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不负重托推动高质量发展(海东不负重托推动高质量发展)(1)

3月8日,海东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组织民警学习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摄影:颜金梅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释、提出新的要求。连日来,的重要讲话在海东市各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深厚的民生情怀,深切地感受到了对青海的牵挂和关心,殷切重托鼓舞人心,清晰路径催人奋进,将全力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3月7日下午,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海东市工业园区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和鲜明导向,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何延年告诉记者,将坚决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环保优先理念,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和红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创建“五个示范省”。“我们将通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可再生资源为支撑,以建设青山如黛、绿水长流、蓝天永驻的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为目标,大力提升企业资源集约化、循环化利用水平。”何延年说。

工业园区综合办公室主任冉东升说:“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对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路径。”他表示,下一步海东工业园区将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及园区出台的各类惠企政策,多举措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提效益、稳生产,督促比亚迪、江河源、青海铁塔、华农恒青等企业稳定扩大生产,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形成更多产值,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入尽入、应统尽统,争取形成更多新的工业增长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调,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这为我们继续立足本职为民服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园区工作部副部长马林虎表示,将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西宁海东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港城一体”,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城市崛起战略,力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加快商务金融、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为主的生产生活性城市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吸纳人气、集聚产业的能力,加快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新区建设步伐。(记者:邓成财 管国杰)

不遗余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说‘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这些工作是我们海东民政部门一直以来的重点工作,听到的讲话提及了我的工作内容时,我感觉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也给我们继续做好民政工作加了油、打了气。”3月7日,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在海东民政部门引起热烈反响。

2020年,海东市民政部门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补针点睛”专项行动,年内为17.48万人次发放救助金6.4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救助人次增加21279人次,增长13.9%,发放资金增加14929.38万元,增长30%,是近五年来救助人次和救助资金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同时,去年全市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万元、互助幸福院3万元的标准配套养老设施运营资金410万元,提升了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效益,运营率提高了11%。结合海东“大农村、小城镇”实际,通过典型引路,探索农村互助幸福院“两助五一点”(即互助 自助养老模式,通过“五个一点”,即政府支持一点、村集体筹一点、企业捐一点、产业补一点、老年人拿一点)的运营路子。

“我们还启动运营海东市‘96858’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累计服务82.6万人次,开创了海东市信息化养老服务新模式。”市民政局干部金云说,去年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孝康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集老年人辅助器具展示区、老年人服饰展示区、老年人护理用品展示区、孝心超市、老年人能力评估、智慧养老为一体的健康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拓展了海东综合养老新路。

“今年,我们将牢记嘱托,进一步做好、做实民政工作,把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办好涉及民生领域的各项民生实事,努力实现所强调的‘高质量发展’,让海东的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更多好政策。”市民政局局长三永昌说。据介绍,今年,海东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抽调工作人员,采取“领导带头、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办法,对辖区内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排查,健全临时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切实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同时,海东市民政部门还将继续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计划投资2528.06万元,招聘328人,在民和县开展民政部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工作,积极做好政府购买的社会救助服务试点,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经办能力。健全以市养老示范基地为基础,以县区福利中心、医养中心和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互助幸福院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海东养老示范基地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让海东的孤寡老人们都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晚年生活。(记者:李晓娟)

为海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说‘要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就业首当其冲,我既感到压力又觉得非常有动力。”“到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是对青海工作的重视。我们作为青海的干部,要按照的指示,立足自身岗位,做好就业工作,为海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在海东市就业局,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同样引起了热议。

海东市就业局干部杨晓平说,过去的一年,海东市就业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安排,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从全力确保企业用工、完善重点群体就业举措、精心组织线上招聘服务等方面着手,搭建供需平台,减轻企业负担、创新优化就业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政策落实,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51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共向省内外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9.9万人次,就近就业地转移151641人,省内跨地区转移186114人,向省外输出161684人,实现劳务收入50.1亿元,劳务人均收入10050元;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1%;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9521人……一项项数据背后,是海东就业部门做好、做深、做实就业工作的扎实行动。

“今年,海东市就业部门将按照的指示,做好就业创业工作,让更多海东人端上就业饭碗。”市就业局局长魏永琪说,今年海东市就业部门将持续强化劳务经纪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引进和培育省内外人力资源企业进驻人力资源市场,开展招聘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继续深挖各地劳务输出亮点,扶持和打造一批新兴劳务品牌,鼓励和支持劳务品牌参加国家和省级劳务品牌评选活动,引领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

