菌灵、0.2%消毒剂。

4.3 科学管理

1)调好棚内的温、湿、光等,创造让子实体生长最有利的条件,减少病害侵入的机会。在土壤中播种,保持场地环境卫生,提前使用消毒液喷洒土壤,杀灭病菌害虫,为羊肚菌提供安全生长的环境。

2)采用先进的生物防治、绿色防治等防治方法引用到羊肚菌栽培中。

3)应用轮种作物种类多样性栽培技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效益。

5 采收包装

出菇 15 ~ 20 d 当菌帽变黑就说明成熟期已到,就可以采收。采收后能鲜销就尽量鲜销,不能鲜销的就烘干,烘干好的羊肚菌按颜色、大小分等级归类。分好的等级密封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