除了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打造品牌以外,针对就业创业人群,市就业部门也列出了工作“清单”。海东市就业部门将加强与市财政局及合作银行的沟通,积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发挥担保贷款作用;广泛宣传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事迹,增强创业人员的荣誉感;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和转业军人、残疾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就业。

同时,重点落实好就业培训、创业贷款、求职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各类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激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动力,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记者:李晓娟)

奋力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

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3月7日,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海东市交通运输局引起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官”,是现代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的坚实支撑,是内外经济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纽带,更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的开路先锋。作为海东交通人,今年将扎实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便利出行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

“十三五”期间,海东市路网结构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达91.1公里每一百平方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较“十二五”末新增740公里,路面铺装率达85.5%。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已完成省级示范县考评。同时,区域路网持续优化,自2015年以来全市完成国省干线投资405.12亿元,实施牙同、循隆、大循高速,民小一级、群科新区公路等重大项目,平安大桥、川海大桥、团结大桥建成通车。G109线乐都至平安段改扩建、南绕城东延、乐化高速、加西、西互一级、民和浪红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此外,交通扶贫成效显著,海东市新改建农村公路7791.64公里,完成投资31.23亿元,建成了一批脱贫路、产业路、旅游路、生态路、民族团结路,全市94个乡镇1587个行政村公路通畅率、村道硬化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全市拥有客运线路212条,营业性车辆15978辆,有力支撑和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海东市交通大投入、大建设、大提升的关键期。一条条通途见证着河湟大地的生机与活力,一条条大路书写着交通人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拳拳之心。“十四五”期间,海东市交通运输部门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当好交通“先行官”。谋划推进G6京藏高速园艺场至扎麻隆段扩容改造、乐都至互助等12项高速公路,补齐“三纵三横一环一轴多联络”路网短板。抓紧落实民小公路、河湟新区等15个互联互通项目,提升路网转换水平。配合推进西成铁路、机场三期等项目,超前谋划兰西城市群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

同时,海东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围绕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推进沿黄河、湟水河生态城镇廊带路段扩容改造,积极推进官哈线施工进度,拟建G109小峡口段改扩建等9项国省道项目,打通断头路,畅通市内外循环,提高毗邻乡镇间互联互通质量,着力缓解重点路段交通拥堵。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加快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结合曹家堡机场三期工程建设,推进空铁公多式联运一体化,打造青藏高原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以民和红古川海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培育建设以民和为中心的东部门户物流枢纽。推进等级汽车站升级改造工程和乡镇综合服务站建设,探索客运班车带运小件邮件、快件试点。

“路畅了,景美了,在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速度’的同时,群众对于出行服务有了更高的期待。相信通过‘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海东市交通运输事业将取得长足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将更加便捷、优质。”海东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韩海峰说。(记者:周晓华)

谱写土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3月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当天晚上,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及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通过网络学、媒体学、集中学、面对面学等方式,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了讲话精神。一时间,参加青海代表团时的讲话精神成了土乡街头巷尾最热议的话题。

互助县生态环境局局长马俊告诉记者,通过认真学习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该局干部职工备受鼓舞。今后,大家将牢记嘱托、奋力前行,立足新发展阶段土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站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政治高度,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坚决整治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让美丽土乡、生态土乡这张“金名片”越擦越亮,更好地把土乡生态福祉转化为民生福祉,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土乡的优势和骄傲。

在审议时强调,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聆听了的这段讲话后,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哈承清备受鼓舞。“盘绣作为我们土族的传统刺绣,这两年逐步走上了国际舞台,为了能带动更多贫困妇女利用传统手工艺增收脱贫,我们探索出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如今随着班彦村盘绣园建成使用,带动当地绣娘145户,建档立卡贫困绣娘93人。这些正是所讲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的实践证明。”哈承清说。下一步,她将牢记讲话,在保护传承这一优秀技艺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致富增收。

连日来,互助县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和党中央对青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青海各族人民的关怀厚爱。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互助县干部职工将牢记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完成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土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陶成君 林艳)

来源:青海新闻网

,